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_好听儿歌二胡曲

镇巴地处巴山深处,陕西南部,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镇巴民歌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独立的地域特色,又有秦、汉、楚、蜀多元文化的渗透交融。镇巴人唱镇巴民歌,就像他们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陕西音乐界和地方老百姓一致赞誉的陕南民歌王刘光朗先生,就是镇巴土生土长,科班出身的镇巴民歌传承发扬的代表。

二胡儿歌_好听儿歌二胡曲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

好听儿歌二胡曲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

光朗先生和民歌结缘久矣!他家居川陕交界的镇巴盐场镇,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歌师。从小时候起,他就在祖父的肩头上怀抱里听山歌、学山歌受到熏陶。参加工作后他也一直在文化宣传部门从事自己所爱的音乐本行。光朗先生不但民歌唱得好,他的渔鼓打得也好,他还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巴渔鼓”的传承人。如今已近鲐背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歌坛上,他一方面著书立说,一方面在汉中、镇巴等地的一些机关学校、老人活动团体义务教唱民歌,有时还应邀到外省地参加一些音乐演唱、赛事活动,为镇巴民歌的传承发展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好听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

特别值得庆贺的是,刘光郎先生耗时五年之久精心编撰的《镇巴民歌曲谱集成》将于本月18日出版发行,该书集成了他一生收集整理的600余首镇巴民歌,我们当感谢他为镇巴民歌的传承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我们现在谈说民歌,当然就要说到音乐。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音乐——民歌,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品之一,它是音乐的源头,是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歌,简言之就是民间歌曲,是人类用口传方式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音乐艺术,是世界各民族在劳动生产、民俗交往、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自发编唱的各种歌曲。因为编者、歌者、传播者都是民间大众自己,所以被统称为民歌。民歌来自民间,最本质的特性必然是与人类一切生活行为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创作与传承方面,其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即兴性和变异性。同一首民歌,在不同的地方、时间、歌词或唱歌人的情绪不同,而产生变异,正如“弹歌狩猎图,国风知民情,口耳相习授,十唱九不同”。

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好听儿歌二胡曲

可以自豪地说,镇巴民歌是中国民歌大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花朵。2007年10月,由现任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先生作序,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镇巴县文化馆编辑的《镇巴民歌总汇》便是佐证。总汇中的歌词,每一首都来自不同类型唱法的传唱者。镇巴民歌,尤其是在刘光朗先生的引领教唱下,已从大山沟里唱到了北京,唱出了国门,在外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到镇巴来山水生态游,缅怀红军先烈,听特色山歌,看风情苗谷,品吊熏腊肉,那当是别有一番感受的。下面就我的见识来欣赏欣赏光朗先生所爱唱的几首民歌吧,也许会引起你的共鸣。

光朗先生曾是我上初中时的音乐老师,那时起我便听他的歌,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在听着他的歌声中走过流年的。我是一个不懂音律,歌不成调,舞不成姿的人,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老师课堂上所教的那点乐理知识,也早已丢在了爪哇国。但是我爱听歌,爱听山歌,尤其爱听光朗老师唱的镇巴山歌。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个人天性的使然,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喜辣厌酸一样;二是镇巴山歌曲词的地域独特性。我是土生土长的镇巴人,刘老师那带着泥土芬芳,饱含山水风韵、浓浓乡情的歌,能与我产生共鸣,打动我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我和老伴退休后,空闲时就放放刘老师的镇巴民歌专碟,听一听,跟着唱一唱,由开始的自娱自乐,到喜欢上了音乐。于是我自学强补乐理,练唱乐谱,学着拉起了二胡,有了音乐方面的点点知识,懂得了点点欣赏。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老伴罗女士,这位以光朗先生为老师,从小酷爱唱镇巴山歌,在县上民歌大赛中拿过奖的她,给我了很多指点帮助,她和我一样都特别喜欢光朗老师的镇巴民歌。

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_好听儿歌二胡曲

首先,让我来说一说1970年由原镇巴文化馆马骥家先生作词光朗先生作曲并首唱的《巴山顶上修堰塘》吧。这首歌曾在中省电台、电视台多次播放,又曾两次去北京参加全国性音乐调演,名及中国音坛。这首时代山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当时举国上下正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抬田修地,造塘开渠。为确保足够基本农田,获得粮食增产增收,镇巴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甘于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火热的劳动场面让词曲作者受到极大的感染,而灵感顿生:“半天云里炮声响,巴山顶上修堰塘……是谁头戴柳条帽,脚蹬石壁把崖上,一根麻绳天上挂,一头拴在腰杆上,抡起大锤卷旋风,远近十里响叮当……歇气抹下柳条帽,两根辫子盘头上,我当是个猛小伙,原来是个女闯将” 。

好听儿歌二胡曲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

好词配好曲。光朗先生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常有的事,抡锤打钎,一点也不陌生。他在和劳动群众广泛的接触联系中不断汲取着民间歌曲的营养。拿到这首歌词,他仿佛置身劳动的行列,听着敲打钢钎放炮的声音,浑身的音乐细胞便立马被激活,满腔跳跃的音符,立即转变成为一首凝聚正能量主旋律的经典民歌,那激越场面,就像冼星海先生身立壶口瀑布崖岸,创作《黄河大合唱》那般相似。

光朗先生的这首歌,以镇巴山歌号子为基调,以情感流转,声音高亢明亮,含有戏剧“包袱”为渲染,从而把镇巴山歌的山野地域特点,劳动人民风趣乐观豪迈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民歌即兴创造,灵活变异这一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光朗先生的这首歌基于上面的原因,唱出了劳动者自己的心声而备受欢迎,在他自拉(手风琴)自唱数百次的演唱中,每一次演唱,台下观众都报以他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有的观众甚至难掩激动跑上台去和他握手拥抱,一时间“朗星”遍布陕南。

这一时期,光朗先生和马骥家先生合作的并演唱到北京的还有《巴山林里背二哥》。2006年由他创作词曲并和镇巴另一位民歌传承人田洪涛首唱的《上歌台》在陕西省“双维《花溪湾房产杯》民歌大赛”获三等奖,他还唱过由刘德寿先生作词的《巴山农民娃》和由我作词的镇巴腊肉歌《镇巴腊肉喷喷香》等。

好听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

光朗先生的山歌,除了上述高昂激越的格调外,我还钟情那充满浓郁家乡特色,悠扬抒情的茅山歌。

镇巴民歌的种类非常丰富,歌种很全,从分类上看,包含了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小调、风俗歌曲、曲艺(渔鼓、花鼓、青水曲子)等,其中通山歌又称茅山歌、姐儿歌,是镇巴民歌中数量最多的歌种,一般为四、六句,且十唱九不同。茅山歌,就名称分析便是从远古走来的,或与《诗经》同源。音乐在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近古音乐,可以从公元960—1911年界定,包括了宋、元、明、清四代,九百余年。自宋代起,中国音乐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走向民间。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音乐便进入了“现代区”或“新音乐期”,以曲子词、说唱、戏曲为代表的新兴音乐体裁在俗化的大潮中,将中国音乐的艺术水准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音理研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这是一个在音理方面特别有建树的历史单元。两宋时期,先后有四部重要的音乐著作留给了后人。首先是陈旸的《乐书》,全书共计200卷,这是一部具有音乐百科全书性质的煌煌巨制,迄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到了清代中叶,由庄亲王主持、宫廷音工周祥钰参编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问世。这本书共记录了南北曲(含变体)4466曲,囊括了至唐以来包括民歌在内的词曲戏剧,是我们研究发展音乐的最直接的传承借鉴。

在古代,民歌的叫法很多,如歌、辞、风、谣、曲、声、山歌、小令、时调等。周代称民歌为风,我认为比较切贴,它强调的是不同地方所流传的不同“风格”“风韵”“风味”的民歌。就像不同地方刮不同的风一样。这种随兴而变的“天性”就像风一样时而猛烈,时而柔和,时长时短。《诗经》中也有十五国风的名目,为“六义”之一。镇巴的茅山歌属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民歌品种之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山歌之一。我们最为常见常听的是陕北“信天游”、晋西北“山曲”、内蒙古“爬山调”、陇中高原“花儿”、赣粤闽交界“客家山歌”,再就是归属西南高原诸民族山歌以及我们陕南的“茅山歌”。

何为茅山歌,我理解,就是山野茅坡原生态民歌。陕南茅山歌,其主要特征是她的地域性和情境变化,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植被丰茂,与西北高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生态面貌。加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质音色,使“歌”变化很大。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光朗先生所改编的这首由他和镇巴民歌传承人彭光琴唱到“星光大道”和新加坡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吧。

好听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

这首歌唱词为:“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唱得奴家脚粑、手软、手软、脚粑,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哇,绫罗不织呃听山歌”。这首在唱词结构上采用六句格式的山歌,在歌词的使用上也是非常熟练,属通山歌类。短短的篇幅,直朴喜骂的调皮语言,勾画出了一幅生动完整的劳动生活画面。特别是最后一句,惟妙惟肖地点描了男女情爱的心理特征。在音调方面,光朗先生围绕着“羽”“商”二声及其三、四度音调逐渐展开,以“羽”为主要调式。他把生活体验获得的音符汇入了动情的音乐。让两颗少男少女的心在歌声中碰撞,燎起熊熊爱情之火。这方面的代表歌曲还有《太阳落土四山黄》《薅秧歌》等。

好听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

我听光朗先生的茅山歌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随着唱词时而峭瀑凌空,时而泉水叮咚,时而潺溪入潭,在美的享受中陶醉……其音乐情感的独到处理,让人敬佩。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时可以启迪你的思想,给人以智慧。光朗先生在平常的工作中,即兴创作是他的强项,他就是一个镇巴民歌音乐库,不论何时何地都能随口唱来,这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正所谓到什么山能唱出什么样的歌。他往往能拿到歌词,便立马即兴地用他独特的山歌方法唱出来,让我看,毫不比台湾的即兴演唱家张第逊色。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他应邀到南郑县演唱,那个时候南郑县的烟草工业很有名,“公主”商标图案的香烟供不应求。光朗先生挎着手风琴登台亮相,头一句:“山青青来水盈盈,南郑县里出美人”那悠扬起伏跌宕的高腔便震惊了台下所有的人。第二句“要问美人是哪一个吗?”几千人的场子鸦雀无声,急切地等待着答案。第三句光朗先生抖足了包袱后唱到“美人就是那‘黄公主’‘红公主’情郎哥哥心上人。”一下子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人群里议论纷纷:“这山歌唱得太好了,听得太过瘾了……”

光朗先生的这首即兴山歌,是他“朗”声高雅,张弛有度的表现,讲究的是情绪、嗓音和气息的关系,要的是与听众互动高潮效果。光朗先生在山歌唱法上处理得非常到位,真不愧陕南民歌王的称号。

好听儿歌二胡曲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二胡儿歌

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好听儿歌二胡曲

以上是我对光朗先生演唱的几首山歌的粗浅看法,写到这里,大概出于对“朗歌”的偏爱,仍感意犹未尽,不愿马上搁笔。下面就再聊几句他歌曲创作的事儿。

打开光朗先生2008年出版的歌曲创作选集《巴山顶上修堰塘》,不难看出近百首三大类歌曲,都是乡音乡情的诉说。一类是对时代的讴歌,像《巴山顶上修堰塘》《巴山林里背二哥》《如今山乡新事多》《走出深山创天下》等等。第二类是夸赞家乡汉中镇巴的乡情之歌,如《旅游观光镇巴行》《请上巴山苗寨来》《巴山酒歌》《开放的汉中欢迎你》,还有收录到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太阳出来眯眯笑》等。三是传承改编的镇巴茅山歌,这类歌曲多为男女情歌,如《情妹长得好人品》《打仙桃》《人家的丈夫像书生》等。此外,光朗先生还编写加工整理了一批当年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留下的红色歌谣,如《盼红军》《幺妹月下绣荷包》《送郎当红军》等。所有这些他自创的歌曲,演唱之处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民歌,适应不同知识层和年龄段,听众群体相当广泛,深受群众热烈欢迎。也正因为他的歌,融接地气,情达人意,既是正能量的传递,又是大爱大美的心灵鸡汤,也才被人传唱不衰。

“山歌子来啥好听,一无苗苗二无根,一无苗苗天上长,二无根根土里生……”光朗先生的歌,来自民间,来自百姓,来自泥土,来自雨水阳光。作为主情艺术的歌曲,尤其是民歌,他都牢牢把握住了人的情感脉络,从而自成特色鲜明的独家“光朗山歌”。

光朗先生不像有的被刻意包装捧红的所谓“一曲成名”的歌唱家,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老百姓非常喜欢的真正陕南民歌王。由于镇巴民歌丰富,又有光朗先生居此,吸引了不少音乐家前来采风。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的师生都曾来镇巴与光朗先生切磋交流。2004年,镇巴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2008年,镇巴民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里面光朗先生功不可没。

二胡儿歌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_好听儿歌二胡曲

“艺术无止境,创新无尽头”。刘光朗先生是国家、省、市音乐协会会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六十年来,获奖颇多。但他这一辈子不计名利,不患得患失,一门心思扑在民歌上,好像就是为陕南民歌、镇巴民歌传承发展而生的。

歌声相伴人不老,晚霞朝霞一样红。我们真诚地祝福光朗先生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

(特约评论员:陕西省作协会员——石清华)

二胡儿歌_好听儿歌二胡曲_好听的儿歌二胡曲

监制:黄娟

总编:熊顺勤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