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曲的调式有很多,或与该曲的定弦有关,或与该曲的曲风特点有关。

在琴曲的减字谱中,我们经常可以在琴曲曲名的下方看到类似“宫调”(也有“宫音”、“宫意”)或“徴调”(“徴音”、“徴意”)等题注,这些所谓的“宫调”、“徴调”等,就是琴曲的曲调调式。

那么这些调式所谓何意呢?

根据古代乐论及琴谱的解释,调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

一个用途是“定弦”。

所谓“定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弦,根据调式的不同来确定调弦的定弦基础。

我们知道,古琴的七根弦的音高之间,是一个相对音高的关系,我们只要以一根弦作为定音的基础,那么,根据这根弦的音高,就可以把其他六根弦的音高一一确定。明代杨表正所谱的“调弦入弄”(也被称为《仙翁操》)正是根据七弦的散音与不同徽位的按音、泛音之间的相对音程关系总结而成的。这是琴人操缦首要之举,也是古人所谓“琴之首重者,和也”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一个用途则是标明此曲审美情趣的一个基本方向。

《尔雅》云,“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徴谓之迭,羽谓之抑,其声音清浊度数多寡有所不同。”在历代传谱中,也多按这五音的调式将琴曲进行分类,比如对后世影响范围较广的《神奇秘谱》、《新刊正文对音捷要琴谱真传》、《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等均是按照此法对其所收录的琴谱进行分类整理的。

当然,也可能会有琴友提出,以十二律名为调式的分类,不急,我们以后慢慢道来。此次重点来探讨一下琴谱中按照“五音”所标识的古琴调式的定弦规则和琴曲意趣。

咪嗦调曲谱_笛子f调曲谱_曲谱调

(宋 马远 《花下做诗图》局部)

一、宫调

宫调,在历代传谱中,也有记为“宫意”或“宫音”的。

按照《新刊正文对音捷要琴谱真传》(以下简称《琴谱真传》)的解释,所谓宫调,即“阳中之老阳也,位于一弦,专之而为宫调,有温舒广大之音。”

古人认为“宫生于黄钟九寸,其声重而尊”,但在具体琴曲中,以几弦为宫,历代传谱的解释并不相同。比如上面所说的《琴谱真传》是以“一弦”为宫,而我们目前常用的,则是以三弦为宫。

我们今次暂不讨论几弦为宫的问题,只是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在定弦时古人确定宫调的定弦的依据,因此,列位琴友,如果在阅读琴谱时,如果看到以五音作为琴曲调式分类的,一定要先记得看一下此琴谱中琴论部分对于调式的解释。

从声律的角度讲,宫调是古琴调式转调的一个基础,也就是古人所称之“旋宫诸调之法”,即“每律各为一宫,每宫各有五调”的调式确定及转换的声律规则,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可以做一个专题来慢慢探讨。

除了定弦,从琴曲意趣的角度讲,所有宫调的琴曲,不论其主题为何,从整体的音韵审美角度将,所表现的多为“温舒广大之音”,比如《阳春》、比如《梅花三弄》……

杨雄的琴论中,认为宫调之曲,是以黄帝为其帝(主),以后土为其神,其琴曲所表现的正是“广裕之调”。因此,在遇到宫调的琴曲时,至少仅凭其调式的注释,我们也知道,切不可将此曲演绎的过于小情小调,亦不可表现的过于张扬骄纵。“君子之象”方是宫调之本!

笛子f调曲谱_咪嗦调曲谱_曲谱调

(宋 马远 《山水图》局部)

二、商调

商调,在历代传谱中,也有记为“商意”或“商音”的。

按照《琴谱真传》的解释,所谓商调,即“阳中之纯阳也,位于二弦,专之而为商调,有情叹之意。”

商调依然是“以宫为纲”,不论在历代传谱的解释中是以几弦为商,但依然是按照“旋宫之法”定好其音,然后依次调弦即可,以后诸调均与此同,后面就不在赘述了。

回归正题,商调之曲所表现的意趣是什么呢?

《琴谱真传》中认为商调有“情叹之意”。而在历代琴论及传谱中,较为公认的是“明而敏”的说法。古人多从音色的清浊角度来解释商调之音,并依此来形容商调之曲。在杨雄的琴论中,他认为商调之曲,是以辛酉为其帝(主),以少昊为其神,曲调以“凝敏”为主,虽然调式温和,但不失明断。

因此,商调之曲,表现的是大臣之象,其情多为“胸怀春秋,明断是非”的贤人情叹之意,而非简单的情绪宣泄之情。否则,《思贤操》、《客窗夜话》、《猿鹤双清》等曲,有如何能表现的出怀古谏今的情怀和度量?

三、角调

角调,在历代传谱中,也有记为“角意”或“角音”的。

按照《琴谱真传》的解释,所谓角调,其声为“阴中之少阳,清浊之间也,位于三弦,专之而为角调,有清寂之妙。”

历代的琴论和琴谱中,也多认为角调以“洁、净”为性,《永乐琴书集成》的“声律篇”更是将太皞作为其帝(主),以句芒作为其神,认为此调“清而不皎,浊而不溷”,性情仁和圆徹,虽为小民之象,但取其温润平和、安贫乐道的陶醉之趣。

如同《列子御风》、《凌虚吟》等曲,不论其身份贵贱、高低,不论身居何处,内心始终保持着冲游太虚之妙趣,正合角调之曲的清寂之妙啊!

曲谱调_咪嗦调曲谱_笛子f调曲谱

(宋 佚名 《山坡论道图》局部)

四、徴调

徴调,在历代传谱中,也有记为“徴意”或“徴音”的。

按照《琴谱真传》的解释,所谓徴调,为“阴中之阳,稍清也,位于四弦,专之而为徴调,有清和美矣。”

在五调之中,徴调最为清美,虽然历代琴论中将“徴调”论以“火行”,认为其调以“炎帝”为其主,而祝融为其神,以朱雀为其精,但其性最是符合中庸之道,克己守礼是徴调之曲的精神内核,因此,操徴调者,先得知“止”,方可得其音!

历代琴谱中,徴调的琴曲如《樵歌》、《山居吟》之类,虽然讲的都是樵隐之士乐于山水之间景象,但其志不只在山水之乐!远庙堂而忧天下,身虽自由但心有所节,正所谓古人所言之“声泛而不流”,就是徴调之曲清美的情趣所在了!

五、羽调

羽调,在历代传谱中,也有记为“羽意”或“羽音”的。

按照《琴谱真传》的解释,所谓羽调,其声为“阴中之阴,最清,位于五弦,专之而为羽调,有清爽嘹呖之音。”

《永乐琴书集成》声律篇中言:“羽,水行也”。

羽调在琴曲的调式中以“舒情”为主,声调虽然平和,但其所述之情多有悲思之意,不论是《乌夜啼》中小女人为主君解忧宽慰之语,还是《雉朝飞》中对形单影只的思妻之叹,即便是千古传唱的爱情佳话《凤求凰》,其情之幽幽,其思之惓惓,都可以窥得羽调情思缠绵之意。

这就是水之声吧!

古人认为羽调之神为水神元冥,而羽调之曲,虽有《琴谱真传》中所言得的清、爽之音,但其情致却不仅如此,更多了一点忧思缠绵之意。或许这是受到了水神元冥的影响吧!设想一下,水神元冥在滋润万物之时,在看着被润泽的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样子,在闪念之间,或许,也或多或少的会升起那么一点点悲寂、抑黯之感!

曲谱调_笛子f调曲谱_咪嗦调曲谱

古琴琴曲的“五调”之意,本文所言虽不尽然,亦或有偏颇,但如果能借此略微遥想一下古人对于琴曲的思考,那么,我们离古人对于曲调意趣之妙的脑洞是否会更进一步?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