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从没认真想过,现在仔细回忆,不同时期保留曲目,似乎都是以三首为一组。

初三保留曲目:

肖邦“革命练习曲”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以当时全国仅有两名公费生、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进附中作曲系。

(不过是前三名里,唯一未在北京长期跟随老师考前学习辅导,一切全由父亲自幼培养训练完全没底直接考的极特殊情况)

附中保留曲目:

肖邦前奏曲op28.no16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小红帽”

普罗科菲耶夫“托卡塔”

入学后不知不觉成为校内风云人物,不知何时被钢琴系、音乐学系等高低年级同学在背后给起了个谐谑外号“琴魔”,获得奖学金,以视唱练耳单科第一,综合成绩第一毕业。

(期间因对钢琴的狂热兴趣,独自偷跑去央音大学,尾随潜入蹭听过殷承宗给钢琴系研究生上“普七奏鸣曲”大师课,很遗憾演奏者未练琴,竟夸张现场识谱,很失望,浪费了宝贵机会……)

附中高三保留曲目: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战争奏鸣曲”第三乐章

斯克里亚宾练习曲op8.no1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以综合第六名 公费考入大学作曲系 并糊里糊涂获得“央音专业奖学金”入学

(由于突发意外,在最后时刻不得不“被迫”报考从未出现在目标里的央音。毫无准备情况下很是仓促狼狈,临秋末晚,现找老师,都已不再收;且因央音老师办的统一考前辅导考生们课程几乎已结束,无法再进入考前辅导班;乐理、视唱练耳、钢琴等学科辅导也因马上就要考试、来不及教了,被老师们统统婉拒,被逼无奈只能硬着头皮靠以前底子吃老本。上学后发现,假如能早早定下准确目标,有条不紊备考,名次也许不仅如此。

不过入学后的一次无意间聊天得知,在最后环节 教授们的现场考核、“综合素质”面试,竟拿到了单项成绩第一名)

大学五年:

肖邦夜曲op48.no1

霍洛维茨改编“卡门幻想曲”

霍洛维茨改编“火花”

由于自己原因,曾拒绝钢琴老师建议考作曲系、钢琴系的双专业。最后以作曲系钢琴、复调学科双第一名的成绩修毕。

(期间得到钢琴恩师赏识,被主动邀请做其短暂助教,给高年级学姐指导,现场调整其演奏方法、效果竟立竿见影,得到师姐赞许和恩师肯定),后被邀请参加学院举办的“钢琴共同课优秀生”汇报演出。

—— —— —— —— —— ——

额外的保留曲目:

上面的保留曲目,更多是些适合音乐会演出、有较好效果的“外向型”作品。保留是因为当时年轻不羁迷恋充满激情,碰巧作品也符合自己擅长的技巧类型,觉得弹起来比其他作品更容易,更高兴。

其实那时也有自己很喜爱,很享受,只是未有机会经常弹奏的“内向型”保留曲目。

莫扎特《幻想》奏鸣曲(K475)

巴赫平均律第18首前奏曲+赋格(BWV 863)

巴赫平均律第26首前奏曲+赋格(BWV 871)

每次弹完这三首音乐,心里都会满足回味好久。

当然,在弹过的有限曲目中,最不好“满意完成”、最需要手指与内心有极致控制力、且有超凡境界的,还是巴赫平均律的第一条前奏曲。

在听了很多顶级钢琴大师演奏的版本后,至今感叹,这真是一首貌不惊人,世界顶级超高难度、太难完美演绎的美丽作品,且不仅是在纯粹技术上……

也许难以被理解,但的确是内心真诚感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