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演奏与教学分析

【摘 要】巴托克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和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套曲《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把农民音乐的内在精神实质融入其中,渗透出浓郁的农民音乐气氛。

【关键词】巴托克;农民音乐;气氛;演奏;教学

贝拉.巴托克(1881—1945),被称为20世纪初期富有创造性的伟大作曲家;他的音乐是沟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严肃音乐与民间音乐的桥梁。

一、《罗马尼亚民间舞曲》与农民音乐气氛

这部作品写于1915年,是巴托克基于所搜集的农民音乐创作而成,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体现出了农民音乐的气氛,而不是直白简单地为农民音调配置和声或者呆板地引入农民旋律。这样的创作手法,印证了巴托克对于运用农民音乐的要求,符合他所提出的所谓民间音乐“气氛” 1一词。他认为:作曲家可以不用农民曲调,也可以不模仿它,但他们的作品能够造成与农民音乐同样的气氛,使人感到他们已经学会了农民的音乐语言。《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是一部舞曲集,节奏无疑是舞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节奏营造农民音乐气氛。

1.左右手节奏律动的对峙与冲突

《罗马尼亚民间舞曲》这部作品的节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整部曲集的左手部分的节奏相对简单,律动规整、稳定,右手部分节奏的丰富与活跃,大量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以及三连音的出现使得律动频繁变化,与左手节奏律动形成鲜明对比。

例如,这部曲集的第一首乐曲《手杖舞曲》,在第一部分中,左手部分节奏简单明晰,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均位于拍点上,偶尔有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插入其中;而右手部分大量切分节奏的出现使得节拍重音自然地转移到了切分音所在的位置,即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弱位上。这样的左右手节奏,形成了双手律动的错位与对比,造成了左右手声部节奏律动的对峙与冲突。

2.律动的多变性

《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第五首《罗马尼亚的波尔卡舞曲》将不完全规整、不统一的节拍的律动表现得更为明显。波尔卡经匈牙利传入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与罗马尼亚族原有的民间舞相结合,出现了二拍子与三拍子相组合的形式。该曲就是采用3/4+3/4+2/4的节拍模式,形成一种节拍重音游移的多变律动感。这首作品的后半部分,在变拍子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左手部分弱拍上的柱式和弦的重音强调,这更是将不规整的、随意多变的律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二、《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演奏与教学

这部舞曲集共包括6首标题小曲,各舞曲并列组合,有一定独立性,但通常作为一部组曲连贯演奏。下面就各舞曲作详细分析:

第1首:手杖舞(Stick Dance)

音乐分析:该舞曲是巴托克在特兰斯瓦尼亚山地中部收集的。风格粗犷有力并在每一段结束时以两个强奏的和弦与八度音程作为结尾,模拟棍棒击地的音响。旋律具有浓郁的民间音调,多为级进性旋律进行,配以生动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采用坚实的和弦式伴奏音型。

演奏分析:根据右手声部旋律线的走向,我们在演奏中应弹出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手指触键要坚实有力。这首小曲以连音和跳音居多,要注意奏法上的对比,掌握好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弹出粗犷、有力的舞曲风格。

第2首:布劳尔舞曲(Braul)

音乐分析:该曲调为罗马尼亚多伦塔尔地区的农民舞蹈音乐,舞曲风格轻盈、生动,旋律朴素,节奏轻快,音调更加舒展、流畅。曲式结构为一段体,由4个乐句组成。该曲运用大量跳音。

演奏分析:演奏中要把握好舞曲的韵律感把2/4拍子的强弱规律与旋律线条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弹奏。该曲跳音居多,应用手指跳奏法,注意弹性。五连音和四连音处用手指尖轻盈弹出。乐句结尾为的节奏,不能弹得过于呆板,可运用Rubato弹奏。踏板可用节奏性踏板,与音乐本身节奏一致。

第3首:蹬脚舞曲(In One Spot)

音乐分析:该曲调流行于罗马尼亚多伦塔尔地区,是妇女们在收获季节劳动时所唱的民歌,有强烈的吉普赛音乐风格。旋律中强调增二度音程,配以轻盈装饰音并在较高音区呈示。左手配置的伴奏织体较为简练。终止处由于纯五度的使用给人以不完满感觉,造成一种渐渐远去的效果。

演奏分析:演奏时,注意色彩对比,旋律弹奏轻盈、透亮。右手装饰音要弹得轻巧,被装饰的音又要稍加强调。踏板可使用切分踏板,根据和声变化换踏板,这样可造成低音的共鸣而旋律声部因音区高,也不影响清晰度。

第4首:布舒姆的舞曲(Dance of Buchum)

音乐分析:该曲是流行于布舒姆地区的一种民间角笛舞,充满浓郁朴素的乡村气息,是这6首舞曲中最优美抒情的一首。旋律温和柔婉,带有吉普赛音乐的风味。

演奏分析:这是一首二部曲式的作品,A与B段分别由两个相同旋律构成,但在和声配置上均有变化。B段开始处旋律提高七度,要弹出高涨的情绪。左手和声变化较多,应弹得平稳、连贯。

第5首:罗马尼亚的波尔卡舞曲(Romanian Polka)

音乐分析:波尔卡原是一种流行于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两拍子民间舞蹈。其旋律单纯、质朴。基本节奏是X X X X X X ,两小节三拍子加上一小节二拍子的变换拍子,使得主题充满活力。

演奏分析:该曲的速度应为快板,这样才能表现出粗犷、热烈的群舞场面。由于节拍变换,所以要把握好其节奏的韵律,常常在第2拍或第3拍的弱部弹出节奏重音。

第6首:碎步舞曲(Fast Dance)

音乐分析:该舞曲由两首来自不同地区的民间舞曲组合而成。两个舞曲原来都是属于情绪欢快热烈,用细碎的舞步所跳的速度很快的舞蹈。但作为乐曲演奏时,第2首要比第1首速度更快一些,力度也要逐渐加大,形成6首舞曲总的高潮,并在强有力的音型中结束。第1首的旋律仅在一个八度之内围绕主音运动,使旋律轻快并带有明显的回旋感。低音声部的持续音模仿民间乐器的音响。第2首旋律音域比前一首加宽,节奏类型较为复杂,加入许多柱式和弦,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这两首乐曲相同之处在于运用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重叠反复乐句。

演奏分析:这首曲子在演奏中,速度的把握很重要,要充分表现节日般欢腾的群舞场面。踏板多使用节奏踏板第1曲根据左手音型两小节一次踏板,模仿康泰琴音色。在sf处可加踏板给以强调。

巴托克的音乐风格就是从纯朴走向理智,从标题音乐走向绝对音乐,从民族化走向世界性。把自己祖国的民间曲调和欧洲音乐的主流协调起来,这其实就是巴托克最终的历史使命。巴托克的这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其独创性在于它的旋律富有乡土气息,在简单的伴奏织体衬托下,显示了民歌的朴素美。在他作品中常把色彩性和弦与民间音调相结合,营造出特殊的音响效果。巴托克是欧洲20世纪音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作品是世界钢琴文献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分析。

注释:

1(匈)贝拉·巴托克.农民音乐对现代专业音乐的影响[A].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巴托克论文书信选[Z].陈洪,季子,廖乃雄,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61:13-18.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