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非科班出身的二胡爱好者,只想谈点个人体验。先说我的结论:首调意识转固定调意识需要强迫自己不断双向思考。大学乐团老师为了训练我们这群习惯首调的二胡演奏者,让我们用C调的指法演奏D调的《良宵》(相比这首应该也是小提琴的练习曲吧),让我们用C调唱出它。可以说虽然只隔了一个大二度,但是相当相当别扭,那我们也只能反复练~后来我们接触了韶琴,后来排练高韶青先生的《韶琴邦》,看的是五线谱,因为音域跨度也大,那时我按准音就靠记忆和泛音来定位,靠摸索某段旋律的首调表达来修正偏掉的按音。我觉得记忆不同首调在五线谱中音阶的阅读方式并不是很重的负担,唯手熟尔。这里讲点个人的感受吧,我觉得简谱是让音乐大众化的有效桥梁,能让音乐的规律比较有效的显现出来,所以首调意识和固定调意识应该两边都不能疏忽,都要抓。另外觉得空的时候不妨多接触一下钢琴,以它为辅助来挖掘一下五线谱背后的音乐规律。至于是怎样的规律,我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大概无非是各种和弦在各种调的表达,12356主音的结构,借重音对旋律进行实质上的转调来推进旋律(大可忽略这句 可能我根本说不清)。举个例子,我在熟悉高韶青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蒙风》上,摸钢琴给了我很大的忙,你可以去看看蒙风的五线谱与简谱去感受一下哈哈。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