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奏鸣曲萨克斯_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_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

文 | 翟佳

自键盘乐器问世以来,双钢琴演奏的模式一直存在,并且不断演变。然而,尽管双钢琴作品的数量庞大,但曲目的名气却并不大。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和《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等双钢琴作品都非常精彩,还有肖邦《C大调双钢琴回旋曲》(Op.73)或舒曼的《行板与变奏曲》(Op.46)都异常出色,可是却总予人伟大作曲家“次要作品”的感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卡尔·莱内克和约瑟夫·莱因贝格尔的成名作是无与伦比的双钢琴作品,但惜乎作曲家本人的名气略欠,以至于流传不广;伟大作曲家的伟大作品如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和《f小调双钢琴奏鸣曲》(Op.34b)都是光彩夺目的作品,但仍然无法改变“双钢琴”作品被忽略的命运。直到拉赫玛尼诺夫的出现,这种“宿命”才得以改变。

2023年12月22日,在冬至夜的广州大剧院,拉赫玛尼诺夫三部堪称改变“游戏规则”的双钢琴作品先后上演,青年钢琴家沈璐和王子翔用精湛的演奏呈献出作曲家两首双钢琴组曲,以及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交响舞曲》。

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_小奏鸣曲萨克斯_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

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_小奏鸣曲萨克斯_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

对于这套全拉赫玛尼诺夫曲目的音乐会,钢琴家沈璐有这样的解读:“今年是作曲家诞辰150周年,他在我心里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从小就接触他的作品。他的音乐忧伤、大气、浪漫,既灰暗又光彩,既柔美又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三部双钢琴作品是按照创作年份安排,颇有回溯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的意味。

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_小奏鸣曲萨克斯_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

作曲家20岁时创作的《第一双钢琴组曲》四个乐章之间互不关联,但每个乐章都以诗人莱蒙托夫、拜伦、秋切夫和霍米亚科夫的诗句为标题,这部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动人的作品之一。“第一组曲是关于爱情的失落,洋溢着青春、浪漫、忧伤。”沈璐如是说。

他与王子翔的演奏色彩极其绚烂,以至于你仿佛能在第一乐章音乐中触摸到莱蒙托夫诗中字句:“远处传来古老的船歌,时而忧郁,时而欢快……贡多拉在水中滑行,时间在爱的涌动中流逝”。第二乐章以拜伦的诗作为灵感,沈璐与王子翔的演奏让人对音乐和诗作中隐含的夜色中对爱情的期盼有了更真切的体悟。起初,他们的演奏低沉又热烈,灵动的琶音衬托出如秋夜鸟鸣般的惆怅。第三乐章的灵感来自费奥多尔·秋切夫(Fyodor Tyutchev)的诗歌《泪水》,它描述的是人类的悲伤如无尽的洪流。这个“悲伤”的动机在整个乐章中不断重复,和声不断改变,键盘的质感也千变万化。沈璐和王子翔的演奏既有挣扎、痛苦,也有一往无前的流动,一直贯穿至曲终暗示人类苦难终结的进行曲。最后一个乐章如持续不断的钟声,诉说苦尽甘来的喜悦。两位演奏家十分清楚拉赫玛尼诺夫想要的效果,黑白琴键营造的动荡的背景之上,始终有令人振奋的钟声。

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_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_小奏鸣曲萨克斯

《第二双钢琴组曲》是拉赫玛尼诺夫在达尔医生催眠下恢复创作活力后的作品,其中不少音乐素材都是来自拉赫玛尼诺夫广受欢迎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作曲家经受挫折后,重新振作的见证。它需要更宏大的气势、更成熟的情感表现。”沈璐对作品的解读奠定了他们二人的演奏基调。第二组曲展示了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的发展历程,同时仍能感受到柴科夫斯基以及肖邦的影响。两位演奏家对第一乐章的进行曲的诠释充满宏伟的气势,且略带不羁;他们在明快的节奏框架下处理第二乐章的圆舞曲,间或迸发出浪漫的幻想,充满激情。这种慷慨激昂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第三乐章,但音乐的处理更显华丽。终乐章是激动人心的塔兰泰拉舞曲,两位技艺超群的演奏家充分展现出精湛的技术修为。如果要选出当晚演奏得最动人的篇章,那么这部作品中间两个乐章应列入候选之列,两位演奏家对这两个对比强烈的乐章有很深的发掘,尤其是第二乐章,其中的温柔、细腻、丰富令人回味。

音乐会以阴郁神秘的《交响舞曲》开启下半场。这首晚期作品的管弦乐版本更为人熟知,它的双钢琴版本并非简单地改编或者缩减。拉赫玛尼诺夫花了不少精力进行创作,希望能与霍洛维茨在演奏二重奏时使用。“这是作曲家向世界的告白、也是告别,音乐中处处弥漫着神秘的气息、琐碎复杂的情感,还有不规律的节奏,而凌驾其上的更有对生命无常的敬畏。”沈璐说,这首作品是这场“音乐会编年史”的终章,沉重,也超脱。

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_小奏鸣曲萨克斯_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

萨克斯小奏鸣曲古瑞韦奇_g小调奏鸣曲萨克斯_小奏鸣曲萨克斯

沈璐和王子翔演奏的第一乐章引子,如同低沉愤懑的呢喃,紧随其后的是音乐不断向前的流动,与此同时,旋律线条被编织得瑰丽多彩。在过渡至苍凉寂寥的萨克斯管旋律时,钟声不期然地响起,随后轻柔、内敛的旋律在两位钢琴家的共同演奏下显得格外精致、自然,熠熠生辉。乐章最后,引子的旋律再次出现,并逐渐上升到极其恢宏的高潮,两位演奏家对结尾的处理充满戏剧感,情绪的蓄积与张力的释放恰如其分。第二乐章开始的和弦,二人的处理既嘹亮也略带戏谑般的喑哑,他们巧妙地为动人的华尔兹增添不安而非恐怖的色彩,充满了巧思。他们在最后一个乐章,表现出罕见的轻盈,两位钢琴家的右手演奏出绚烂无比的钟声般的音色,其中潜藏力量和动能。他们的演奏始终保持一种神秘感,对著名的“震怒之日”的处理也极其讲究。

关于《交响舞曲》的双钢琴版,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钢琴改编复杂、效果也不如管弦乐作品那么有吸引力,因为担心会失去冲击力和色彩。而沈璐与王子翔的演奏承袭了管弦乐版本的精神——首乐章激动人心,中间乐章宽缓迷人且性感慵懒,结尾惊心动魄,整首作品的演绎既一气呵成,又色彩斑斓。

纵观整晚的音乐会,沈璐与王子翔演奏技术娴熟、富有诗意、细腻优美。更难得的是,他们同时兼具理性与技艺,对彼此的音乐线条异常敏感,融会贯通。两位年轻演奏家对当晚作品中暗藏的贯穿拉赫玛尼诺夫一生的时间线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在音乐之外,更让人感受到他们深厚的人文素养。

- THE END -

《音乐周报》2023.12.20目录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