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约1250 - 1350℃高温一次烧成,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等特点,是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的主流品种。

此次展览以探寻中国青花瓷器的源流发展为脉络,涵盖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元、明两代御窑青花标本九十余件尽显对比互鉴,深度挖掘自青花发源以来,元、明两代以青花为主线的陶瓷烧造历史背景、人文背景,还原中国陶瓷史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段佳话。

“青花瓷”这一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华文明面向天空、面向大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创造力,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贡献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引以为傲。

青花瓷器滥觞于9世纪唐代巩县窑,成熟于14世纪早期元代景德镇窑,辉煌于15世纪初的大明永乐、宣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随着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青花瓷的传播也遍及东南亚、波斯湾、印度、近东、北非与东非海岸。

自成化御窑以降,青花用料的国产化与胎釉质地进一步提升使得“青花”愈加富于中国本土艺韵。自正德年间(1506-1521)起 ,景德镇开始接受葡萄牙王室青花纹章瓷订单。在欧洲人主导的“大航海时代”,青花瓷器为欧洲王室贵族的狂热追求,嘉靖、万历间大量外销欧洲,进行了双向的文化交流。明末清初的17世纪晚期,每年行销欧洲的中国瓷器以数百万件计,尤其“青花瓷”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宫殿居室的标志性陈设,是财富与品味的象征。至18世纪,欧、亚、非、美各大洲均有青花瓷器的收藏与传承。

中国青花瓷的外销也促进了全球陶瓷艺术的共同发展,从青花起源期开始,波斯、近东、埃及、越南、朝鲜、东南亚即仿制中国青花;明代中晚期之后,日本、意大利、荷兰乃至德国、英国陶瓷均仿制出各自文化的青花陶瓷。“青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宣德青花

“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

——明 王士性

1646年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宣德时期出现了明朝建国六十年以来“蒸然有治平之象”的太平盛世,后世称为“仁宣之治”。宣德皇帝自小聪睿,晓谙兵事,又锐意文治,好作诗文,有御制诗集传世,尤爱书法绘画。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云:“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其他书画的天赋可与宋徽宗媲美,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道:“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宜和争胜。”朱瞻基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和画院为目标,吸引诸多名家入宫隶属于仁智殿和武英殿供职,即“宣德画院”,它一扫元人影响,代之以两宋风骨,促就了明初宫廷艺术的发展风格,并为宣德青花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艺术蓝本。

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

明宣宗行乐图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宗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洪武年间在江西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以后,至永宣时期御窑制度则更加完备,由督陶官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匠人,垄断最优质的钴料、瓷土,不惜工本的开始大规模烧造活动。宣德青花经元及明早期发展沉淀,达到顶峰。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产品不仅以供宫廷所需,而且也作大量赏赐海外王室贵族,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见证。

宣德时期的釉面普遍呈现一种高低不平的类似橘皮状釉面,其上遍布棕眼,观之颇具厚重之感。这源于瓷器在烧造时所形成的气孔,因其釉里富含碱金属氧化物,这种釉高温黏度大,冷却过程较慢,流动性差,或釉层太薄,或釉层不均匀,或烧成温度过低,使釉熔化不良,或烧成时冷却过慢,造成釉面析晶,或坯体表面修整不善,釉不足以弥补坯体表面的不平等,都是造成此种橘皮釉的原因。

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

宣德款识遍器身

宣德青花的款识亦独具特色,宣德朝已将御用瓷器上书纪念款作为一项制度而要求御窑厂贯彻执行,可谓开一代之先河,自此时期后开始瓷器便盛行书帝号款。宣德瓷器创新品种繁多,落款方式花样迭出,根据器物的造型的不同而变化,故而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一说。孙瀛洲先生有歌云:“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圈,晋唐小楷最出群。

如本次展品之【明宣德 青花永乐颂高足碗】,为宣德早期制品,尚保留永乐篆法遗风,于碗心之内暗刻“宣德年制”篆书款;而展品【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异兽纹高足杯】于底足方寸间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亦见佳趣。展品【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亦于底足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另亦见于器物口沿书写款识的,如展品【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均于口沿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

本品与景德镇御窑所出永乐高足碗款识之对比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D:16.8cm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1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展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本品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外壁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这时期已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优质钴料,青花发色苍雅淋漓,铁斑沉着,时代特征鲜明。碗心以暗刻技法于双圈内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识,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于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

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明初著名书家沈度之手已为学界所公认,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可发现,二者风格完全一致,故此式年款当由沈度书写后,再交景德镇御厂,由工匠们按墨迹移到瓷坯上。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一例「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书「宣德年制」篆书款,书法风格与本品一致,亦可为参照。与本品相同的,现仅知台北故宫博物院、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各珍藏一例,殊为珍罕。

宣窑礼器多以青花瓷取代前朝单色白瓷,如书藏文佛咒者,前朝仅见甜白釉器,宣窑却有如本品这般以青花作饰之例,甚为珍罕,无疑是北京宫廷为赏赐西藏上层僧侣而特制,抑或用于内廷佛堂供奉。经文内容汉文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该经文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的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常时行此烧香供施,现世灾难消除,究竟证得四身佛位,利益甚大」。亦有译为: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祈愿三宝皆吉祥。

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德 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西藏博物馆藏

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

“大明宣德年制”款

W:18.7cm

备注:

1.T.Endo旧藏;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SO401

著录:

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2003,图版57;

2.《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2003,图版221;

3.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图版92

本品呈葵瓣花口十棱式,浅壁,至底微敛,底心微凸。考其形制当为印模而成,凡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内底青花双圈内绘一五爪降龙穿梭于祥云之间,灵动活现中不乏威严。外壁十组菱花形开光,每一开光内均绘有一团龙,整体组合主次统一,相得益彰。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原料与元代、永乐相同,皆为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含高铁低锰,经高温烧成后,青花呈色浓重艳丽,釉面上常遗有高铁所留下的褐绿色斑、或褐黄、铁褐结晶疵斑,斑处偶有下陷迹象,釉色浓淡不一、有层迭堆积之感,墨趣浑然。

此洗妙作十瓣花式,花瓣边沿于中微敛,颇似蜀葵,故名葵式洗。明永乐时期复烧十棱洗,见甜白及青花两种。景德镇永乐地层曾出土甜白釉十棱洗残片,首都博物馆珍藏一永乐青花十棱洗,洗内绘龙纹,外壁饰团龙,尺寸最小,直径仅15.7厘米。宣德时期承继了这一制式,惟足内不再绘五爪飞龙,代之以宣德六字款。景德镇可见出土复原器,台北故宫亦藏有数件。

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德 青花云龙十棱洗

1993年出土于御窑珠山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中,此类洗有“葵花洗”、“葵花式洗”等名。作为“宣窑”佳器,葵式洗多配以木座陈列赏玩,也为大臣们作为珍品进贡。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交:红雕漆小格一对,内一格盛:……宣窑青花白地十龙洗一件(木座)……传旨交汤泉安设钦此。

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

宋 官窑花式洗

故宫博物院藏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大明宣德年制”款

H:13cm

备注:

1.仇焱之先生旧藏

2.胡惠春先生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4.马钱特旧藏

出版:

1.《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明瓷影谱》,仇焱之,香港,卷1,编号44,页38

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4

3.《私人收藏中国御窑瓷器》,马钱特,2012年,页12-15,编号3

4.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图版96

本品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圈足内露胎,胎体呈米汤色,此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麻仓土烧制,使得胎釉结合更加紧密,胎土更为坚实。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因高铁低锰之故,青花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永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融通中外。此式花浇造型亦传自伊斯兰地区,接近于西亚地区龙形把壶,其造型更接近于铜器圆形,更多保留了西亚器物的异国风格。腹身的莲花装饰,亦源自西亚地区对于莲花的崇拜。此类花浇似乎深得雍正帝青睐,两幅雍正《古玩图》,记录清世宗御藏珍器,画中可见三件早明花浇,形饰相近,下承木座,其一出自大维德爵士旧藏,现存大英博物馆,其二现存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因其风格独特,花浇乃宣德瓷器中最著名之一,记载甚详,然却传世例作甚少。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1461-1462 阿富汗嵌金银龙形把壶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

清雍正六年 雍正古玩图(局部)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由于宣德皇帝对虫事的钟爱,这一时期大量生产蛐蛐罐、鸟食罐以供宫廷赏玩,然而在宣德皇帝驾崩后太皇太后张氏便下令“罢去一切玩好之物”,故而使得宣德蛐蛐罐完整品存世鲜有。如展品【明宣德 青花莲池鸳鸯纹蟋蟀罐】于盖底、圈足中心处均落有“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款,且排列形式有横竖之别,可见此时款识规制之杂;另见展品【明宣德 青花瑞果纹投壶式鸟食罐】、【明宣德 青花灵芝月华纹鸟食罐】,均于口沿处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方寸之间颇具皇家典范。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明宣德 青花瑞果纹投壶式鸟食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H:5.9cm

备注:

1.Alfred Clack伉俪旧藏,编号356(标签)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卷4,编号1656,瑞士玫茵堂,1994-2010年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图版95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明宣德 青花灵芝月华纹鸟食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L:9cm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_青花瓷笛普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德 青花莲池鸳鸯纹蟋蟀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H:9.9cm

备注:1993年御窑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宣德款识既近于宣宗御笔,也与沈度之书风十分接近。可能由宣宗或沈度书写粉本,后交景德镇工匠临摹于瓷器之上。明初,以沈度楷书为代表的台阁体书法作为书法规范,影响至为深远。明初重臣杨士奇盛赞沈之楷书曰“婉丽飘逸,雍容矩度”,且“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传于后世,一切大制,必命度书”。明宣德皇帝之书风亦深受其影响:据明王世贞《艺苑厄言》载,“宣宗书出沈华亭(度)兄弟,而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由是,器底落款与宣宗、沈度二者书法皆相近,可谓顺理成章。之于具体出于谁之粉本,尚待考证。将《一笑图》画中宣德元年宣宗御题,与是次展览之数例宣德青花展品的年款详加对比,便会发现此写款的风格脱胎于宣宗笔意。同时,沈度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大”、“宣德”三字所写亦非常相像。

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_瓷笛青花瓷谱

明宣德 御笔《一笑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明 沈度《张桓墓碣铭》

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普_青花瓷笛子曲

青花瓷笛普_瓷笛青花瓷谱_青花瓷笛子曲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9.5cm

备注: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