【摘要】:《二泉映月》这部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传世之作,它的成功不仅对传统音乐民间艺人阿炳(原名华彦钧)演艺生涯的认可,也对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的全民普及、胡琴在工艺制作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这部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作品,充分挖掘出音乐中最触动人心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今后更多的人来传承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二胡作为中国的国粹,我们作为中国新一代民族音乐的继承人,应致力于如何更好的推广二胡这样一门传统民族器乐,推动国乐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喜爱国乐所蕴含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悠久的文化气息。不仅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在向延续了千年的中国民族音乐的致敬。本文从作品来源,创作者个人简介,乐曲结构分析,以及阐述几位演奏家对这部作品不同版本的精彩演绎这几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本文选取了四位演奏家作为本篇论述的分析对象,他们分别是阿炳本人、王国潼、闵慧芬、以及宋飞老师。从他们演奏的不同乐曲结构版本、定弦方式、演奏时长与速度进行、以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新型数字化媒体音乐软件对他们的演奏力度的变化和对音乐处理方式进行了初步地探究。用图示,图表等呈现方式做了一系列初步的归纳。原作者遗留的原版音乐,是那个时代中二胡仅存有的声音,也是二胡在未受到广泛传播前最初的声音。像这样一部传统的,老旧的民间音乐曲目,我们已经不断重复的演奏了很多年。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离不开演奏者们自己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多的表演者,演奏家们用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独特见解,包括创新民族音乐舞台形式等多种表演方式进行了创新和尝试。这些努力成果都是为了让这部作品更赋有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节,更加符合如今人们的精神需求。正如《二泉映月》开头的那句象征着从远方娓娓道来赋予诉说性质的主旋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更替而过时,反而因为它特有的年代感,而一次次的触动到听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四位演奏家的精彩演奏不仅为他们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尊敬,也给新一代传承民族音乐的演奏家们带来一次次内心的鼓舞。我们坚信,不论演奏家独奏于舞台的中央,还是融身于民族大乐队合奏之中,这段经典的旋律会一直一直在人们的心中回响。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