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奏鸣曲

OP10的三首,作于1796-1798年夏之间,呈献给布劳尼(Browne)伯爵夫人安娜·玛格丽特(Anna Margarete)。这首奏鸣曲相应短小,删去小步舞曲或谐谑乐章,只有三个乐章:

1、极快而精神抖擞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由主和弦和分散和弦向上上行的意志性动机和另一个与之对应的优雅动机连接而成,在发展部中第二主题有大胆、极具意味的变化。

2、极慢的慢板,降A大调,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结构非常简洁,只通过主题的优美变奏来增加变化与深度。

3、最急板,奏鸣曲式,以很快的速度演奏,其第一主题多少带有焦虑的气氛,这个主题的发展其实含有谐谑的因素。

升c小调奏鸣曲 作品27之2“月光”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Op.27 No.2的通俗別名,作于1801年。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宽广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段体,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 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段体。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 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舒伯特降B大调奏鸣曲作品D960号

作为舒伯特最后一首奏鸣曲的降B大调,D960,代表了舒伯特风格的最高境界。作品结合了抒情的魅力,结构的宏大,以及对于音调关系的富于想象力的处理。

第一乐章以安祥、静谧的主题开始,其前半部分以一个长颤音所截断。这个颤音在发展部的结尾返回,产生令人难忘的效果。在这里主题得到呼应,给人一种从宽广的远方走来的感受。与此相对比,其后对开篇主题的反复则体现出一种急切和内省的特质。慢乐章(第二乐章)为升C小调,标为“绵延的行板”,采用了一种几乎是静止的特征,这是由于伴奏音型反复出现,围绕着缓慢展开的旋律,跨越了四个八度。其后欢快的谐谑(第三乐章),以精彩的转调和宽广的音色变化加强效果。在末乐章中,和声的表现更加细腻,以华丽的尾声完成了舒伯特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