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生代beyond歌迷对beyond其实并不是太了解,只是听了一些他们的歌曲以及无良自媒体的肆意吹捧,所以对beyond有了错误的认识。不过这倒不能怪新生代的歌迷,我以前也信这些,后来接触得多了也就知道哪些真哪些假了。

我现在不会和别人过度争辩beyond和黄家驹的地位之类的问题,其实长大后在看待这些问题会觉得有点幼稚。

我现在认为:一个歌手、一支乐队、一首歌曲,我喜欢并不是因为其他人而喜欢,而是他们的歌曲可以打动我,或者说对我有特别的意义,我在听到某首歌曲或者看到他的歌词时会感叹:这首歌好像在诉说着我的感受和经历。

我可能会再去听他们的其他作品,或者说去寻找更多的音乐作品,不一定只局限在一个音乐类型里。我听了beyond的歌曲后又去听了更多那个时代的音乐和其他东西,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我现在也会一些日常的广东话,也能听懂一些广东话,我是重庆人,当然我也会听其他类型的歌曲,并不是听了其他歌曲后觉得以前的东西就不行,只能说音乐和事物是多元化的。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过多被外界所影响,你自己喜欢就好。

再说一个话题,知乎主流评论beyond在当年不如草蜢等等。

草蜢其实是组合,并不是乐队,草蜢的歌曲确实比较符合当年香港乐坛的主流,所以更被当年的人所认同。当时香港乐坛歌曲主要以情歌及迪斯科音乐为主。

beyond早期歌曲主要是英文歌曲和英伦摇滚、重金属摇滚、迷幻音乐为主,在尝试其他音乐类型时还创作过异域风情歌曲,比如《亚拉伯跳舞女郎》专辑。

在几次失败后beyond认识到,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歌曲,就必须先融入到主流音乐,让自己有知名度后才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才能让更多人听到及认同自己想做的音乐。

所以就有了《真的爱你》等一些比较商业流行的音乐,在当年他们为此也受到了以前歌迷和媒体的谩骂,称他们为“摇滚叛徒”。我不认为他们背弃了初衷,他们首先要在这个圈子站起来,才能继续实现理想。

他们在成名后发行的每张专辑中其实都保留了一两首摇滚音乐,或者是他们喜欢的音乐,他们也钟意纯音乐。黄家驹在从非洲回到香港后和公司提议过做一张只有纯音乐的歌曲,但这个提议很快被公司否决了,原因可能是因为纯音乐不太可能在当年的香港乐坛挣钱,不如多写几首大家都会在卡拉ok唱的歌曲。黄家驹对公司的这个决策肯定不满意,再后来没多久beyond就和华纳唱片签约了。

在家驹去世后,beyond的每张专辑中几乎都会有一首纯音乐,以此来完成家驹的遗愿。

其实不只是beyond,当年香港乐坛的其他乐队及组合的路都不太好走,他们的歌曲在今天看来有很多精品之作,但奈何生不逢时。

比如Blue Jeans乐队(中文名:蓝战士)、太极乐队、达明一派、Raidas、风云、小岛乐队等等,他们都是香港八十年代乐坛的中流砥柱,但大都随着那个时代而被遗忘,让人惋惜。

不过我说这些也不是指流行音乐、商业歌曲、情歌等类型歌曲无意义,只是想说:音乐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还有更多优秀的音乐,只是没机会没接触,所以可能认为每天电视和网络中放的歌曲就是所有。

至于beyond是不是被过度神化,我的回答是:他们确实被过度神化了。

一些歌迷在看到无良自媒体给beyond“封神”和把黄家驹吹捧得像神一样的男人后,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一些不太理智的歌迷也会相信无良媒体的话,这也让其他人有骂beyond歌迷无脑的理由。

还有人说黄家驹去世后beyond的歌曲都不行了,以此来攻击beyond或者他们的歌迷,让我觉得难受的是一些beyond的歌迷也这么认为。

其实只要去了解下beyond后期的歌曲后,就会发现事实不是如此,beyond后期的歌曲中更加多元化,包含了摇滚、重金属、纯音乐、迷幻音乐,某些歌曲中有对敏感事件的看法,对不公事情的讽刺、还有当时港人的迷茫等等。所以我认为beyond后期的音乐是四人想做的音乐,不存在什么beyond后期的歌曲不行。

希望beyond的歌迷可以认识真实的他们,而不是经过媒体过度渲染后的神话。

如果你只是喜欢他们的歌曲,我也建议去听一听他们的更多歌曲,他们的作品不止于此。

不过我说这话也不是否认他们被世人熟知的那些音乐,这些歌曲对于我来说也都有不同的意义。

不过,在听过他们更多的作品后。下次再有人对你说beyond不是摇滚乐队时,你也有底气用beyond摇滚的音乐回应他:beyond是摇滚乐队,而且不止于此。

也许:只要你喜欢听beyond的歌曲,或者说你听到他们的歌曲时说了句:这首歌还不错啊!

这也许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