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的前奏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

去做一个人们所希望的出世的音乐家,不惹尘埃,就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吗?或许恰恰相反。你与这个尘世纠葛不多,缘分不够深,怎么能够唱出最动人的歌呢。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

《哥德堡变奏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怎么能不听巴赫呢,如今这是巴赫最著名的钢琴曲,但是在20世纪之前它却是失传的。哥德堡并不是哪一个城堡,这是一个音乐家的名字,哥德堡是俄罗斯大公的一位钢琴师,大公长期失眠,邀请巴赫为哥德堡写一首作品,每天给自己弹奏治疗失眠,巴赫于是就写了这首《哥德堡变奏曲》,如今被当作一首催眠曲,但其实音乐里面有热烈的节奏,充满变化,这样的音乐哪能治疗失眠呢?里面包含了巴赫年代的各种风格,意大利咏叹调、法国风格、德国民谣等等,包罗万象。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

《马太受难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1821年有两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一是拿破仑在圣海伦峭壁上痛苦地死去;二是在柏林图书馆,年轻的音乐家、银行家的儿子门德尔松发现了被遗忘的《马太受难曲》,巴赫得以重见天日。

那一天,作家房龙听到了那场历史性的公演,他写道:“刚才马太受难曲传入房间,像它1729年的这一天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里响起来一样。它宣布了一个政治家的胜利和另一个的失败,不过是日复一日的争权夺利而已。而巴赫的音乐,像夜晚的荫凉使我们的灵魂重新充满庄严,让我们有力量去英勇奋战,去建立一个不再以怨报德的世界。”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

《b小调第二号管弦乐组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管弦乐组曲共四首可谓登峰造极、无与伦比。乐曲灵秀俊逸、美轮美奂其特有的宫廷气派和各种器乐构成的雅致而迷人气氛展示出一个独特的世界。尤其是《B小调第二号组曲》脍炙人口的Bwv1067,节奏明朗轻快,充满欢欣,其清旷空远以及活泼动人的长笛飞舞几欲迷人耳目。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

《前奏曲第一首》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在一生中写了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编号为 BWV 1007 - 1012,推测创作于 1717 年至 1723 年。

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作品完全不受重视。除了偶尔以练习曲的身份出现外,根本无缘在音乐厅里演奏。在十九世纪,甚至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尝试为它们加上钢琴伴奏。

直到加泰罗尼亚大提琴家帕布洛·卡萨尔斯于 13 岁时无意间在旧书摊发现这份旧乐谱,钻研十余年后终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了第一套全部组曲的录音。

钢琴曲的前奏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

时到今日,这盘录音仍旧被专业音乐家和业余爱好者奉为楷模。

六组三十六首作品按照当时流行的法国风格组曲所组成。每首组曲在曲式上包含 6 个快慢不同的乐章。

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组曲和奏鸣曲,巴赫在这里构建了一种更加循序渐进和连贯统一的风格,每首组曲在结构上都按照严格的曲式谱成。

而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交响曲的先声。

这首前奏曲的流传程度基本可以说是“大提琴中的《致爱丽丝》”了。在大提琴上演奏时,要掌握好换弓的频率和时间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同时,要保证旋律线条的流畅和连贯性,要保持一定的清晰度。前奏曲同时带有热身功能,用来唤起后面的几首舞曲。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

《耶稣我心所向往》

Johann Sebastian Bach

康塔塔(Cantata),意大利文,原意是歌唱,在17世纪初,康塔塔是一种单声部的戏剧性牧歌,用鲁特琴与通奏低音伴奏。17世纪后期,发展为分几个声部演唱,有些由宣叙调组成,有些则是一连串的咏叹调。当时分为室内演唱的世俗康塔塔与教会演唱的宗教康塔塔两种,18世纪成为更适合于剧场演出的音乐,其结构通常由一段利都奈罗(Ritornello)、一段具两个对比主题的咏叹调和结尾呼应的利都奈罗组成。利都奈罗是意大利文,意为小的反复,指器乐引子的反复和整个乐队返回演奏的部分。18世纪的康塔塔主要用于教堂,用一个或几个独唱者、合唱、管风琴和乐队,歌词采用圣经经文。在巴赫以前,泰勒曼、许茨、亨德尔都对这种形式的发展起过作用,巴赫在此基础上发展而形成了典范。

巴赫康塔塔《耶稣我心所向往》,非常舒缓优美,充满慈悲和怜悯,听到这样的乐曲你怎么怒地起来?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是全球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也最高的双小提琴曲目。本曲大约作于1717至1723年间,是巴洛克对位法技巧音乐的代表作,两把小提琴交替上位,宛如对手戏,层次分明,乐理视觉感极好,其手法重在突出主奏的演奏技巧和伴奏的华丽装饰音,对后世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影响深远,共由三部分组成。

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第二乐章,巴赫最动人的慢板之一。我们常见的协奏曲以独奏乐器为主奏,而巴洛克时代的协奏曲强调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和谐及整体感。这首协奏曲采用维瓦尔第式的华丽风格。

——田艺苗

《羊儿可安静地吃草》

Johann Sebastian Bach

康塔塔是一种声乐套曲,里面包含独唱、重唱和合唱。康塔塔有宗教康塔塔,也有世俗康塔塔。巴赫在莱比锡的圣托玛斯教堂当乐长的时候,每个星期要给教堂写一首康塔塔。于是他写了两百多首康塔塔。其中有一部分遗失了,后来留下比较著名的有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还有我们今天听到的《羊儿安静地吃草》。这首康塔塔采用了德国众赞歌的形式,众赞歌是指基督教德国路德派信徒所唱的赞美歌。它的特点是旋律简单,容易记忆,琅琅上口,一般大家可以很快地学会。所以,当时这些康塔塔都广为流传。我们今天给大家听的这首《羊儿安静地吃草》是合唱改编的钢琴曲版本。如今的这首钢琴曲的版本比合唱更加受欢迎。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

《萨拉班德》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斯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富尼埃、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

▲罗斯特罗波维奇版

▲斯塔克版

▲富尼埃版

▲沙夫兰版

1989年,柏林墙正被推倒那一刻,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放下手头一切工作,飞赴柏林,从机场打出租车直接赶去柏林墙拆除现场,借了把椅子,坐下拉奏这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我无法忘怀所有想要翻越这堵墙而丧生的人们,当我拉起萨拉班德,人群里有位年轻人哭了。”

斯塔克的琴声凝练干净,却让我们听见最富个性的大提琴音色。

富尼埃是天生的贵族,乐句无比优雅,音色光滑如丝绸,竟也十分自然。

沙夫兰的版本尤其动人。一颗痴迷的心,离音乐更近。

——田艺苗

钢琴曲的前奏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

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柏林墙前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

《G弦上的咏叹调》

Johann Sebastian Bach

《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的作品《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原曲创作于1727年-1736年间。传说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G弦外所有的弦都断了。然而巴赫最终仅用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

十九世纪德国小提琴家 August Wilhelmj 把这个乐章改编成小提琴和钢琴曲,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百余年来,《G弦上的咏叹调》以纯朴典雅的旋律,G弦特有的浑厚音色,成为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如同永恒和谐的对话,又如同内心的律动。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

10

《十二平均律》

Johann Sebastian Bach

“十二平均律”是什么?这是一种律制,将一组八度音平均分成12个半音音程,每个音之间的距离是平均的,因此可以灵活转调。可见这是一部学术性的钢琴曲,为了验证十二平均律,但它并没有沦为迂腐的学术应景作品,而是精妙宏伟,气象万千。

12个音,分24个大小调,在每个调上写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一共写了48首。其中前奏曲类似如今的练习曲。“赋格”这一词最早来自拉丁文的“fuga”,意思是“逃遁”,形容声部之间追赶的趣味。整部《十二平均律》像一个多民族的美丽混血儿,其中有德国众赞歌式的前奏曲,托卡塔及幻想曲风的赋格曲,有来自意大利的库朗特舞曲,英国的吉格舞曲,也有西班牙舞蹈萨拉班德的节奏,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巴赫的包罗万象与雅俗共赏。

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曲的前奏

11

《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六首》

Johann Sebastian Bach

1889年,13岁的卡萨尔斯刚开始学大提琴不久,一天,他和父亲在街头闲逛,走进一间昏暗的古董店,浏览店里稀奇古怪的收藏。卡萨尔斯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本破破的乐谱,大开本,纸质厚实,翻开来像一本巨大的祈祷书。父亲走过来,他看到上面有巴赫与大提琴的字样,没错,这就是遗失已久的巴赫作品,《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如今,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家的圣经,而在卡萨尔斯发现它之前几乎无人演奏过,人们只听过零星片段。那天,卡萨尔斯像受到神启一般,紧紧抱着乐谱飞奔回家,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对于一位初学大提琴的少年,发现这样一个巨大的宝藏已经意味着一种命运,他要把此生奉献给大提琴。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共6部,36曲,包含序曲,阿列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吉格舞曲,小步舞曲等等。结构与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类似,按照巴洛克组曲方式排列。据说六首大提琴组曲是为巴赫当时宫廷里的两位古大提琴家李尼希克和傅贝尔曼而作,在300年前他们居然能胜任其中的复杂技巧。这部大提琴乐曲用的最多的是分解和弦,即把一个和弦拆分成旋律,不断更换和弦,并在其中穿插入隐伏的声部,让一条旋律里包含着丰富的线索,类似一张三维画,层层叠叠,结构缜密,曲调酣畅,让人叹为观止。反复听这部乐曲,精密与广博中似乎带有一种无从解释的神秘感,这样的音乐揭示了不倦探寻人类终极秘密的日耳曼心灵。

钢琴曲前奏怎么编的_钢琴前奏曲编曲是什么_钢琴曲的前奏

12

《B小调弥撒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 B小调弥撒曲》,巴赫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全曲分为《 垂怜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这是《 垂怜经》的一部分。巴赫将传统的实用音乐弥撒曲拓展成具有交响性的大型艺术体裁。他的复杂技巧、宏伟结构与朴素的情感交汇成的音乐之海,都是对万物的赞叹与感激。

——田艺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