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曲》开始,二胡演奏家汝艺用8把胡琴分别演绎了盲艺人孙文明创作的11首曲子。11月24日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的独奏会,是孙文明去世半个世纪以来,国内首场完整演绎其作品的音乐会。汝艺历经数年深入研究,终于再现了这位传奇二胡艺人失传已久的绝技。《二琴光亮》中,一把琴拉出两把琴的声音;《夜静箫声》中,胡琴竟然拉出箫的音色;《杜十娘》中,弦音咿咿呀呀模拟出评弹唱腔,这些都让观众忍不住惊叹。而在11月25日上午,孙文明二胡艺术研讨会的召开,更吸引了国内专家学者齐聚,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位二胡艺人的艺术瑰宝重新发掘并传承下去。

11月2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研讨会现场。

突破标准,让二胡演奏随心所欲

提起二胡,人们都很熟悉瞎子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而和阿炳一样重要的另一位盲艺人孙文明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上世纪90年代,暂离二胡专业转而从事录音工作的汝艺,偶然在上海音乐学院接触到孙文明演奏录音的母带,因为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孙文明曾应邀来上音教过两年课。“我当时非常震惊,他的音乐竟然有如此高超的技术、如此开阔的视野、如此无拘无束的想像力,他是我们上海的宝藏。”等到汝艺回到上音民乐系任教,他才开始逐渐着手研究孙文明,心生复原其技艺的计划。

孙文明1928年出生,4岁因病失明,12岁丧父。迫于生计的他成为算命先生,四处流浪,16岁开始学二胡。天赋加上勤奋,孙文明练就了高超的二胡技艺,再加上四处流浪的生活让他接触了各地丰富的民间音乐和戏曲,成为他日后创作的丰富素材。孙文明现有11首二胡曲存世,风格多元,充满创造力。比如,当二胡弓毛缺少松香,发音会“打滑”,这是二胡演奏者都竭力避免的,却让孙文明“变废为宝”,模拟出让人惊叹的洞箫之音。

要知道,今天的二胡演奏和教学,依循的是作曲家和教育家刘天华所创立的现代二胡学派体系。学贯中西的刘天华基于西方音乐理念,为二胡制定标准和规范,使二胡得到快速发展。与刘天华相比,作为民间艺人的孙文明,可贵之处恰恰在于突破了这种标准和规范。经过研究,汝艺发现,孙文明的二胡曲不但运用了我们今天所通用的五度定弦演奏方式,更创新使用了八度定弦、同度定弦、无千斤、双音演奏等特殊演奏技法,使二胡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地扩展,带来许多启发。“对孙文明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二胡表达他心中的所想和心中的所思。所以他随心所欲,一切的演奏方式和技巧都可以尝试。”

背上二胡,跟孙文明一起去流浪

复原孙文明失传绝技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汝艺的想象。幸好,孙文明11首曲子的录音都留存了下来,成为最珍贵的研究材料。对着录音,他反复聆听反复实验。与此同时,他积极走访孙文明的亲友和学生,希望能找到破解孙文明艺术宝库的密码。《二琴光亮》这首曲子,虽只有短短两分多钟,却尤其耗费心力。怎么才能让一把琴演奏出两把琴同时奏响的效果呢?汝艺曾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终于发现秘密就藏在“千斤”里。千斤是胡琴类乐器独有的部件,千斤“拉”住两根琴弦,可起到调节音高、音色、音域等作用。孙文明曾经的学生吴之珉、林心铭曾对汝艺提起,孙文明对千斤的使用非常灵活。既然千斤可以在两根琴弦上使用,可不可以只在一根琴弦上使用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这样,通过“半千斤”的方式,汝艺破解了《二琴光亮》的谜题。

汝艺用8把胡琴再现了孙文明的11首二胡曲。

除了技艺上的困难,汝艺还遇到了许多来自自身的困难。筹备期间,他左手食指关节没来由地长出骨刺,经历了痛苦的治疗过程也不见好转,妨碍了他的练习进程,甚至威胁到他的演奏生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晚上失眠,只能起身出门,到位于复兴中路上的工作室里练琴,见了许多次凌晨4点的上海。“要是长在右手上就好了,左手要涌来按弦。没办法,你只能接受,把这当做是上天给你的考验。”

每首曲子演奏前,汝艺都会进行一段导赏,他说,孙文明当年演奏的时候也是边说边演。

如今,音乐会和研讨会终于都成功举行了,在观众的掌声和专家学者的认可中,汝艺明白,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用了8把不同的胡琴才复原了孙文明的11首曲子,而他用1把琴就能演完,要钻研的还多着呢。”明年,他希望能背上二胡,去奉贤、昆山、金坛、苏州、高淳、无锡等地,跟随孙文明的脚步去流浪,一路走一路演。“现在我们的孩子只看见城市里的水泥森林,没见过乡村没见过田野。孙文明的音乐里有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宝藏。这些年,我们二胡艺术发展得很快,也许应该停下来回望一下,沉淀一下,看看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新聆听孙文明的意义所在。”

点击文首,聆听孙文明《二琴光亮》录音

正如曲名一样,如同两把琴在同时奏响,声音和谐光亮。

题图说明:汝艺携手一众年轻人齐奏孙文明的《送听》。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