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西方古典音乐乐器中的一种,号称乐器之王,许多音乐家都在钢琴上有着不凡的造诣,那么世界上十大最难钢琴曲是哪十首呢?本期戏剧文化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d小调,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拉赫玛尼诺夫用钢铁和黄金铸成此曲,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他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着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般。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第一乐章

不过分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乐曲伊始,在由弦乐荡漾的音型构成的背景下,钢琴以双手八度奏出了有着很长旋律线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具有俄罗斯民歌的气质,也是构成整部作品的基本骨架,其后出现带有谐谑色彩的降B大调副部主题。展开部以主部主题的发展为主,以强大的动力形成巨大的高潮。华彩段有两个版本,都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版本具有舞蹈性质,比较谐谑;另一个则是由大和弦构成,色彩为沉郁悲壮。华彩之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简单再现呈示部的两个主题之后静悄悄的结束。

第二乐章

间奏曲,柔版(Intermezzo,Adagio),d小调-降D大调-升f小调-d小调,是由变奏曲式和三部曲式“杂交”而成的混合曲式。弦乐奏出的d小调主题哀怨惆怅,和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有所联系,其后交给钢琴在降D大调上呈现并加以变奏,情绪越来越激动,力度不断增长。在这里,作曲家戏剧性的插入了一个升f小调轻盈的快速圆舞曲主题作为中部,在钢琴奏出快速的华彩音群时,双簧管以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作为声部的呼应。然后,第一主题在升f小调上再现。最后转d小调,钢琴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突然跃起,直接不间断的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终曲,2/2拍(Finale, Alla breve),d小调-D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在乐队迅猛的重复音背景上,钢琴奏出了d小调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是从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变形而来的,具有号角的性质,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重复音和快速音群,又具有节日的狂欢气氛。之后这个主题迅速的发展为一首强悍的进行曲,强拍上大和弦营造的蹬踏效果使人联想到了斯拉夫男性的踢踏舞。连接部在C大调上出现,是由大和弦构成的连续切分音,具有哥萨克风格。G大调副部主题则和前面形成明显的对比,它的特点是宽广而舒展的,具有歌唱性。

展开部从降E大调上开始,依次展开第一乐章中出现的各个音乐素材——其实这也是构成全曲的所有音乐素材。音乐时而谐谑,时而抒情,时而宽广,时而沉静,但前两个乐章中忧郁的阴霾在这里已经一扫而空。再现部从C小调上开始,再现主部主题之后,连接部和副部分别在降B大调和F大调上再现,所不同的是,副部主题此时速度更快,有了舞曲的性质。尾声是精彩而辉煌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在这里变成了3/2拍子的“奔马”旋律,力度不断增长,从d小调转到了D大调。

在简短的华彩段之后,钢琴以四声号角,唤起了副部主题的乐团全奏,此时的副部主题已经变成了一首庄严而辉煌的颂歌,钢琴的强奏大和弦像钟声般敲响——这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辉煌灿烂的瞬间,最后,乐曲速度转为急板,狂热的三连音从高音区倾泻而下,然后双手交替的快速华彩音型从低音区再次跃起,最后以拉赫玛尼诺夫的“签名”,即四个强悍的进行曲般的音符虎虎生威的结束全曲。令人回味无穷!它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相似。

二、麦可斐尼西《EnglishDountry-Tunes》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编出来的《EnglishD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球最难吹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候1个末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以及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经在日本首度弹奏这首曲目。

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之所以被称作最难弹奏的钢琴曲,就在于它对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

这首由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创作的高难度钢琴曲《EnglishCountry-Tunes》,可以说在整个钢琴界都能算是很让人望而却步了,不是不想弹,而是不敢弹,光是看着那画面上似乎抽象画派巨作的乐谱,就能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因为弹奏这首钢琴曲而精神崩溃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很多钢琴家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般是不敢去碰的。

三、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原苏联着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首演,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十年之后,果真如此。

作品介绍

此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

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

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

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

暴风雨般的快板,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四、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唐璜的回忆》是匈牙利作曲家,被称为“钢琴王子”的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郎朗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李斯特《唐璜的回忆》,几近癫狂。

《唐璜的回忆》是一部取材于莫扎特歌剧《唐璜》的歌剧幻想曲。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极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李斯特于1841年写下这部作品并于1877年以双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公开发布。双钢琴版本与初始版本结构上极为相似。

19世纪创作出的歌剧幻想曲,大多数仅仅是对名曲进行合编,李斯特对《唐璜》的全新演绎更成为一部开辟性的杰作。该曲在演奏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用双手跨越为几乎为整个钢琴的键盘,其中有一大段右手的小三度半音阶行进加左手的符点伴奏。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