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众 文 艺19摘要: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背谱能力都存在遗忘有余、记忆不足的问题。如何避免并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逐步锻炼,逐步适应,最终掌握科学的记谱方法,增强背谱的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关键词:演奏;练习;背谱;习惯;记忆力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对一个演奏者来说,必须掌握对乐曲的背谱技能。能否清晰和巩固地识记乐谱,是演奏能否成功的关键。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背谱能力都存在遗忘有余、记忆不足的问题。为什么在课下练习的流畅、自然,而正式的课堂检琴、比赛演出、考试等等就大打折扣,我想这其中,紧张是主要的原因,怕出错,怕忘谱,怕评价。如何避免并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从点滴入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练琴习惯,让他们逐步锻炼,逐步适应,最终掌握科学的记谱方法,增强背谱的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背谱弹奏使演奏者在演奏中增强自信心和音乐记忆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尝试:一、建立起良好的练琴习惯安东•鲁宾斯坦说过:“一天不练琴,我自己能察觉到;两天不练琴,音乐家们就能察觉到;三天不练琴,听众都会察觉到了。

”可见天天练琴是必不可缺的啊!但是机械的、无要求、无目的的重复弹奏,或者是思想不集中,胡乱猜想的杂念过多,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过重等,这些不良的练琴习惯是直接导致背谱准确性的主要原因。背谱演奏是演奏者对乐曲进行的“二次创作”,演奏者需要有个人的意识、理解去背谱,这样才会产生个性的音乐,也只有将音乐变成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的演奏中去,感动观众。如果学生看谱弹奏,注意力就会分散,一旦遇到难点就会不知所措,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影响音乐的表现。二、科学的记谱方法1.分析记忆法正确读谱是背谱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使用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等,掌握一些背谱方法,并综合使用多角度的背谱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背奏的能力。分析记忆是最可靠的背谱方法,是对演奏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调式调性、织体变化以及乐段、乐句、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记忆建立在清晰透彻的理性分析基础上,微观和宏观记忆相结合,尤其是一些规模大的乐曲。我们必须通过记忆作品的骨架来加强记忆。钢琴家亚瑟•鲁宾斯坦生于波兰罗茨,自幼即显露音乐禀赋。四岁开始学琴,不久即负笈柏林,同时钻研钢琴与作曲,十二岁在柏林首次登台,自此开始了辉煌的演奏生涯,马不停蹄的在世界各地演奏,成为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

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与精力。那么他是如何练习的呢?其实他很少练习,常用意识的无声练习。能完全照相似的把乐谱上任何一点都记在心里。这说明他已经把乐谱整体分析透彻,并熟记于心,背奏时必然得心应手。2.手指记忆法视觉记忆是背谱的重要方法,一方面通过视觉记住乐谱的音符和表情符号,把乐谱上的一切记入脑海,在演奏时如同看到乐谱一样,这样加强了背谱的基础。视觉记忆另一方面是记忆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每个音符在乐谱上都有合适、固定的指法,音阶的指法、和弦的指法都有规律可循,左手的固定伴奏音型的指法也较容易掌握,通过视觉记住弹奏中手指在键盘上不同的位置,对背谱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3.听觉记忆法听觉记忆,实质上是一种“听觉艺术”,用听觉的记忆进行背谱,其效率很高。听觉记忆要求演奏者具有非常敏锐、训练有素的音乐听觉,它是以弹奏时的音响效果作为记忆的主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旋律线条、和声、调式调性、织体等,这些因素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是听觉记忆的主要内容。许多钢琴家经常穿梭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经常是在飞机或者火车上抓紧时间“练习”,通过翻看乐谱,边看边用手指比划弹奏,想象演出时的样子把曲子整体“演奏”一遍,然后临场之前通过记忆来温习,这主要也考察了钢琴家对钢琴键盘的记忆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经常看谱可以提高视奏能力,减少错音,所以开始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等弹熟了就必须背谱,这样可以提高听力,提高记忆力,更有利于辨别自己的弹奏。随着学琴时间的增加,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学会用心去体会优美的琴声。做到看谱、唱谱、背谱相结合。这样不仅能熟练弹奏,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视奏还是背谱,都不再是机械、无目的的,而变成真正的掌握,用心体会、用心聆听、用心记忆。经常参加大型的活动、演出、比赛,可以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磨练心理素质,从而真正提高演奏能力,使演奏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突破。准确背谱的原则其实简单概括就是:不放过细节,多渠道记忆;不断钻研、追求进步。参考文献:[1]魏廷格著.《钢琴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2]刘庆刚著.《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3]但昭义著.《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华乐出版社,1999年. 如何训练并提高钢琴演奏中的背谱能力姜 宏 张 玲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乐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不断地交融,吸收与创新,才构成了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样、风格迥异、内涵深厚的民间音乐。

乞讨音乐也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乞讨过程中地域的迁移,直接影响着音乐形式的适应与改变。作为曾经被乞讨之人使用、表演的音乐“哈尔虎”,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当时所存在的社会状况,是一本流动着的音乐史。中国有许多民间音乐正是由最初的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慢慢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此类音乐,对于研究民间音乐的发展规律有着一定的帮助。“哈尔虎”作为一种最初用来乞讨的音乐,发展到今天,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乞讨音乐应该有着必然的联系,鲁北地区多种文化的交融与吸收以及该地文化的开放与灵活,必然导致该地区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因此,从本地区的历史背景出发,沿着艺人的口述历史,追溯该地区的人类社会融合过程,认识同种文化功能的其他音乐形式并与之比较,更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此乐种,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本地区的音乐文化建设服务。参考文献:[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 • 续篇[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2,6:65.[2]李靖莉.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的特点[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1卷第3期.[3][4][5]赵玉田,方顺姬.明前期北方灾荒与农业开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李靖莉.光绪年间黄河三角洲的河患与移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7卷第4期.[7]苗晶.齐鲁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比较[J].管子学刊.1997.4. 理论研究·音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