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如果出生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在音乐课上能学点啥?

最近恰好看到一本民国时的中学音乐教材,或许可以解答我们的部分疑惑。

从目录来看,在当时的音乐课堂上,我们至少会认识巴赫、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等西方音乐家;还能了解五线谱、唱名法的由来,简单认识奏鸣曲、进行曲。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当然,也有与本土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内容。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总的来说,除了由于技术限制导致教材的图片少一些,整体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全面的。

看到这些,不知道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学生时代那些没有兑现的音乐课?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好奇,近百年来,中国孩子的音乐教材都一样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四个历史阶段,了解音乐教材的变革和音乐教学理念的变迁,感受中国音乐教育百年来的变化与发展。

学堂乐歌时期:让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

中国最早的校内音乐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在清末维新变法的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成为当时的潮流。1905年,科举废除,一批新型学校纷纷成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端。

这些新式学校在当时被称为“学堂”,其中教唱歌的课程,叫做“乐歌”课。

所以,学堂乐歌,便是指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歌曲。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学堂乐歌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家,比如李叔同、丰子恺、沈心工。他们多有留学背景,但又不是主修音乐,基于对祖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责任心,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的创作。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歌曲很少有原创的曲调,大多是根据西方现成的曲调填上新词而成的。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送别》,就是李叔同在日本听到一首叫做《旅愁》的歌曲后,在此旋律上填词而成的。而《旅愁》的原曲,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1905年,李叔同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用作教材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学课程表》等条例,将“教唱歌”正式列入教学课程,这标志着音乐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成为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但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23年,这门“唱歌”科目才被正式命名为“音乐”。而从当时的科目命名,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唱歌。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

唱的都是什么歌呢?

以李叔同编写的《国学唱歌集》为例,其中的歌曲大概分为三类。一是爱国歌曲,比如《大中华》《祖国歌》;二是抒情歌曲,比如《送别》《春游》;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等等。

从大量的爱国主题的歌曲可以看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音乐被赋予了重大的功能职责和历史使命——唤醒国人,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信念。

除此之外,这些歌曲还肩负着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民主的责任和重担,呼吁人们通过音乐解放人性,抒发个人情感,让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

学堂乐歌的教授和传播,开创了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河;同时,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的音乐教育,西方的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才有机会广泛而系统地在中国传播。

民国中后期:音乐审美教育提上日程

五四运动之后,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此时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可以欣赏和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丰盛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材,比起学堂乐歌时期丰富了很多。

首先,有了大量我国音乐家创作的曲子,不再单纯依赖外来的音乐旋律。

其次,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唱歌,而是逐步涉及到西方乐理和音乐鉴赏,越来越关注教材的科学艺术性。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民国音乐教材中的乐器图

比如下面这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整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普通乐理、音乐欣赏、基本练习曲、歌曲。

整本教材共选取了69首歌,其中63首选自中国作曲家黄自、刘学庵等创作的歌曲,其余的6首由国外曲调填词而来。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这些歌曲从体裁和内容上都非常丰富,从家国情怀到社会现实,再到学生自身的生活、自然风景的歌颂、甚至是儿歌,都能覆盖到。这样多样化、全面化的取材原则为之后的教材编写做了很好的示范。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

作为一本初中教材,编者还非常贴心地注意到了学生的变声问题,全部曲目的音域范围都严格控制在小字组(中音区)降b至e之间,避免音域过高或过低对嗓音的破坏。

更难得的是,在白话文还没有普及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采用了大篇幅的白话文字说明,这在当时并不是容易做到的。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当然,随着后来战争的爆发,音乐教学也明显受到时局的影响:抗战音乐一度成为当时音乐学习的主题。柯政和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初中模范唱歌教科书》中,就收录了一部分抗战音乐。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这本音乐教材同样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内容分为读谱、演唱、欣赏三部分。

除了上面提到的抗战音乐,还包含一些本土经典歌曲和西方古典音乐。这些内容极大开阔了当时学生们的“耳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找到了心灵的支撑。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音乐教学一扫战争带来的阴霾,带有抗争、革命色彩的歌曲大量减少,音乐教材内容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曲风。

比如下面这本建国初期的音乐教材,从《我们和太阳一起歌唱》《小白鸽》等歌曲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那种青少年轻松、愉快的力量。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生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其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做了详细要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之外,还要培养他们活泼、愉快、热情、勇敢、遵守公德、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这意味着,这个阶段的音乐教学理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陶冶性情外,还肩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

还是上面提到的这本教材,我们可以从目录里看到不少带有德育性质的歌曲。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当然,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在建国初期盛行,对后来的音乐教育也影响深远。我们从小听的儿歌《咱们从小讲礼貌》,就是这类音乐的典型。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

不过,就当时全国整体状况来看,重视政治教育胜过音乐教育,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严重落后,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无法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文革时期,校内音乐教学更是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但特别动人的是,再困难的形势也没有阻挡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努力付出。我们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写油印版的音乐教材。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不仅整洁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基础乐理知识,还巧妙地将乐理和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结合,足以见得当时人们对音乐知识传播的坚持和热情。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改革开放至今:21世纪重提音乐审美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校音乐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教学,依然是以美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

▲八十年代小学音乐教材

翻开当时的音乐课本,会发现教材形式比较单一,几乎每一课都是由:歌曲+综合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组成。尽管内容也涉及到一些西方音乐知识,但整体内容的丰富度比较有限。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90年代小学音乐教材

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90年代中学音乐教材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教改,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学科提出新的要求。

人教版音乐教材根据此次课标要求,首次提出了以“提升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美、发现美的能力。

而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版。从之前的以“课”为单位,改为以“音乐单元”为单位,把相关的乐理知识、鉴赏知识都融合在单元里,并且增加了音乐实践活动。整体的内容丰富度有了明显提升。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

▲新世纪初音乐教材

发展到今天,多数学校音乐教材在内容上已经非常丰富和成熟了。特别是课后很多音乐实践题目,设计的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

听音乐辨别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_爱国曲子钢琴谱

训练分辨乐器音色的能力☟

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甚至尝试进行创作☟

爱国的钢琴曲怎么编_爱国曲子钢琴谱_爱国钢琴曲编剧是谁

这些题目都是在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在学音乐过程中,要多用耳朵,学会聆听和鉴赏,以及多动脑思考。

当然,除了教材的改善,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更需要的,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教学理念的进步。

老师和家长需要真正帮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掌握系统的知识,不断聆听积累,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水平,在音乐中感受情绪,甚至用音乐表达情绪;而不是将大多数的时间用在空洞枯燥的乐器练习上,成为一个个没有感情的弹琴机器。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