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挑出提问中的问题来解答.

1. “ 老大学的菲伯尔,老二学的汤普森。”

按教材来说,汤普森的教材进度是会快于菲伯尔的。因为汤普森内容技巧进度较快,曲目难度提升的也会快一些,需要学生有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将曲目往后推进。

而菲伯尔教材曲目量较大,教材分类也多 有主课用书、表演、技术、试奏等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加以不同的作业,但是曲目和曲目时间技术点相似,演奏难度进展非常平缓,可以说是一本为了频繁授课而设计的教材,尤其对于刚入门的学生,会发现他们很容易就把曲目练熟并可以开始下一节课的学习。

所以老师授课如果是以菲伯尔教材为主,并且学生每天都会花许多时间练琴。在这样的前提下提高上课频率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以汤普森为主教材,过多过快的课程会导致学生技术点无法快速掌握完全而为后面的学习积压问题,这是不可取的。

2. “ 老大学两个半月老师给了一首肖邦的夜曲,一天三四百人的比赛五分之一的金奖概率,老大金奖。”

大部分针对小朋友的比赛都是抱着盈利和鼓励性质的,比赛难度较低,评分标准也低。大部分情况更看重学生的临场应变和基础内容的掌握度。所以能得奖是老师上课多,孩子对曲目掌握牢固加小朋友心态好得成果。如果真的想检验孩子是否弹的出色可以参加后续的全国性比赛以及未来演奏难度更高的曲目,会更有参考价值。

3. “ 陪练老师孩子优秀,怂恿陪练课 ”

首先,如果陪练老师的孩子没有找过任何的其他老师,单纯靠她自学就让孩子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挺不错的。但是从我自身经验来看,我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不是专业出身,我妈妈也是一直陪练。我现在回头看我小时候得的各种大奖,都是基于我自身的天赋以及勤奋的练琴,没有太多依靠专业技术的指点。也许在小时候看到这样的成就很棒,但是在未来走专业道路会有非常非常多隐患。

其次 如果是在老大一周两次的课程中加一节陪练我觉得还ok,如果是老二我觉得没什么必要。

4. “ 没有陪练孩子不对劲 ”

我觉得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是来源于老师危言耸听,而是源于这个问题可能来自你的孩子还不懂得要如何练琴。也就是一个劲的被动输入,而还不会学会主动输出,不知道如何动脑去思考演奏去分析乐谱。

如果孩子平常练琴知道该练什么该做什么,但是老师却一直说他练琴不对劲,这可能是老师故意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陪练的时候只知道弹音符,其他什么都不懂,二陪练老师会一直指出问题所在,那就是陪练真的有效果。

陪练陪练,到底是要陪着练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后面陪练老师的反馈中又有所矛盾

比如

“ 老大的老师,钢琴要有音乐性,轻重音,快慢都要同时到位。陪练老师认为基本功都不好,曲子都不熟,怎么要音乐性,顾不过来。”

基本功基本功,什么是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呢?基本功肯定不仅仅是指代讲音符识清,将曲谱练熟。更重要的就是练习音色,触键,音乐性这些需要运用到脑子、耳朵、手指的部分。

练琴不是先把音练熟 然后加强弱 加音乐 加变化的过程。而是一开始练 你就要有意识把更多的东西都做到,这样才能提高练琴效率。如果先练熟、在加其他东西的话,那么一套奏鸣曲单纯识谱完就要几十分钟,再练熟再增添该有的颜色。那得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世界上这么多曲目按这样的学习过程来,一辈子才能练多少曲子?

在我看来这位陪练老师的练琴方式就是傻瓜式练琴,小时候不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也不要期盼想着长大技术成熟了自然就会了。

5. “ 陪练老师说我找的老师都不专业,不是钢琴系的,应该找专业的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教。”

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是纯学习钢琴演奏钢琴专业毕业的学生会更专业。

6. “ 我的目的让孩子真正学明白一个乐器,将来也不指望这个出彩,但是必须锻炼智商,又所得到。不是学了就学了,要学就要学出个样。”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想法,对于音乐学习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学会如何敲击琴键、弹奏复杂的曲目。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会自我学习:老师得教授过的内容如何能用上

自我反馈、反省能力:自己演奏的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老师要求的标准。

自我控制力、自制力:是否能独立的练琴足够长的时间,是否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段时间的练琴上

身体调动力、协调力:学会运用身体的能力 如脑子、耳朵、眼睛、手指手臂手掌等来完成一首曲目。

我觉得这些能力的培养远远大于演奏出一首 “有难度的曲目 ”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