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睡不着,答个题顺便给自己回忆下音乐史。

这个问题必须从音乐史来看。

音乐最早的形态当然是单声部的,中西方都一样,并在发展中越来越复杂,加上古代社会资源有限,音乐主要成为统治阶级享用的特权。如中国古代的乐府,欧洲的宫廷乐队,都是统治阶级才有能力组织的。相应的民间则是各地民歌,劳动号子等等,题外话就不说了。

随后中国人最先计算出十二平均律,各样的乐器也相应出现,这时局限音乐发展的事物也来了,这方面文科的同学应该也熟悉:礼乐治国。

在孔子之前中国的乐队制度就非常严格,天子能享用最大规模的乐队,越往下乐队编制越少,越级使用乐队就和平民穿龙袍一样,会被当谋反的,这首先就局限了音乐的自然发展。

到百家争鸣时代,孔子提出的礼乐被统治阶级采纳,成为中国主流思想,礼乐便是规矩,道理,音乐。其中人必须遵守规矩,懂得道理,而越守规矩阶级间的鸿沟就越大,这时需要乐来填补,让各个阶级的人都能享受优雅的音乐,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推崇音乐的学派。

只是虽然推崇,也给音乐打上了太多条条框框,无法自然成长,同一时期的其它学派就更惨:道家提倡的是音乐无用,大家应该无为而治,不要追求这么虚妄的东西,大音希声懂吗,你们搞这些靡靡之音都是很俗很糟糕的,去听天地自然的声音就行了。

墨家则是虽然肯定了音乐的重要,但提倡废除音乐,根本不要折腾这种艺术,因为人民的生活已经很疾苦了,贵族们有这闲钱应该拿去建设和救济,音乐这玩意天下人都吃饱饭了再说。

总之这一切都很限制音乐在古代中国土地上的成长,相应的乐器也是如此,我想举的栗子是古琴,这乐器大家多少会听过一点点,声音非常高雅,但音色小,闷,长时间听很难不走神。古琴这乐器音箱很小,没有码子,在当时与其说是乐器,不如说是文人(古代知识分子)用来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弹古琴前沐浴焚香,洁净肉体,然后抚琴弃除内心的欲望,让自己能更理性的思考,这是古琴的用途,可以说本来就不希望这件乐器太好听,因为好听会增添欲望和杂念。

举这个栗子是想说明那时的音乐已经有些玄学,虽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各色乐队形式也更壮大,调性也更多了,但是作曲技法并没有什么发展,乐器也很奇怪,没有低音乐器,整个中华大地,居然愣是一直走单声部路线。

很难解释这一系列发展是怎么回事,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清,雅对音乐产生了温吞吞的伤害。

乐器的发展也一样,缺乏低音乐器的同时,乐器的音色局限性也很大,这和传统审美中的“清雅”也分不开,这我很难说得清楚,只好这么说:对多数人来说,听一晚上小提琴独奏会可以接受,听一晚上二胡独奏除非是民乐专业,否则大部分人受不了,会听得头晕。这就是音色局限性,二胡就算拉出花来也不可能和小提琴竞争乐器界的地位。

同时中国的记谱法也有巨大的局限性,记谱使用文字,最主流的是文字谱和减字谱,记录出来的是用哪根手指勾哪根弦,按哪个徽位,这种记谱法是不记录音高的,更加没办法记录复合声部。

而中国的音乐发展成现在这样,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请来德先生赛先生,举办学堂乐歌来普及教育,突然变成了西方音乐体系,几乎要全盘西化,当时众多音乐家出国留学(留日最多)后回国添砖加瓦,一下子变成五线谱,和声思维,这之间的断代非常暴力,是在国门不得不开后突然间跳跃到西方音乐体系上的。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