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贺绿汀

制作人:xxx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贫困农家。二十岁时,他走进长沙

岳云艺术专修学校,攻读绘画与音乐,两年后留校任音乐教员。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同年,他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四季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

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

(新闻)

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采的变化。C:是笛声的

“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成。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

"笛声

"相应的另一

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

"复调技法"

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乐曲分析全曲共分三段:加花变奏:这首乐曲在第三段用了加花变奏的技法。什么是加花?就是在乐曲的主旋律不变的前提下,对旋律进行加长和变奏,多用于戏曲、民歌等。例:第一段的第一行和第三段的第一行,唱唱看。谈谈旋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复调技法:这首乐曲在第一段和第三段都用了复调技法。什么是复调技法?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技法和中国的旋律有机得结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见钢琴谱中第一段的左右手的旋律,唱唱看。问题:我们乐曲出现的复调属于哪种复调?对比欣赏:钢琴曲:

《欢乐的牧童》作者:黄虎威说说两首钢琴曲同是描述牧童,在旋律上,你觉得哪个更好听,为什么?欣赏关于牧童的古诗: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解:*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课后作业:

欣赏贺绿汀代表作:

《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天涯歌女》《摇篮曲》《晚会》

本课结束

End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