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是“首调思维”,也就是把调性的主音看作do。至于题主说的“只用C调表示”是指“固定调思维”,即do=C、re=D等等。原本这两种方法就是并存的,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题主大可以以后就用固定调思维,说到do就绝对是C,不管是什么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读谱演奏的时候可以直接映射到指板上,视奏很方便;缺点是“级数”的概念就不是直接映射了,比如在一个D大调的曲目中演奏了一个C,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立刻反应出这是D大调的bVII音。钢琴基本都是这种思维,因为五线谱基本上可以说是钢琴的指法谱,谱上的音和钢琴键一一对应。

首调思维与之相反,表达级数的概念更方便了,并且随便移调都不用变,反正主音大三和弦都是135,到哪个调性就替换成对应的音即可;缺点就是总得反应一下该弹哪个音,因为脑中的音是个相对的。

如果“只用C调表示”是指全部转到C调来表示,也确实有这种情况,用于移调乐器,比如大量管乐器,乐调音都是Bb调,为了记谱方便都记成C调,演奏的C实际上是Bb。

如果“只用C调表示”是指五线谱上都用C调来记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本来就是为了省事才在行首加升降号的,每个音都加一遍真是太麻烦了。

至于不同调性的不同色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同乐器在不同音区的色彩不同,二是调律的方法不同。

关于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域,也有各自音色最好和演奏最容易的区域,甚至有些乐器不是半音阶乐器,不能随便移调。因此同一个曲目使用不同乐器演奏时通常会选择不同的调性,来达到整体效果的最佳。比如小号的音域很窄,常见的是Bb,所以小号成分很多的曲目需要用Bb来演奏。对于双簧管来说,虽然有两个半八度的音域,但是好听的音区要更窄一些,所以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性的选择。弦乐移调是很方便的,指法甚至可以不怎么变,但是演奏难度和音色的选择至关重要,比如小提琴最好把旋律部分安排在最细的弦上,否则不仅演奏更难,音色也不够好。钢琴基本不太存在这个问题,转调相对于弦乐器稍微麻烦一些(黑白键问题),但是对于专业的钢琴演奏家来说不算什么问题。

关于调律:一个不太容易注意到的问题是,在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年代,调律的方法其实还没有完全成熟。从五度相生律到十二平均律,之间还有很多种调律的方法,音乐家们一直在方便移调和好听之间纠结了很多年。在这期间出现的大量音乐作品都不得不指定调性,因为换一个调性以后有些和弦确实会听起来很奇怪,除非乐器重新调音。这个问题在现代十二平均律已经普及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牺牲了好听带来了移调的便利),但是有些古典音乐在表演时为了能够还原作曲家的设计,仍然采用非十二平均律的调法,这样在特定的调性下是最好听的。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