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给民谣粉的。

在我上一篇文章——《民谣是个什么东西》发了之后,来了一些民谣粉与我撕逼。撕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可怜人。

他们没有听过什么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把他们那几首寒酸的民谣歌曲当做稀世珍宝。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说话才牛批哄哄,毕竟无知者无畏。

所以我要用这篇文章郑重的告诉民谣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民谣粉的可怜之处在于:厚词薄曲、重词轻曲;以为歌曲是歌词的艺术;认为旋律是歌词的附庸。民谣粉听歌就是听词。不光民谣粉,基本上多数国人都是这样。对他们来说,词写的好那么歌就好,曲,他们只是听个响。

有响就行,别搞的跟听朗诵一样——这就是民谣粉的歌曲观。

民谣粉自以为喜欢音乐,其实他们喜欢的是词,而不是曲;是文字,而不是声音;是文学,而不是音乐。

曾经旅途中,火车上,遇到了一位美女,南昌的,30多,但美貌还在。我跟她聊了起来。我喜欢音乐嘛,就聊音乐。然后我给她听我最喜欢的那几首纯音乐作品,而她听着似乎是在等什么,等了一会儿终于,她忍不住说:“怎么还没开始,怎么还没开始,歌词怎么还没来。”看到没,她是不知道有纯音乐这个事物存在的。她认为没有歌词的部分就不是音乐,她听音乐就是为了听词。我跟她解释说,没有词,这个曲子没有词,这是纯音乐。但她不懂,用我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得,没法交流了。

很多国人的音乐观其实就跟这位美女差不多,什么前奏、间奏、尾奏,都不是音乐;有词的部分,才叫音乐。他们唱歌也是唱词,没有音阶的概念。他们唱歌就只是为了把词说出来,而不是为了把音唱准。所以他们唱歌一般都很难听。我家里3个人,重曲爱曲只有我一个,弟是民谣粉,爱词。姐不是什么粉,但是她唱歌就是我前面说的那样。我唱歌时她总会"纠正"我:歌词是那样的,不是你这样的,你词都记不住还唱歌。而我唱歌,遇到不知道歌词的部分,就唱“啦啦”代替。我唱歌不是唱词,是为了把音唱准。后来我姐听到我这样唱确实好听一些,也学我了。

很多文化课学校毕业的朋友,在其参加工作后,一来有了自主性,没有父母管束;二来有了经济来源,不需要跟父母要钱了,这时候可以重追自己儿时的爱好了,于是他们很多人买了乐器自学起来。

结果这一学乐器,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不好听。

他们这些学笛子的,二胡的,小提琴的,萨克斯的,长号的……;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那就是:不好听。演奏起来,不像唱片里那回事。

但钢琴却是个例外,钢琴演奏起来好听的多。

为什么笛子这些乐器不好听,钢琴却很好听呢?因为笛子小提琴一类,是旋律乐器;而钢琴,是和声乐器。

是不是所有和声乐器独奏,都比旋律乐器独奏好听?是的。不光钢琴独奏好听,吉他和管风琴独奏也好听。这里给民谣粉上两个个视频:管风琴独奏《歌唱祖国》、吉他独奏《平凡之路》。

那么进一步,为什么和声乐器独奏,会比旋律乐器独奏好听呢?

这个答案是多方面的,我先说第一个原因,因为有低音。

【低音】

钢琴,管风琴,吉他,它们独奏起来,都会有自带的低音给旋律作为衬托。有了低音衬托,才显得旋律的高音不那么孤独,清冷。

而笛子小提琴这些,倒不是没有低音,而是他的低音,没法和高音同时发声,所以不能衬托旋律。

当然,钢琴管风琴这些乐器的低音,跟管弦乐团里的大提琴,效果是远远不能比的,但毕竟聊胜于无嘛。管弦乐团的低音,请欣赏维瓦尔第《四季——冬天——第一乐章》。这是一首很好听的古典曲目,其后面的激情部分,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舞曲。如果嫌前面无聊,可以直接将进度条拖至1分17秒处,听其激情部分。

再来一个例子,《燃情岁月》小提琴+大提琴。小提琴负责高音、旋律,大提琴负责低音伴奏。民谣粉们,请问1,大提琴的低音给你什么感觉?是不是温暖的,有厚度的,如同帷幕一样的?2,如果没有大提琴的低音伴奏,还会这么好听吗?

正因为有了浑厚的低音、如同帷幕一样的低音衬托着旋律的高音,音乐整体有了厚度,像火炉一样温暖着整个音乐全程,所以旋律才不会显得那么尖锐,干涩,单薄。

很可惜,我们中国古代的音乐,是没有低音的。

【和声与和弦】

为什么和声乐器独奏,会比旋律乐器独奏好听呢?第二个原因是,有和弦连接。

学过旋律类乐器的都知道,一个乐句和一个乐句之间,会有时间空档,在乐谱上,这叫休止符。如果无视休止符,强行把乐句连接,那么会很赶,破坏音乐氛围。

但如果就这么空着,也不好听,会显得场面很冷。这时候,用和弦来连接就是很好的补偿措施。

旋律类乐器如果没有其他乐器给他伴奏,那就会显得不那么好听;但和声类乐器,自带和弦伴奏。有和弦连接,使旋律的乐句连成一个整体,就不会那么空洞了。

在这里,给民谣粉们上两个视频,曲子相同,都是《贝加尔湖畔》,一个是小提琴的,几乎是没有伴奏,纯小提琴独奏。另一个是钢琴独奏。请民谣粉们好好对比下,没有伴奏的小提琴,和自带和弦伴奏的钢琴,哪个好听。

【鼓】

我国传统音乐除了没有低音与和声之外,还缺少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节奏。

我国倒是有节奏乐器,鼓我们当然有。

但是我们的鼓只用作独奏,没有用到歌曲伴奏里去。

即便是独奏,我们的节奏型也就那么一个。我人在陕西,每到节假日,就有锣鼓队这一通敲,十几年就是这一个内容:洞洞,打打打;洞洞;打打打;洞洞打;洞洞打;洞打洞打洞洞打……然后循环。十几年了,就没有研发出一组新的节奏型。

我们鼓好像也只有1个音阶,最多不过2个。而黑人搞出来的架子鼓,是把几个高低音不同的鼓组合在一起,那么它其实已经有了旋律。架子鼓是一个年轻的乐器,它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酒吧里的黑人搞出来的。

架子鼓发展至今,已经创作出了几十种好听的、常用的节奏型,比如:

懂搭,懂搭,懂搭,懂搭……,比如Michael Jackson的《billie jean》里用到了;

懂搭懂大,懂搭懂大,懂搭懂大,这是从FIR的《lydia》里听到的;

懂咚懂懂咚,懂咚懂懂咚,懂咚懂懂咚;

懂咚懂—咚,懂咚懂—咚,懂咚懂—咚;这是从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里听到的;

我姐过去对鼓有偏见,认为是噪音,这是她听MJ的《dangerous》之后得出的结论。但是我跟她讲,说《dangerous》听的就是这强劲的节奏,浑厚的鼓点。另外歌曲中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就是鼓的功劳,而且鼓也不只是强劲,他还可以温柔,像潘玮柏的《不得不爱》,这首歌里的那种小鹿乱撞、怦然心动的感觉,就是轻鼓造就的。

最好听,最精彩的架子鼓,还是胡彦斌的《红颜》里那段。

我姐现在已经接受鼓了。

【特效音】

流行歌曲的配器非常丰富,会使用到竖琴,风铃,钟琴……各种乐器,外加各种电音效果,搭配精湛。而民谣歌曲呢?就一个吉他+一个人声。

清汤寡水。

我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各种声音精妙配合,各种乐器精湛搭配的艺术品。

一首优秀的歌曲作品,它要有歌手良好的嗓音,作曲者流畅动听的旋律,编曲者丰富的知识技巧,需要有特效音。它是旋律,和弦,配器,特效音的精妙合成的艺术品。什么是编曲,请民谣粉感受一下,同样的一首歌,同样的旋律,不同的编曲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解放军军歌》60年代版,和《解放军军歌》现代版。

那么最后再看民谣歌曲吧,没有低音,没有鼓,和弦是初级的那么几个。歌手的嗓音就是低沉的,沙哑的。这样的歌曲,音乐性不强,审美性不强,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只比刀郎的歌,和网络口水歌稍微强点。

而民谣粉呢?他们似乎是在把音乐往斜路上带,他们认为歌曲中,歌词为主音乐为辅。这都是他们孤陋寡闻的结果。

因此文末给民谣粉们附上一个歌单,全都是好听的流行歌曲,我希望民谣粉们把这些歌都听完,再来与我讨论。我虽然讨厌民谣,但我对前来与我讨论音乐的朋友,是相当尊重的,你们给我推荐的那些歌,我都是一一听完了,再和你说话的。虽然我知道这是我讨厌的民谣歌曲,但因为是你推荐的,而我又要和你交流,因此我把它们都听过了,才来和你说话。这是对你的尊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我尊重你们,我希望你们也尊重我,把我推荐的歌单都听完。

1,流行歌曲类,

《雨蝶》,《无法原谅》

FIR:《Lydia》,《千年之恋》,《你的微笑》

迈克尔杰克逊:《heal the world》,《dangerous》,《you are not alone》

周杰伦:《夜曲》《珊瑚海》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江南》

胡彦斌:《红颜》

海明威:《老人与海》

羽泉:《哪一站》

Sweetbox:《miss you》

许绍洋:《花香》

沙宝亮:《暗香》

徐良:《犯贱》

德国某组合:《cry on my shoulder》

M2M:《pretty boy》

徐誉滕:《等一分钟》

《The Mass》,

2,纯音乐类

雅尼:《和兰花在一起》

美国电影插曲《The Ludlows》

迪奥香水广告曲,这是一首法语歌曲,法文原名叫“爱,爱,爱”

july的《my soul》

《失去才懂》,《por una cabeza》,

capo的《journey》

3,乐器独奏类

钢琴《暗香》,《一步之遥》,《女儿情》,《夜的钢琴曲5》

管风琴《卡农》,《亡灵序曲》,《钢铁洪流进行曲》

最后声明:我讨厌民谣,喜欢流行。但我不是歧视民谣。我只是喜欢好听的歌曲。对我来说,歌曲只要好听,我不管他是民谣还是流行。

我喜欢流行,讨厌民谣,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我是因为这首歌不好听而讨厌民谣,而不是因为这首歌是民谣而讨厌他。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