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一个人对一首歌有所感触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在这首歌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去进行解读。

第一次听《南方姑娘》这首歌是16年的时候,当时只觉得旋律优美,听着很舒服,并没有太深的感触;昨晚碰巧看到了一张吉他谱,就随手弹唱了一下,突然发现我对这首歌竟有了一些亲身经历的感触。

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我都一直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对家乡和异乡没有什么概念。读研究生去到了北京,于是22岁那年才真正开始有了离开家乡独自生活的经历。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非常短,研二出国了一年,研三下学期因为疫情的缘故迟迟没有返校,所以满打满算我在北京也只生活了一年半而已。但北京的生活也让我第一次对“南方和北方”的概念有了切身的体会,原来南北方有这么多不同,这些发现都很有趣。比如北京的八月真的是凉爽的,北京的房子都好“隔冷”,就算没有暖气进到室内也觉得“密不透风”;北京好像很喜欢建地下室,比如好多大超市都在B1层,比如我们学院的楼地上5层,底下2层;比如北京的公交上会有3个工作人员,一个司机一个售票员一个安全员,“上车刷卡下车再次刷卡”;比如北京的冬天室外的寒风真的刮得人脸都是疼的,站都站不稳,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比如北京的儿化音真的很容易传染人,我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满嘴儿化音了,并且也成功分清了前后鼻音,还成功地运用到了日常说话中;比如我渐渐不再说“几楼”而说“几层”,不再说“拿快递”而说“取快递”,不再说“冰的”而说“凉的”……这些种种细小的不同在最初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惊讶甚至略有不适,但慢慢习以为常之后,便觉得它们都是自己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了。

刚到北京的时候满脸爆痘,一度非常苦恼,现在仍没有改善,只是习惯了……此前无数次说过不会留北京,但却在去年回国后的下半年突然get到了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也不再只说“去北京”,而是会说“回北京”了。但终究还是要离开了,甚至都不能好好地道别。

所以现在听这首歌,我会有一种家乡和异乡的感觉。记得托宾小说集《空荡荡的家》里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们只有在异乡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所以在异乡的孤独和疏离感或许不是苦难,而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即使南方的姑娘去过北方之后终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至少她经历过北方,对北方和家乡都有了只属于自己的记忆和解读,不管是幸福快乐的还是悲伤难过的。而这些全部都被时光封印进了她生命的轨迹,这也就足够了吧。

吉他弹唱南方姑娘_南方姑娘吉他谱_南方姑娘吉他曲吉他谱

自己深夜弹唱的《南方姑娘》

整得比较随意,弹和唱的水平都非常有限,求轻喷……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