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黄河之声 2019年第2期 总第527期 ◎ 戏曲音乐韩 培 虎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蒲剧是山西省地方戏曲之一,二胡作为蒲剧乐队的骨干力量,为蒲剧艺术魅力的呈现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蒲剧二胡伴奏角度,讨论了在二胡伴奏中应注意“准”、“衬”“情”、“巧”四个问题,同时细致论述了各个问题应注意的关键点,为蒲剧伴奏人员的演奏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关键词:蒲剧;二胡伴奏;音准;技巧蒲剧二胡伴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蒲剧即“蒲剧梆子”,因发源于山西蒲州(今永济县),故得名蒲剧。蒲剧是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同时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经过清代、民国、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晋南等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成为当地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二胡,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主要用于独奏、乐队合奏、戏曲伴奏,是民族弓弦类乐器中运用最普遍,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半个世纪来,大量二胡演奏作品的涌现,使二胡演奏技法得以不断丰富、创新和完善。在蒲剧乐队中,二胡是蒲剧乐队中的骨干力量,其与板胡、笛子、三弦被称为蒲剧乐队中的四大件。

起初在蒲剧乐队中并没二胡,随着蒲剧艺术的发展和二胡演奏技法的提高,逐渐确立了其在蒲剧乐队中主奏乐器的地位。从乐队整体音响效果看,二胡的介入尤其音色不仅弥补了传统蒲剧乐队中音区域的不足,还可以增添乐队合奏时抒情、柔和、宽厚的特点,同时二胡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且接近人声,所以在蒲剧乐队中一直扮演着“跟腔”的最佳角色。近年来,二胡在蒲剧乐队中的伴奏艺术也将随之蒲剧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蒲剧二胡如何伴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是今天二胡伴奏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三十年的伴奏实践与探究,总结出蒲剧乐队伴奏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与蒲剧二胡伴奏者共同探讨。一、注意特色,突出一个“准”字蒲剧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而著称,唱腔音乐属板腔体,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 B调,或用“梅花调”相当C调,现在多用G或 # G调)。在蒲剧音乐中有一种苦音(哭音)音阶,其音阶中“74 4”两个特性音的音高以及它们在音阶中的变化是:阶名: 546 4↓741 2 3 ↑4 5音名: d 1 e 1 ↑f 1 g 1 a 1b 1 ↑c 2 d 2从以上音阶标注中可以看出,“↓74 ↑4”两音处在徵调式音阶中五个正音的两个小三度中间(冠名中立音),“↓74 ”名微降7 4 ,音高比“ b 74 ”音略高;“↑4”名微升4,音高比“#4”音略低。

为了能清楚说明,现以二胡(54 2)弦上把指位来说明。用二胡演奏微降“↓74 ”需用左手中指按弦,中指指位基本处于食指按压的“6 4 ”与无名指按压的“1”中间,即内弦中指微降↓74 ”的指位与食指“64 ”或者无名指“1”指距基本相等,“6 4 、↓7 4 、1”相互间音律约150音分。同样道理,外弦中指微升“↑4”的指位与食指“3”或者无名指“5”指距基本相等,“3、↑4、5相互间音律也约150音分。所以蒲剧音阶中的“74 、4”比清乐中的“7 4 、# 4”要低,但比“ b 74 、4”要高,这种音阶形式是根据蒲剧音乐慷慨而又悲凉的音乐风格而产生的。当然,在蒲剧唱腔中也常有正位“4”和正位“74 ”出现。“4”在蒲剧上行或句尾音时一般为微升“↑4”,下行过渡时基本为正位“4”。“74 ”在蒲剧上行过渡时一般为正位“7 4 ”,下行或句尾音时基本为微降“↓74 ”。因此演奏者在伴奏中如果对这两个“特性音”的音高抓不住一个“准”字,就不容易突出蒲剧的特色和韵味,所以蒲剧二胡在演奏微升“↑4”、微降“↓74 ”两音时,一定要从指位上处理好它们的音准并与相邻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做到演奏时精确无误,这就需要演奏者不断加强音准训练,使正确的指位,敏锐的听觉,熟练的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运用到蒲剧伴奏中,只有把握好一个“准”字,才能使蒲剧的地方特色完美地呈现出来,才能使蒲剧乐曲优美动听、回味无穷。

二、烘云托月,注重一个“衬”字任何乐器在伴奏中都应立足于为剧情和剧中人物服务,二胡也同样,在为不同剧情、不同行当、不同演员的表演和唱腔伴奏中,要遵循一定的演奏规律。蒲剧中的“唱、念、做、舞”等艺术表演手段,都要靠乐队加以扶持和把握,它具有渲染舞台气氛,升华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表现功能。二胡作为“跟腔”乐器,首先伴奏韵律要与演员的唱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同时其音色可以弥补演员托腔嗓音之不足,带动演员充分发挥真情实感。当演员单纯表演时,由于演员只能靠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表现内心情感,这时伴奏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为此二胡伴奏要将演员的情绪、动作、思想完整的用琴声表达出来,使演员的内心活动外露放大,并适当把握演奏强弱,既不飘渺虚无也不喧宾夺主,真正将“衬”在伴奏中体现出来。如《教子》中王春娥唱句:在 这 句 唱 腔 伴 奏 中 , 为 了 烘 衬 剧 情 和 演 员 的 表 演 , 在演奏时应运用弱、强、弱和颤弓演奏方法,以表现寒风刺骨的情景。在 演奏时,应运用弱奏和顿奏的演奏方法,以营造一种颤颤巍巍,冻的浑身发抖的音乐氛围,伴随着演员的唱腔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与剧情融为一体,提升伴奏效果。除唱腔伴奏外,在演员念白、动作表演伴奏中,演奏者更应通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