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业余十级,10岁开始学。楼里有跟我一样的,我也觉得只是刚入门,谈不上精通。虽然现在学的专业和二胡基本没什么关系,自己也不是狂热的二胡爱好者,不会每天抱着琴一拉拉一天的那种。但是,我觉得二胡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你造吗,懂音乐的人就好像多会一门语言一样。你听到一段旋律,会自动脑补乐谱,高低强弱明暗,你会自觉把每个音符放到它所在的音阶位置上,你的脑子里是一副精准的图像,而旁人听来只是一段很美的旋律而已。就好像听一段外语,你能听懂每个单词,知道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而旁人只能从发音大致知道是哪门语言,从语气推测说话人的心情一样。当你听一段旋律不自觉地哼出do re mi这样的音阶来,旁人会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就是这里就是do,那里是re,那里又mi”的?当你遇见一个懂音乐的人,跟他说“嗯,这里好像有点低,这里应该渐强,这里节奏貌似有点赶”,而他能听懂并赞同你的时候,简直就像在异国遇到了老乡一样。

音乐带给我的是画面感,每次听到音乐,会脑补画面,一个音乐作品就好像一副美术作品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反正我每次都会,每种乐器都配有相应的颜色,质感。二胡是深色的、浓郁的、类似于细腻皮革质感;小提琴是明亮的、细腻的,带有真丝光泽的;吉他的颜色清澈、像溶洞里的水滴;等等,就类似这样的。懂乐器,音乐就能更大程度地触动你的各个感官,非常奇妙!

学乐器带给我另外一种技能,学会如何欣赏其他乐器的作品。我碰到很多人,对二胡的认知只停留在《赛马》和《二泉印月》。大家都觉得《赛马》比《二泉印月》难,因为《赛马》快啊,一堆十六分音符噼里啪啦一气呵成,手指多快呀,肯定难。可学过乐器的人才懂,真正的难,速度和复杂程度只是一方面,“内功”到位才是最后的杀手锏,情感才是关键~~很多人以为《二泉印月》特悲惨,但听完又觉得没有那种悲伤得撕心裂肺的感觉,觉得上当受骗又不敢明说,怕被人说不懂艺术。其实《二泉印月》就真的不是那种明摆在面上的那种悲伤,论悲痛,我觉得它还不如《江河水》。但《江河水》的级数比《二泉》还要低,为什么?我觉得不是作品长度问题,而是情绪内涵的问题。如果大家没有听过这两首曲子的,可以搜一下。从我练习这两首曲子的感受来看,《二泉》要求你的手更稳,力道更内化,虽然音符简单,但每次拉弓、推弓,都有要注意的细节,这里要轻,那里要略快,这里要重一点,那里要稍微稍微拖长一点点。我也不知道用“内化”这个词合不合适,好像是我自己造出来的。用武功打个比方,《江河水》招式漂亮,杀伤力强,学习起来难度大,但《二泉》需要的是内功。。招式更简单,一掌轻轻松松打败《江》,但如果内功不到家,那就只能是空架子;我学琴的时候,老师没敢教我《汉宫秋月》,这首曲子与《二泉》同级,但老师觉得我年纪小没法理解里面的情感。《汉宫》的谱子比《二泉》的更简单,基本全是四分、八分音符,说实话这样的谱子拿给三、四级水平的人他也能拉出来,但情绪、手上的功力不到位,就啥也出不来了。所以,不管是在听二胡曲,还是听其他乐器的作品时,懂乐器或懂音乐的人,他们听音乐的注重点和旁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更注重细节的东西,他们也能够听到细节的东西,并且这些细节的东西能够勾起他们对作品的共鸣和理解,能够让他们知道这首作品的难度所在。对我自己而言,我对弦乐可能更敏感一些。

你学了一门乐器之后,你学其他乐器就很容易 啊!看吉他六线谱基本无压力,只有个别符号看不明白需要问别人,简单和弦上手就能看着谱子弹。小提琴上手就能拉出音阶,不是杂音哦(拉久了估计也会被邻居打,因为毕竟和二胡用的力道是不一样的)。口琴,复音口琴上口就能吹出曲子,只要是听过的脑子里有印象的,有印象=知道乐谱,两遍下来就能流畅吹完,各种流行歌啥的统统没问题(只要没有升降调和变调)。我第一次吹葫芦丝10分钟完整吹出《月光下的凤尾竹》,没错就是经常在手机彩铃里听到的那个曲子。陶笛对着说明书每个音阶试试手,20分钟《天空之城》也很轻松。旁人觉得你听过曲子就知道音阶是一项特别吊的技能,但学音乐的人都知道,这是基本功而已。现在乐器调音更倾向于用音叉(因为觉得复古),有时候朋友的吉他也让我听音。我看到现在小孩子调音都用电子调音器,觉得其实这样对辨音训练不好,我个人也不大相信仪器,觉得仪器不如人耳。。我妹妹学古筝,从小用电子调音器,十级考完了自己琴音不准都听不出来,视奏、听奏都不行。

另外,会乐器带给你很多的优势,其实也就是你有一门才艺,你在人群中就会显得更突出,别人对你的印象也会更深,这个楼里很多同学都提到过了。至于泡妹子啥的,因为我自己就是妹子,只能泡男神了。但我觉得用二胡泡男神还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我现在在学钢琴和布鲁斯口琴哈哈哈,中西要兼顾嘛。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