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确定闽剧用的是“梅胡”吗?不是“椰胡”或“闽胡”吗?

椰胡是闽剧传统的四大特色乐器之一(逗管、椰胡、月琴、曲笛)。它的定位是特色乐器,但不是主奏乐器。这从闽剧场面分工就可以知道。

传统闽剧场面为七人,分工如下:

上把位:京胡,兼呐仔(即小唢呐)、哗(即唢呐)和曲笛。

下把位:曲笛、月琴,兼哗、小堂鼓。

帮把位:椰胡,兼小铙。

三弦位:大铙、三弦兼逗管。

鼓板位:司鼓(场面总指挥)。

小锣位:小锣(高音手锣)。

大锣位:大锣。

椰胡的定位就是“帮把位”。上把位所用的胡琴,有用京胡的,也有用南胡、越胡的,这才是闽剧主要使用的伴奏乐器。闽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自己独特的主奏乐器,2001年时闽剧音乐家陈新国等人制作了闽胡。

椰胡,顾名思义就是用椰子做的。具体来说,是大椰子壳为筒,梧桐板为面,纸卷为码,紫檀木为杆,黄杨木为轴做成的。拉弓的时候会发出“嗡嗡”声,音色柔和甜润。

为什么说椰胡是闽剧的特色乐器呢?首先它的制作材料就很有地方特色,毕竟全国椰子产区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来头很大,是跟随福州十番一起被吸收到闽剧的。

福州十番是福州地方音乐。它被吸收到闽剧后,成为琴串的一部分,用于幕前、幕间、唱前、唱中、唱后,起到连接剧情、渲染气氛、配合舞蹈等作用。福州十番原有的伴奏乐器中,逗管、曲笛也被吸收到闽剧中,和椰胡一样成为闽剧特色乐器。

戏曲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唱腔音乐又居主要地位。椰胡虽然是闽剧的特色乐器,但闽剧主要唱腔音乐并不用它。现今椰胡在闽剧中的保存状况并不乐观。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