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雪飞7119

父亲笛子谱_笛子独奏父亲d调_父亲笛谱

知音

父亲酷爱音乐,年轻时曾在文工团工作,擅长竹笛。一支尺余长的小竹管在父亲的吹奏下,清脆悠扬,抑扬顿挫,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那时正值文革,父亲三代贫农,政治清白,且无心参与各类政治运动,难得的轻闲,就凭着自己对音乐的满腔热爱,向其他演员请教和切磋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先后学会了手风琴、二胡、长笛、短笛、箫……等十多种乐器的演奏,可谓是多才多艺。

父亲的才艺,自然很想得到继承,在我和哥哥年幼时,父亲仅凭着和母亲每月三五十元的工资,省吃俭用,先后给我和哥哥买了二胡、小提琴和手风琴等乐器,手把手地教我们识简谱,听节奏,当我们终于会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时,却又因各种阻力而中断了学习。那个时候人们的观念和现在不同,认为学乐器、搞文艺不是“正”道,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精力用在这上面会耽误学习,况且母亲原本也就有些顾虑,怕我一个女孩子家将来搞文艺工作会“学坏”。以至于至今父亲的这一愿望也没能实现。这也是父亲较遗憾的一件事。

82年父亲转行到别的部门工作,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间断过,先后自学了吉他、萨克斯、巴乌、埙等中西乐器,时不时的会拿出来演奏一下,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温馨。

记得还是前些年的一个夏日里,电视里没什么好节目,家人都在说笑,父亲突然打了个暂停的手势,电视里飘出一曲温婉柔曼,袅袅娜娜的旋律,略带着些箫的悲凉和柔美,让人即刻想到了木质吊脚楼和载歌载舞的傣彝少女……不用说,父亲又迷上了这柔美的乐器——葫芦丝。葫芦丝也叫葫芦萧,是种很有特色的乐器。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几枚金属簧片组成。音量较小,音色柔润纤秀,轻柔细腻,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它之所以叫葫芦丝,是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

父亲是个急性子,心怡的东西巴不得立即就捧在手里,此时若不是天色已晚,父亲肯定即刻就会跑到乐器店了。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跑出去了。怎奈葫芦丝在本市实在是件很少有人问津的乐器,店老板们怕难卖出去,所以只是进些劣质和廉价的货色充充门面,音色和乐感自然要差很多。不称心的东西,买来也看着也不顺眼。于是父亲只得向一个熟识的老板订货,才结束了一整天找葫芦丝的“征途”。回来的路上又专程到新华书店买了葫芦丝的演奏磁带和乐谱,拿回家中静静地欣赏。看得出父亲有些沮丧,像恋爱中的小伙子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般坐立难安,心急如焚。

半个月的时光,对于父亲来说如同过去了半个世纪,整日除了听音乐就是眉头紧锁,隔三岔五地就会跑到乐器店老板那里催货,顺便吹一吹那些看不上眼的葫芦丝过过瘾。终于在一天下班后,走在楼道里听到了余音缠绕的葫芦丝曲《蝴蝶泉边》,略有些生涩,却吹出了奏者的欢欣。不足半月时间,父亲凭着他扎实的音乐功底已经能演奏一些曲目,再经过一些时间的锤炼,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已经炉火纯青。静静聆听,仿佛值身于云南少数民族的居地:柔美的月光洒向竹林深处,明亮的篝火伴着美丽的傣彝族姑娘高歌而舞,竹林中时时飘出的阵阵醉人甜美的情歌,顷刻之间,陶醉在那里……

待我和哥相继有了小孩后,父亲的眼里又有了闪烁的东西,孩子才一岁多,父亲便把自己心爱的葫芦丝给他们玩。还是在波儿一岁两个月刚会说一两个字的时候,一日又拿着父亲的葫芦丝“爱不释手”,父亲便问波儿:“长大和姥爷学吹葫芦丝好不好?”不谙世事的波儿应到:“好!”顿时父亲高兴的溢于言表,孩子似的又一次问:“长大和姥爷学吹葫芦丝好不好?”但好景不长,不几日,俩个小家伙有幸聚在了一块,父亲一时高兴,又为大家演奏一曲,也许是这优美的曲子吸引了两个小家伙,都争着要“吹奏”葫芦丝,互不相让,一人手拉葫芦,一人手拉竹管,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完好的葫芦丝硬是被生生地分了家。要在平时,如果我和哥哥不小心弄坏了父亲的乐器,父亲定会大发雷霆的,但此次父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呵呵地乐着,夸俩个孩子好有力气,看得我们莫名其妙又啼笑皆非,不由的感叹这隔代亲的力量。过了一些时日,父亲便又拎回一个葫芦丝来。

波儿如今两周岁了,一日父亲比较郑重地对我说:“小孩子学乐器是越早越好,波儿好象有点天分,手也长的好看,不如让她学弹古筝吧!”做女儿的自然能猜出父亲的几分心思,于是中肯地说:“不,爸爸,这孩子要真有这爱好,我希望她跟您学,您拿手什么就教她什么。”父亲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但我可以看出父亲心中泛起的情愫。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之原创杂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