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着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尤其对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李斯特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对其练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

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以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等多重身份活跃于 19 世纪的欧洲乐坛,是匈牙利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他的创作思想与实践具有原创性与预见性,首创「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对标题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同样,作为一位技术高超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通过大胆尝试,创作了许多独具个人艺术风格的钢琴作品,并在演奏中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极大拓宽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因而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练习曲是作曲家们专为练习某一乐器演奏技巧而创作的乐曲,这种形式在 19 世纪中叶随着李斯特、肖邦等大师的出现,创作达到空前繁荣。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主要包括 12 首超级技巧练习曲、19 首匈牙利狂想曲、3 首音乐会练习曲、两首高级音乐会练习曲、6 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大量的「华彩乐段」,高超的演奏技巧,变化多样的调式调性,优美的旋律等特点都可以在李斯特的练习曲中体现出来。可以说,他的创作将练习曲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作于 1848 至 1850 年间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悲歌》、《轻盈》、《叹息》(又译《大海》)深受作曲家和钢琴家们的热爱。明确的练习目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鲜明的音乐形象,优美的旋律是音乐会练习曲的特点。热衷于炫技的李斯特所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以绚丽的技巧,创新的音乐织体,多变的和声效果,优美的音乐旋律给人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其中第三首《叹息》又名《大海》,是这组练习曲中最着名的一首,深受钢琴演奏者及爱好者所喜爱。但这部作品却以抒情见长,旋律极富歌唱性。全曲至始致终的分解琶音有如起伏翻腾的波涛,仿若是内心一声声悲伤的叹息,深情叙说着诗意的浪漫。本文重点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对其练习者有所帮助。

一、曲式结构

《叹息》是一首三部式的练习曲,曲式结构图如下:

此练习曲的第 A 部分为一段式曲式,主调式是降 D 大调,整体上是一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起:2-4 小节呈示主题;承:5-7 小节完全重复主题;转:9-12 小节旋律进行了变化;合:3-18 小节是对主题 2-7 小节的变化重复,旋律由原来的左右手交叉演奏的单音,变成右手八度分解旋律。以琶音作为主要演奏织体,左右手交叉演奏旋律,调式调性稳定,和声简单,旋律优美,力度偏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