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光阴流速,转眼间一代京胡大师何顺信先生已仙逝一周年,先生的音容笑貌、琴艺风范犹在眼前萦回涌现。先生出身梨园世家,是著名京胡演奏家、戏曲音乐教育家。从上世纪40年代起为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伴奏,并同张君秋先生共同打造了张派艺术,为张派唱腔、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于1982年4月拜在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至今已30多年了。每当我想起与先生在一起学琴和生活的日子,总是被他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操琴艺术所感动和折服。先生的操琴艺术十分高深,且谦恭儒雅、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细致入微。行内皆知先生操琴的腕功和腕子转功(转弓)是何派操琴的重要技巧之一。举个例子,在我初学琴阶段,先生对教我的每个动作都是要求我慢慢学,一个动作练上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有时都不能过关。一个动作练不到位就不往下教第二个动作。记得初练习腕功时,有两个月也没有找对“范儿”,先生总说不够,自己真是苦练了一阵感觉没问题呀,到了先生那里一看不行,回去再练,自己又是苦练一阵,心想这回肯定对了,但是到了先生那里一看,还是过不了关,当时我非常着急,怎么就找不到“范儿”呢-----。有一天上完课中午先生没让回家,在先生家吃面条,师娘给我挑面条时,先生对我说:“你看师娘挑条面条时就是用的纯腕力,你看挑面时腕子的支撑力挑住不动,然后转腕爽利的将面放入碗中,这就如同持弓转腕的劲头,你琢磨琢磨”,我一下恍然大悟,顺着先生说的继续往下思索,放松胳膊纯用腕子力量练习,那天中午我终于明白和彻底掌握了腕功用力方法,这个方法真使我受益终生。

二胡京谱_京二胡曲谱_二胡独奏京调简谱

先生不但功夫扎实技法超群,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在伴奏的音乐、过门和伴奏套路上,改变了传统概念,使伴奏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套路,由此构成了张派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生的伴奏套路还时常根据不同演员的不同风格和自身条件而变换,如《望江亭》南梆子中“好一似我儿夫死后生还”一句和“穿红举案”一句,为其他演员伴奏时运用的套路就与为张君秋伴奏时不同,因为其他演员演唱时,没有张君秋那样的好嗓音,在唱这两句唱腔时艺术感染力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先生在为其伴奏时采用的是加强音和双弓的伴奏方法,以帮助演员达到预期效果,结果这一伴奏方法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倍受广大观众认可,后来在为其他张派演员伴奏时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是先生的琴艺之所以使很多人痴迷的因素之一。以至于在后来学习张派的琴师都采用了这套伴奏方法,使之成为张派的固定的伴奏风格。更有一点使我至今痴迷的是,先生到了晚年,操琴的范儿竟然也有了变化,直到今日,每次我看先生的操琴录像都会有新的收获,觉得先生操琴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非常完美的、科学的,也就是说看他操琴,不是简单的在拉,而是在运用长弓、中弓、短弓时,合理的分配用力方法。无论是腕子的运用、胳膊和膀力的轮换用力,还是左手的技巧和两手的配合等,都很巧妙,灵动纯熟,堪称炉火纯青、美妙绝伦,先生他在操琴艺术终生都在变化、发展之中。

京二胡曲谱_二胡独奏京调简谱_二胡京谱

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为纪念先生,更为遵从先生的教诲“勤勤恳恳地为推动张派艺术的发展而做点工作”,我所在的北京市京昆艺术团特别推出一种新型张派伴奏带,即《整场戏伴奏带》,其目的在于帮助缺少完整乐队编制的票社及团体排戏演出之用,减少戏迷排戏成本,为振兴京剧、普及京剧知识,促进戏迷演出整场戏做点实事。并特邀北京京剧院著名鼓师金慧武先生、著名京二胡演奏家同时也是张派专家张宝荣先生,与本人合作出版张派名剧《苏三起解》整场伴奏带,这是目前京剧伴奏带中所没有的,这也是我们北京市京昆艺术团为了服务于广大戏迷做的一次新尝试,特在这令人感怀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刻制作完成了这套伴奏带,以慰先生遗愿

何顺信先生80高龄演奏录像

以后还可以针对观众和票社的不同需求定制各种整场戏的伴奏带,以供广大戏迷排戏演出之用,我想这也是为了发扬先生的操琴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戏迷所应做的一点事,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北京市京昆文化艺术团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