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人们在二胡欣赏上的一个误区。好多不懂二胡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学习其他乐器并有一定水平的人,他们一看到二胡,就会马上联想到一个盲人身着长布衫、脚蹬老式圆口布鞋,在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的牵引下,手里拉者二胡,口里唱着曲,踉踉跄跄地沿着崎岖而破旧的小街行走、卖唱。那凄凉、悲切的曲调,闻者莫不热泪盈眶。那些认为二胡最善于表现“悲”的人是不是在潜意识里受到这种场景的影响呢?实际上,二胡从它诞生到现在,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对其制作工艺及演奏技巧不断创新,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如果说,二胡善于表达“悲”的情绪的话,那么它所表现“喜”的情绪,更是酣畅淋漓。这方面的例子不少,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赛马”,就是一首描写蒙古草原上举行赛马盛会那热烈而欢腾的场面的短小精悍之作。还有“奔驰在千里草原”、“贺喜”、“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河南小曲”、“军队和老百姓”、“扬州小调”、“喜看麦田千层浪”、“幸福歌儿唱不完”、“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等等、等等。如果要说,还可以说出好多来。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采用了不同的技巧和不同的表现手法,用二胡特有的音乐语汇和音乐形象,充分而又真实的再现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喜庆场景。其表现力之深动,难道还不足以沁人心扉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