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全曲采用了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并列型二段式,4/4拍。A段在f小调上奏出极为热情的前奏后,选用斗牛士上场时的旋律,带有宣叙调性质,音乐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上活跃的气氛。当唱至“斗牛士与战士的相同点,是在战斗中感受着快乐”(Pour plaisirs,pour plaisirs,ilsont les combats!),伴奏前半拍八分音符,后半拍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形式上行,由弱渐强推向高潮,表现了斗牛士像战士一样英勇,无所畏惧的情绪。紧接着,完全再现的形式,旋律级进下行,转入描述斗牛场上座无虚席,观众们狂热地观看着斗牛,观众声嘶力竭地叫好,为斗牛士的勇猛而喝彩。

B段,转入F大调,构成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该部分的节奏、织体完全不同于A段,这种主题材料的大不相同,使作品产生鲜明的对比。该段中加入了新的节奏元素——附点,在这种快板的状态下给人极大的拉力和能量,描述了斗牛士见到卡门时的激动心情。其后,间奏部分加入合唱,再次强调卡门及观众对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的爱慕和崇拜。合唱过后,音乐突然弱下来,转入f小调,整个二段式重复一遍,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斗牛场上惊心动魄的场面,连续使用弱位进入,表现了斗牛场上观众惊慌失措,紧张地等待场上可能会发现的一幕幕惨状,斗牛士被打翻在地,斗牛场被染得鲜红,狼藉得令人目不忍睹。此处,用长号和低音提琴演奏低的降G音,逼真地模仿了牛发疯后的吼叫声。即使在这极为危险的时刻,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仍然铭记心中的恋人卡门,那双黑色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他,这段旋律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四次。在最后一次重复时,合唱过后,音乐进入宽广的慢板段,此乐段用弦乐组的震音作衬托铺垫,铜管组的长号和小号奏出卡门的音乐动机,使音乐带有不祥的气氛,同时,以铜管组和定音鼓奏出悲剧性的主题旋律,暗示着最后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在不协和音响上结束。

咏叹调《斗牛士之歌》,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一段男中音独唱,是剧中人物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仅有的一首独唱曲目。分析研究《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角色定位和风格特点,深入挖掘剧中人物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的个性特征,歌者才能准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内涵,充分施展演唱技巧,恰如其分地演绎好作品。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