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境

心境对审美活动有何影响

请举例淡淡不同心境在欣赏同一审美对象时的不同效果。

先转一篇文章,然后再说说我的看法。

审美心境心境是人的情绪的一种,是指一个人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在美感主理活动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情绪状态经常影响着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感受。

心境具有蔓延性和扩散性的特点。

不同的心境可以使人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染上各种各样的感情色彩,以致影响到人们的整个行为的表现。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在情绪欢快的时候欣赏周围的景物,就会觉得山欢水笑,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而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目睹到的一切景物又似乎变得黯然失色,愁山闷海,冷落萧条了。

这正是由于心境的不同而导致的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

中国有句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反映的就是这种心理现象。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事实正是如此,审美主体的心境状态,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知觉内容,并且将对象蒙上一层特定的感情色彩。

例如,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时,正在江南隐居的诗人李白毅然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李璘幕府。

他写下气势豪迈的诗句:“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永王东巡歌》)充分反映出他当时的激昂慷慨的情绪。

然而,事隔不久,李璘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了。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随后又被流放夜郎,由此他的心境堕入极度愁惨愤懑之中。

在流放途中吟道:“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江夏别宋之悌》),诗中的景物全都笼罩着一层抑郁悲恻的感情色彩,正是他那无比痛苦的心境写照。

当李白流放行至白帝城,突然得知遇到大赦,重新获得了自由,不禁欣喜若狂。

在他兴高采烈地返回江陵一带时,心境当然与前不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他所目睹的所有景物又都染上了明朗、轻快、喜悦的感情色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心境对审美感受的影响极其明显。

由于审美感受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心境状态,因而不同心境的人在观赏同一景物时,审美知觉的选择、审美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同是处在春雨绵绵的环境中,心境快活的人,就会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正是一年春好时,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著《早春呈水部张十七员外》)的审美感受;而心境感伤的人,则会有“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蜿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著《春雨》)的另一番审美感受。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情观和情中景。

可见,审美主体特定的心境一旦渗透进美感心理活动之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获得不同的审美效果。

美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

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的感知、联想和想象总是渗透着人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二者相互交融,彼此促进,从而形成一种意境美。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诗中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广阔的胸襟、蓬勃向上的情绪融为一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夕阳西下中美丽而宁静的山村景物与诗人悠闲、恬适的心境彼此渗透,相互吻合;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萧瑟阴森的暮秋景色与诗中飘泊悲凉的心境相互叠合在一起。

所以说,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情感在美感意识中总是有机地统一起来的。

心境与审美感受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审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积极、欢快的心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乐观地去对待生活,从而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这种心境之中,就容易产生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当欣赏美的事物时定然会感到它更美,由此产生强烈的愉悦的感情。

与此相反,消极、忧郁的心境会使人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因而抑制审美情趣。

在这种心境下,对事物往往容易产生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看到美的事物时也不会感到它美,甚至还会蒙上一层消极灰暗的色彩,断然不会产生愉快的感情。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心境的引起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由于重大意义的事件、活动的成败或环境的巨大变化所致;有的则是由于对往事的回忆、偶然的遐想或对未来的憧憬所引发;还有的是由于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精力的旺盛或疲惫所造成等等。

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心境:有的人经常处于朝气蓬勃的心境中,即使遭遇逆境或挫折,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有的人则经常处于抑郁愁闷的心境中,稍遇困难或挫折,便会心灰意冷,萎靡不振。

这种心境是受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理想和世界观支配和驱使的。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心境的主人,进而应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性格,积极培养良好的心境,努力克服消极的心境。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从色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美感享受。

+我的看法,心境,使人在审美或感悟外界事物\\\/艺术品时为了达到共鸣而在内心世界中预先铺设出的心理情境,它是由回忆、情绪、联想等复杂意识因素导生出来的。

心境对审美活动有着直接影响,所谓“千手千眼”,审美对象绝对不会毫不掩饰的展示出唯一一条审美方向,它总是可以从千万种角度去理解,而审美心境,在此时,促使你的审美选择依据当下心境特征快速形成,以便主观对对象能够立即把握而不至于迷失,因此审美不仅离不开心境,而且审美的结果也取决于心境。

以听潘德斯基《广岛受难者挽歌》为例,那些从未知晓核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恐怖与痛苦的人,他们听到这些极度嘶咽的弦乐音团、音云时,所能感受到的不和谐,是很有限的,因为它没有过往认识,没有联想,无法唤起更丰富的情绪,因而基本上可以说是审美心境不合切,他所听到的声音就仅仅局限于不和谐,他最多只能幻想到他有限体验所累积出来的难过情景。

而看过大量核武器报道以及关于广岛事件新闻片段的人,则大不一样,那种惨绝人寰的印象,同类死亡所带来的惧怕情绪,以及音乐主题进一步促发的主观联想,将审美结果大大推进了一步,那些嘶咽的音团,仿佛一群绝望的鬼魂

充满哭泣与控诉的难以超脱的鬼魂,萦绕在听觉空间中,震人心扉。

而如果你有了这些过往回忆,但却是在非常快乐的情绪中呢,比如刚刚中了彩票,结果也可想而知,心境不合,无法投入作品,从而产生新的情绪——厌烦,这种厌烦的情绪作用到你的心境,使它发生了改变,那么你再听《挽歌》,味道绝对不和原来一样了。

由此,营造合适的心境,对审美解析的进行是有帮助的。

关于孝道的毛笔字写什么

浪漫时期:肖 代表作品:降e大调小夜曲 风格:舒缓 浪漫 艺术贡有以他命钢琴比赛

古典时期:海顿 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小夜曲》风格:幽默、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歌剧《费加洛婚礼》、《魔笛》。

风格:无与伦比的流畅性与自如感。

贡献:进一步完善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并把四重奏这一个新形式推向高峰。

市民阶层共享

二。

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

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节奏感较强。

三。

非洲 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

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

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

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

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

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

亚洲。

东亚音乐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

如以吸收自中国传统音乐而后被民族化了的日本的雅乐、琴、筝、三味弦音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当然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这些都是东方音乐艺术的瑰宝

拉丁美洲 民间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

但它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然而并不悲痛,这是从祖先遗留下来的怀乡、思念祖国之情。

它大多采用七声音阶,并常用变化音和转调,歌曲中的歌词为西班牙葡萄牙语。

旋律的进行比较平稳、圆滑,声乐唱法较松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声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

节奏以3\\\/4、6\\\/8拍居多,强调切分节奏。

旋律与伴奏常为两种节奏。

节拍的交错、交替很多。

乐段结构对称方整,大量采用欧洲乐器,吉他、竖琴、手风琴、曼德林、萨克斯、小提琴、长笛用得很多。

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乐器,并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个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罗(四弦)、恰朗戈(五对双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种低音大吉他)。

它们是声乐和器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传很广,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巴拉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

欧洲 第一个,分节歌。

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

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

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

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是什么意思\\\/

倾听先哲教诲,品味典籍精髓

——十五职举行《于丹〈论语〉心得》读书讲座

2007年5月11日下午哈十五职以文学常识知识竞赛的形式成功举行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知识充实人生”为主题的“月读一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不但在香坊区产生了良好反响,而且也受到了省电台的关注,记者还专程到学校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活动启动1个多月以来,学校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十五职”为主线的“月读一书”活动蓬勃展开,已有多名教师主动阅读推荐书目,自觉培养读书习惯,努力地汲取建设文明学校、打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精神源泉。

7月6日下午,十五职工会又举行“月读一书”系列活动之二——《于丹〈论语〉心得》读书讲座,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论语》,亲身体味了先哲的高远和古籍的深邃。

讲座由工会主席陈宁老师主持。

她首先介绍了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接下来陈老师对《于丹〈论语〉心得》进行了剖析,尤其从各章中撷取经典词句以帮助老师们认识和理解论语。

《论语》的精髓,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说一千个人读《论语》,就可能会有一千种心得。

李灵老师是十五职公认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她刚刚考上黑大的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她即将掀开人生的崭新画卷的时刻,她把自己对《论语》的感悟同全体教师共同分享。

李灵老师讲座的题目是《道不远人,“见贤思齐”可也》。

李灵老师认真地反复通读了《论语》和《于丹〈论语〉心得》,她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从“忠、恕、孝、悌”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的儒家思想,又结合现实论述了古典哲理对于今天我们为人处事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越是圣明的思想,就越是朴实无华,就越具有大众性。

走进孔子、走进于丹,从智者那里寻找智慧,你会找到做人、处事、为学、从政的一切原则,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马凯校长作了精彩的总结,他希望全体教师不光要读书学习,还要把所学知识和道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打造和谐教育,创造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此次讲座在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许多老师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阅这本书,要在假期认真阅读。

大家认为通过听李灵老师解读《论语》,对和谐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只有每个人自身和谐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这个世界和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若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那就是“如何做人”,作为一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学习《论语》,正是我们端正品行,提升人格,锻造心灵,强大生命能量的必由之路。

“开卷有益”,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在读书活动中受益多多,收获快乐,增长智慧,完善自我。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