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故事里,“卡农”是一首很熟悉的曲子,而这首熟悉的“卡农”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名字,叫做《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它是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四声部复调作品,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于1680年所作,历史很悠久~

最近《开端》带火了“D大调卡农”,也让已经被改编了无数版本的卡农本农又蒙上了一层紧张悬疑的色彩,不过此处的画面是十分和谐的!让我们先来听一个版本吧(^∇^)

卡农笛谱_卡农简谱长笛版_卡农笛子纯音乐

《D大调卡农》 巴洛克室内乐团

原版的《D大调卡农》的乐队编制,由三把小提琴演奏,并以大键琴、大提琴和鲁特琴伴奏。在上面这个视频版本中,由巴洛克室内乐团(ímpetus Baroque Ensemble)呈现。大提琴演奏两小节低音和弦D - A - Bm - F♯m - G - D - G - A或D大调音阶体系内的:I - V - vi - iii - IV - I - IV - V。这后来也被称为D大调卡农进行,

「乐器中段卡农的和弦进行被称为大逆循环,非常悦耳,从巴洛克时期直至现在被无数作曲家所喜爱并使用。(维基百科)」

卡农笛谱_卡农笛子纯音乐_卡农简谱长笛版

随后,由第I小提琴拉奏出卡农旋律,第II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和中提琴拉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这个版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D大调卡农》的音乐形式,类似“轮流演奏”的循环模式。

卡农简谱长笛版_卡农笛子纯音乐_卡农笛谱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把这首音乐作品叫做《卡农》呢?因为,

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故事里,卡农(Canon)其实是一种音乐体裁,是一种记谱方式。

「完整的释义是: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最终融合在一个和弦中,达到完满的终止。」

卡农笛子纯音乐_卡农笛谱_卡农简谱长笛版

我喜欢把这种模式解释为“同一曲调在不同声部之间的模仿追逐”。“卡农”这种音乐形式最早可追溯到13 世纪的民间音乐,当时民间歌曲中有一种轮唱,就是一个人先唱,随后的人都以相同的间距进入, 开心的话可以一直唱下去。所以,轮唱也是“卡农”的一种。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完整的卡农曲后,“卡农”这种音乐形式开始流行,并能够作为独立的小型乐曲或是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百度百科)。

随着卡农音乐的发展,“卡农模仿”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三声部同度卡农,有对原始旋律素材的严格模仿,也有自由模仿;反行模仿;逆行模仿;增值模仿;减值模仿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当当当当!”叩响命运的敲门声之后就以卡农的形式展开动机;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里面,“风在吼,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的轮唱也是卡农的形式。

《D大调卡农》可以说是“卡农”家族里最出圈的一个!它被改编为数百计的版本,有弦乐四重奏,各种乐器的独奏,爵士,声乐,阿卡贝拉等等。我很喜欢George Winston的版本,第一次听就感觉很温情,很温暖。无论旋律如何变化,始终在进行的D大调卡农低音进行给人一种稳定踏实的感受。

卡农简谱长笛版_卡农笛子纯音乐_卡农笛谱

George Winston《卡农变奏曲》

回到今年《开端》这部剧中的“D大调卡农”,配合着剧情,虽然只有短短的5秒,却成功印刻在脑海里。剧情的紧张刺激透露的是人情冷暖,这似乎又赋予了这首音乐作品不一样的含义。兴许卡农这种“循环”“重复”的音乐形式,也是和剧情有着如此奇妙的的“缘分”?

祝大家新年快乐哦!新年新开端(^∇^),是很好的开端哦!✨✨✨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