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每期推荐文案由群成员轮流值班

本人仅受群主委托做一个不定期的汇总,因为前期记录久远,从第90期开始,便于记录与回味。

最深情优美的萨克斯曲谱_萨克斯曲深情的海岸简谱_深情优美曲谱萨克斯版

专辑封面设计不错,兼具了堂吉诃德和大战风车的元素

每日一荐】

#90 巴赫-第3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720),赋格

版本: 哈恩

巴赫的神奇构思,听起来更像是弦乐二重奏或者钢琴作品,仿佛真的有左右手、高低音声部,巴赫把小提琴这样一件单旋律线乐器发展得立体感十足。主题与英国儿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伦敦桥要塌了)”异曲同工,当然两者的雷同可能纯属巧合,伦敦桥那个是1744年出版,比巴赫这个还要晚24年

【每日一荐】

#91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1887),Ⅲ

版本: 沙汉姆/王健/阿巴多/BPO

关键词:轻松

双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最后一首乐队作品,却一改他以往作品中的某种晦涩难懂,甚至让人“难以接受”的缺憾。第一主题轻松愉快,由大提琴直接奏出,之后小提琴的重复略带诙谐,56″乐队跟进时已发展成欢腾的庆祝场面,1′38″的第二主题宽广之中带一丝沉思,7′40″勃小协旋律重现,之后是具有歌唱性的高音。相比于一般的独奏协奏曲,这种重奏协奏曲更像是大集体包裹的小集体,更讲究的是对位结构,独奏乐器的表现欲需要有所克制,不容易出彩,所以名作并不多。

【每日一荐】

#92 德彪西——水中倒影

Images - Book 1, L. 110 - 1. Reflets dans l'eau

版本: 帕斯卡·罗杰

关键词:柔美,意境

看了一下网易云下面对此的评论,音乐界的莫奈—Debussy是实锤了。首先该曲的调式变换是十分频繁的,开始为D大调,随后转为降A大调,此后又分别从降D大调转为B大调,从降E大调转为降A大调,最后回到主调D大调上。

此外德彪西抓住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觉,表现了水与光的多重变化,这些效果主要靠和声、色彩的变化营造而成,以此把诗意、画意、乐思三者巧妙地合而为一。相当好听。就是好听。

除了拉威尔是水神外,其实他也是。

【每日一荐】

#93 理查·施特劳斯-第2圆号协奏曲(1942),Ⅱ

版本: Norbert/卡拉扬/BPO

关键词:平和,优美

理查·施特劳斯的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理查在年少时,他父亲只让他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古典主义作品,而禁止他接触瓦格纳的作品 «。不过事与愿违,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理查·施特劳斯都是瓦格纳的护旗手,但他晚年作品却也回归到清新的古典风格。这个协奏曲2乐章圆号与木管组浑然一体,开头由双簧管和大管演奏出一段绵长而优美的主题,像一首恬静的田园诗,中段略起波澜,之后是独奏圆号的主题再现,最终结束于安静而朦胧的气氛中,一句话概括就是简单好听,平和安详

【每日一荐】

#94 普罗科菲耶夫托卡塔 Op.11

版本:阿格里奇

关键词:炫技

托卡塔的原意为“触键”,要求演奏者达到快速又清晰的效果,具有自由、热情的风格。

普罗的这首托卡塔以技术要求难而出名,无穷动就算了,还把钢琴当成打击乐器(手动狗头)

【每日一荐】

#95 柯萨科夫-舍赫拉查达(1888),Ⅲ:王子与公主

版本: 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温柔

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取材于《天方夜谭》,旋律好听,故事性强,是一首不错的管弦乐入门作品。第三乐章主要以舒缓的音乐描写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第一主题(王子主题)弦乐主要用高把位在 D、G弦上演奏,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温暖深情的内弦音色。第二主题(3′38″)为舞蹈性材料,活泼跳跃 ,表现出一种神秘的东方色彩,其实感觉也是脱胎于第一主题。为什么选择央音这个版本?因为我觉得音质挺不错,弦乐声音厚实深沉,而且这个曲子本身也经常被青年乐队拿来演奏。

【每日一荐】

#96 圣桑-非洲幻想曲(1891)

版本: Entremont/普拉松/图卢兹交响乐团

关键词:异域风情

圣桑作品给我的印象是带着一种异域风情,感觉是有别于同期主流的德奥或者俄国风格。事实上,圣桑一生酷爱旅行,足迹遍布全球,他曾数度旅居北非,这首非洲幻想曲就是描写他对北非的印象,体裁相当于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选择的是纯 阵容版本,2′05″是全曲唯一的抒情段,比较薄的双簧管音色更贴近北非风情。3′28″酷似“新年好”中的“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ª。9′46″又跟拉赫的交响舞曲Ⅲ有点像,可能圣桑的作品确实有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魔力吧

【每日一荐】

#97 鲍罗丁-伊戈尔王(1887),“波罗维茨舞蹈“

版本: 伯恩斯坦/纽约爱乐

关键词:简单好听有滋味

谈及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一个著名的“五人强力集团”,鲍罗丁是这五位作曲家中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的(医学博士 )。歌剧《伊戈尔王》占用了鲍罗丁 18年的时间,并且直到作曲家去世都未完成。所选的乐段是一支非常简短柔美的旋律,46″主题开始,依次由双簧管、英国管、弦乐+长笛接力演奏,停顿、颤音、连音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每日一荐】

#98 J.奥芬巴赫-船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1880)

版本: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 弦乐版

关键词: 优美,深情,静谧

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德裔法国音乐家、轻歌剧作曲家,一生共谱写了几十部轻歌剧,代表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等等。从1858年《地狱中的奥菲欧》一剧大获成功后,他的轻歌剧开始风靡巴黎,他的歌剧音乐旋律优美且易于欣赏,因此倍受巴黎人民喜爱。晚年他决定创作一部正歌剧,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他以小说家霍夫曼的经历及其作品情节为原型,开始创作《霍夫曼的故事》一剧,但创作途中作曲家因劳累而病逝,未能完成整部歌剧的创作,由他的好友帮他续完。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段落便是女声二重唱《船歌》(“美丽的爱情,美丽的夜”),其弦乐改编版经常在音乐会上进行演奏。

乐曲的前奏由小提琴作背景伴奏,长笛与大提琴交替奏出旋律,一唱一和,一问一答,长笛的清脆和大提琴的低沉、深情交相辉映,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而弦乐伴奏如同夜晚河上的薄雾,渲染出静谧的氛围。然后,由弦乐缓缓地演奏出歌曲的旋律,深情而动人,长笛的伴奏则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最后,乐曲结束于舒缓的弦乐之中,与开头遥相呼应。

【每日一荐】

#99 江文也-元宵花灯

关键词:元宵节快乐!

《元宵花灯》出自于套曲《乡土节令诗》。《乡土节令诗》是受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启发而作,每首与节令习俗或四季风光对应。以《元宵花灯》开头,《春节跳狮》结尾,交相辉映。

曲子中钢琴作了很多对中国传统乐器的模仿,比如开头的装饰音,模仿琵琶的扫弦;第二个乐句的和弦,模仿大鼓打击。乐句的安排对称性也很强,就像中国的古诗词一样,民族特点非常鲜明。

因为这个作曲家的作品太小众了,所以还没有人把这12首都给录了,音源也不好找。这里只找到了6首绑一块的录音。《元宵花灯》在第一首,时常大约3分钟。

【每日一荐】

# 100 圣桑 G大调大管与钢琴奏鸣曲 Op.168

这是圣桑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谨守和声与调性规范的旧浪漫主义音乐语汇的最后余晖。彼时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中已经大量应用多调性、平行四度或五度、全音阶等创作手法,而斯特拉文斯基的写作将音乐推入了更具实验性质的领域。虽然圣桑在名义上是抗拒这些变革的,但在这部作品中圣桑对大管音域的“发现”很难说不是受到他们的启发(拉威尔钢协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都使用了大管的超高音域)。

第一乐章是一个极其简短的奏鸣曲式结构,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副部和展开部使用了较为复杂的和声和转调手法。钢琴部分大量使用分解和弦写作织体,弥补了大管音量和强弱变化范围有限的劣势,从而使音乐富有张力。

第二乐章结构接近于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各部分之间依然进行了较为复杂的转调写作。主题运用大跳音程与快速音群的对比营造出生动、诙谐的音乐风格。在大管的乐句设计上,正拍多以休止符取代,而在第二拍进入,这正是圣桑写作的特色之一。该乐章中大管的音程横跨大字一组降B到小字二组E,超过三个八度,几乎是大管乐器的极限。

第三乐章是一个再现三部曲式与尾声的结构,写作得较为松散。主题部分旋律线条平缓,营造出恬淡柔美的音乐气息,仿佛午后的暖阳洒在庭院之中。尾声部分与之前没有什么承接关系,以明朗、欢愉的氛围将音乐推向高潮并作结。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