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春晖

明星的悖论,综观所有明星的“赢利模式”与动画产业几乎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利用公众传播(最佳渠道就是电视台)获得知名度、树立形象(品牌价值),然后从衍生产品中获利,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广告代言,在台湾甚至有名人娃娃之类。赚了钱经纪人就会游说你去投资房地产,以便把你的资金用光套住,好让你接更多的活,从你身上榨取更多的价值,最终有一天你人老色衰光环退去,他便离你而去。这时,运气好的明星还能去养老享福,运气不好投资失败的更是大有人在,无奈何又要强作欢颜、涂脂抹粉、刷漆装嫩找题材“复出”赚些生活费。

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已经把一个草根艺人的辉煌演绎到了极致——他连续19年登上春晚,他的小品成为亿万中国人大年三十不可缺少的一道“年夜饭”大餐,这已经是一个艺人最大的荣耀。有一点,白岩松看得比谁都清楚。他说:“把一条狗拉到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30天,它也会成为一条名狗,我不过就是那条狗而已。”这话同样适合央视春晚和赵本山。

企业家赵本山

赵本山大叔,实行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CEO文化”的企业经营模式。他自己担当了“董事长、执行总裁(CEO)、首席运营官(COO)”的角色,甚至还可能担当了“首席财务官(CFO)”及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HR)领导者的职责。

1993年,赵本山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公司虽然被冠以“艺术开发”的名号,但实质上主要业务是倒卖煤炭和做运输生意。按照赵本山的说法就是“拼缝”,即把铁岭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从此,赵本山的另一个身份应该是企业家或者是煤老板。赵本山不仅是艺人,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他的成功使上春晚反倒成了“玩票”。带带徒弟、练练嗓子、熟悉熟悉观众,顺便吊吊传媒的胃口,赵本山过得挺滋润。

2003年4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有人说这是多此一举,直接成立公司算了。但赵本山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不但找高层要求成立艺术团,还高调地召开了一个论证会,明确艺术团是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民间歌舞形态。

2005年6月8日,在文化产业屡试不爽的赵本山宣布进军体育产业,入主辽宁中誉俱乐部,当上了辽足董事长。而仅仅半年时间不到,他就高调宣布淡出,对于他退出的理由,他在公共场合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足球太脏了。”

2009年,赵本山成功地靠寻找“毕姥爷”推出了小沈阳。他发现,进京的时候到了。5月2日,位于前门东路小江胡同,装修耗资3000万元的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开门纳客。

2009年5月,赵本山花巨资到长江商学院读CEO班的消息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有媒体断言,这是赵本山在为本山传媒上市做的补课。也许的确有这层考虑在里面,但就赵本山这些年在商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也应当是中国文化艺术商业舞台上最优秀的、最成功的CEO.

伯乐

1987年,赵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姜昆。那一年姜昆所在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经受过“赵本山笑的洗礼”的铁岭人眼刁嘴毒,看完演出后嘀嘀咕咕:“这些人还是中央级的呢,都没咱铁岭市艺术团演得好!”

姜昆当时已名满天下,有中国第一相声演员和第一笑星的光环,对此当然有些不解。纳闷之下,就问是怎么回事,观众告诉他,本地艺术团里有个赵本山,他表演的二人转可搞笑了。于是姜昆就去看了赵本山的演出,结果笑得前仰后合,当即就表示一定要把赵本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他当时跟赵本山说,要是自己不把他推荐给央视,姜昆两个字就倒着写!

如果说每个人命运的转变都需要一个伯乐或是一个契机,那么姜昆和春晚在赵本山的生命当中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推荐赵本山这件事上,就和赵本山后来带自己的徒弟一样,姜昆并没有多大的私心。在这点上,中国的文艺界应该感谢姜昆,因为他为中国的文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之后赵本山两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央视春晚的节目审查,就像现在很多不知名的笑星一样,都是在最初阶段就惨遭淘汰。后来铁岭艺术团的领导们想了一个主意,在来年央视春晚筹备时用公款购置了10瓶茅台酒,让赵本山带着去北京“打点”一番。可当年的赵本山不像今日这样,动辄携带十余人浩浩荡荡进驻影视之家。那时的他拎着10瓶茅台酒连应该送给谁都不知道。郁闷的他只好自己在房间里一天喝一瓶,10天之后打道回府,回去之后还没敢和团里领导说实话,只说“礼也送了,人也被撵回来了”,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赵本山总能得到贵人的相助。帮赵本山说话的除了姜昆,还有另一个相声演员、春晚常客冯巩。1989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已经成立,剧组编导们在开会研究节目时想到了东北的赵本山。可当时的编导组是全新的班底,没人看过赵本山的小品,只听说过此人善演喜剧小品,而且“笑果”了得。一天正在议论此事,碰巧相声演员冯巩凑过来看热闹。冯巩弄清原委后,当即举手发言:“我手里有一盒《东北最红笑星赵本山专辑》录像带,是托朋友从沈阳送来的,我也正想研究赵本山呢!”

看过录像之后,编导们选中了赵本山的小品《老有少心》(即当年的小品《相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连续拔得小品头筹。正是这些小品打开了赵本山的“老蔫”时代。在这三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一个农村中年男子游离于情感与家庭之间,看似蔫,却憋着一肚子坏水,妙语连连却依旧脱不开传统二人转拿男女调侃说事的影子。后来称为“老蔫”系列的小品,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赵本山早期二人转的印迹。

范伟

对赵本山,范伟一向敬畏有加。早年那个不敢与赵本山同桌吃饭的小弟,成名后依然处处恪守小弟角色。在电视剧拍摄现场,一般的演员或者工作人员都敢于坐在导演椅上,但范伟从来不去碰导演椅。即使是在显示器前面看着赵本山和其他演员对戏,他也宁愿坐在导演椅的旁边或者后面,把椅子空着,他始终明白,导演椅在片场其实是不容他人侵犯的。

范伟在早期戴着眼镜,衣着朴素,没有个性,演员没有个性就很难出名。后来他把头发一剃,立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范伟的走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微妙起来。

让赵本山在意的是,之前别人有事找范伟,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来为自己做事,但成名后的范伟就做不到了。在赵本山看来,是他给了范伟一切(赵本山接受著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所说),范伟怎么能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2004年,赵本山、范伟合作《马大帅》时,赵本山还能轻松调侃:“我没有什么压力,他演得好是事实,大家别忘了我可是该剧的导演。范伟跟了我10年,他是我一手扶起来的,最初他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到了《卖拐》才飞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我天天给他戏拍,他也不可能超过我,我的经历他永远不会有。”

但到两年后拍摄《马大帅3》时,赵本山的心态已经不那么轻松了:“范伟过去当陪衬,现在他需要别人陪衬了。我和他合作这么多年了,他演的是我拍的戏,怎么火的大家都清楚,我就是希望他在火暴的时候别忘记过去。无论当不当陪衬,友情最重要。”

拍《马大帅3》时,赵本山和范伟住在同一个楼层,本地的开原市政府特意给他们俩开了两个房间,一套给范伟,一套给赵本山。范伟很少去赵本山的房间。但两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不能不交流,后来赵本山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别人转达,可是越转达范伟越觉得别扭,两个人的心离得很远。两人这时其实已经有了分手的意思。

有传言说,后来范伟得了蒙特利尔影帝,回来后赵本山跟范伟在一起吃饭,赵本山说“影帝回来了”,这一说范伟哪受得了,范伟说:“哥,从今天起咱们不说这个事。”以后赵本山就不说了,但两个人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之后则形同陌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范伟多次强调:“我是个饮水思源的人,借用戏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但无论两人表面上如何亲密赵本山与范伟已是渐行渐远。

“本山把所有难听的话都说了,把所有好事都做了。他就是这个脾气。但他对一个平时做得很好的人没有霸气。”这点上,范伟看得很准。

从身边的人与赵本山传出的各种传闻来看,他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春晚19年,虽然一路走来,赵本山感到越来越孤独,但他却依靠春晚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春晚舞台上曾有赵丽蓉、巩汉林搭档,也有赵本山与高秀敏、宋丹丹、范伟的组合。但现在,不是故人西去,就是老搭档之间分分合合。在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越来越像一个大哥,带领着他的小弟们冲锋陷阵,因为不悦于小弟们先后离去,最后他干脆培养起自己的嫡系。

对于这些合作者,赵本山对前去采访自己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说:“我的小品走到今天,19年了。过去的合作者,秀敏、丹丹、范伟,抛开这三个了,对于我来说,我要是找一些大腕来演,演成功了,还得说我离不开别人。领着我自己的学生上,别人没得说.

农民

陈鲁豫在节目《背后的故事》里采访赵本山,小沈阳和王小利两位徒弟也一并接受访问。在谈及日常生活习惯时,陈鲁豫突然问赵本山的两位徒弟:“赵本山平常有什么缺点?”

王小利想了想,说没什么缺点。赵本山摇摇头笑着说:“看来还是我自己了解自己啊。”

小沈阳接口说:“如果要说缺点,我倒是发现师傅的一个‘坏习惯’——他吃饭喜欢掉饭粒儿!”听到这一席话,全场顿时爆笑如雷。

原来,赵本山从小生活在农村,吃饭时不大讲究,而且小时候常常吃不饱,所以狼吞虎咽,常常有饭粒从饭碗里撒出来,掉在桌子上、衣服上、鞋子上。这一解释让赵本山自己也笑了起来。

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赵本山还练就了另外一项特殊本领——估摸钞票。随便拿一沓钱,他能知道是多少张。如果有人做点手脚,抽出几张,或者多放几张,他也总能说得准确。赵本山解释说,这都是小时候出去,别人给很多零钱,数零钱练出来的。

许多人成名之后总会掩饰或避谈自己出身卑微的事实,赵本山偏不。他大大方方说自己是农民,有时还故意放大。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大手笔的幽默感常常是生活中的佐料、润滑剂。

有人曾感慨:“其实,中国农民是最聪明的。中国人所有的智慧都在农民身上。就像那些乡村系列剧中讲述的那样——张家长、李家短的钩心斗角,那种为了一亩三分地、鸡鸭鹅狗、油盐酱醋的计较和算计,那种把浑身智慧激发起来的忙碌。农民就是淳朴善良,聪明狡黠。”也有人认为,与其揣测这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还不如相信人尚存天性。

崔凯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次赵本山回农村乡亲家,说他饿了。那人问他谁啊。他说‘我是赵本山啊,你们家有大酱没啊。’后来乡亲果真装了两罐大酱给他带回去,把他高兴得够戗。”

“他一找不着感觉就回农村,回莲花乡,跟老百姓坐在炕上吃点水豆腐,唠唠家常,看看他们生活的艰辛,他说这样就找到感觉了。有时候唠嗑,他说他做梦也没梦到有今天。他头脑很清醒,将人世看得很明白。有时我说,你这名起得好,有个‘本’字,没忘根本。”崔凯对赵本山的评价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相差不远。

吃百家饭长大的小山子

有报道说赵本山在6岁那年成了孤儿,其实赵本山只是在那一年失去了母亲,而他的父亲则选择了新的生活。少年赵本山也许是为了自力更生,也许只是为了逃避学业,选择跟随盲二叔开始了民间艺人的流浪生涯。

年幼时的赵本山饱受饥饿滋味,以致有次过年吃饺子吃到撑得直不起腰来。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如何讨人喜欢。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赵本山称自己是农民出身,差点就要饭,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野心。

虽然没有要饭,但据赵本山自己的描述,他儿时的生活和要饭相差无几。当自己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村里就有人给他做了两件棉衣。用赵本山的话说,他是一个在寒冷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最深厚温暖的人,这样的赵本山才能温暖别人。

赵本山说自己是强活过来的人,是在别人的照顾下长大的。现在他每年回家上坟时都给乡亲们发钱。他在帮助别人时有一种心理,就像在弥补过错一样弥补自己的感情。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