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由于乐器独特的形制构造,音色近似 人声,善于表达内在含蓄温婉的情感,因此二胡演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论 文通过对于二胡的音乐文化背景、音色、技法等方面探讨二胡演奏艺术的独特魅 力.为二胡演奏、教学以及音乐创作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音乐不仅是技术和艺术,它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二胡演奏应该是“技"与“艺" 的结合,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演奏艺术需要精湛的技术功力,同 时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作基础。本文力求结合演奏实践,使二胡演奏艺术 为繁荣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出努力,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二胡演奏 音乐特征 风格韵味艺术魅力AbstractinChina.instrumentsErhuisoneoftheethnicstringrepresentativeandhuman—likeisto Asitsshape,structure voice,itpronespecificcharm-Thisfeel whichisitsartisticinnerunique expressgentleingstheartisticcharmofErhuthefocusesonbyillustrating p日peruniqueandSOwhich musicalculturaltechniqueon,bybackground,tamber,playingand canatheoreticalbasisforthecomposingprovideplaying,teaching ofErhu.analsoanofMusicisnot aor art,but expressingonlytechniqueshouldbeacombinitionofand culture.TheofErhutechniquesplayingthearethemethodsnottheaims.Butwhichdeep arts,in techniquesofErhuoftraditonalcultureistherealbasis playing, understandingwiththeaimstoplayingtechniques.Thispaper together exquisite illustrateandtocontributetotheethnicculturetechniquesplayinghaveabetterandethosdevelopments. prosperinspiration,toandCharm KEYWORDS:Erhu characteristics;stylecharm;Artisticplaying;musical天津音乐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于瑶虿蟊签字日期:2009年12月15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天津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于瑶.j萄歇导师签名:居文郁胁榔 签字日期:2009年12月15日 签字日期: 2009午12月15日’绪论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由于其独特的构造.音色近似人声, 善于表达内在含蓄温婉的情感。二胡艺术的特质,是其“如歌一的演奏,旋律 的美始终是放在第一位。二胡没有指板,为左手。按、揉、滑、打、垫音"等技 法的各种细腻变化提供了无穷的变化空间,使其具有抒情歌唱的独特魅力。其委 婉如歌的音色、善于描述风俗民情,抒发表现各种内心思想情感,有中国所独有 的线性音乐的韵味和风格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 二胡成为独奏乐器不到百年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把二胡作 为独奏乐器搬上舞台,这一创举使二胡登上音乐殿堂,充分显示出二胡乐器自身 的价值和生命力,并由此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刘天华先生的 这一贡献,显示出作为一位杰出民族音乐大师的胆量和魄力。二胡近百年的广泛 兴起、普及,其丰富多样的演奏手法和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新与发展将使二胡在新时代传播先进文化中再现韵律之美。应用大量高 把位、多调性和变化节拍以及高难度的快速换把、换弦技术等,使风格韵昧添入 了新鲜血液,体现了时代精神。二胡演奏的发展是需要借鉴、吸收西洋作品的演 奏技法,激发演奏者热情,促进演奏技法的纯熟。但是作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 拉弦乐器,其应以本民族为基点,表达民族情感为根本,突出体现特有鲜明的民 族风格韵味特色。表现出优美抒情、深沉细腻、韵味悠长、舒展流畅、婉转如歌 的旋律。第一章二胡演奏艺术管窥 (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民族的 文化都有其独特个性,每种文化都有其相对的音乐艺术风格。这是~种传统精华。 二胡这件乐器之所以能著称于世,是因为它以悠久的中华文化为底蕴。

一回二胡音乐的风格神韵、要有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作支撑,才能完善二胡的演 奏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李明正教授就中国美学特征、文学艺术特征的总体发 展规律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没有继承就会失掉传统,脱离传 统便没有了历史的延续,胡琴类家族脱胎于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并都有一个从 伴奏到独奏,从民间走上大雅之堂的共性特征,民族音乐传统成为胡琴艺术的母 体,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艺术才是胡琴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创作源泉。一圆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无法相 比的,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文 化底蕴。中国音乐着眼于时间性,所以其艺术也自然以游动的线条为基本的造型手 段,追求艺术的节律感、深邃感。中国音乐最常用线条性旋律思维。一个音就如 一条微型的旋律线条,像中国传统古琴音乐对“音"处理过程的思维习惯,它根 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这种微观层次的“旋律线条一运动,是中国音乐最美 的特征之一。“中国音乐艺术以其生动之线条(技巧),优美之形态(形式),感物 之心性(心理需求)的创造为主要特征,构成其音乐艺术风格类型,并生长于中国 文化艺术整体模式的历史中。

"@在西方人看来,东方音乐是美丽的。美就美在旋 律,流畅的曲调,舒展的线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阶调式,具有中国山水画 般的深远意境无一不使他们折腰,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体现一种一音多 韵的美感。与之不同的是,“西方音乐讲求形式和结构的统一,注重理性和感官美。西 方文化着眼于空间性,所以其艺术也是以实体的块面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追求艺 术的立体感,西方音乐特别重视纵横交错的立体织体思维,追求厚实、紧凑、富 有块面感的音响效果。"回音乐是感情的语言,心灵的呼声。意境之美与形式之美的相互依存和矛盾, o李英《二胡演奏艺术中的移植作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Ol。P.143。 窜转引自黄俊兰《创新·活力·坐标“2002年全国胡琴新作品创作研讨会”综述》 。管建华《魂系东方一中国艺术之精神》,《中国音乐》1994年第4期P.28—31. @参考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1998年1月第1版.2 造就了要靠心灵去感受,形成了看不见摸不到的即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律动之美是音乐色彩流动之美,有强弱、张力、刚柔相济, 二胡演奏艺术是意、韵、律动之美,完美阐释了古老中国博大精深的文 化精华。

中国文化的底蕴,源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学。 (二)二胡演奏艺术的历史背景二胡作为我国民族弓弦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在隋唐时期已出现二胡的前 身,用竹片演奏的奚部落的奚琴…。南宋时期,奚琴改名稽琴。至明清时期,二 胡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又叫南胡。二胡的普及面较广,多用于江南弦索丝竹乐、 锣鼓等民间器乐合奏、说唱及民间歌舞及地方戏曲伴奏中。关于二胡独奏曲的出现,最早是以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先生为代表的 一些精通“江南丝竹乐演奏一的乐手,将“江南丝竹一中的二胡谱改编成为最初 的二胡独奏曲,如:《欢乐歌》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刘天华先生改革二 胡成为一件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他创作的处女作《病中吟》,是二胡的第一 首原创独奏曲。中国音乐从先秦时期从属于政治直到清末,持续了2000多年,有两种音乐 形式占据着历史舞台。一种是象征着王权的宫廷音乐: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从“乐 以象德’’的思想核心出发,着力于音乐的局部实用范畴的社会功利性。宣扬等级、 王权的尊贵,统治者在民众中树立自己近乎矗神’’的形象,让民众对其项礼膜拜, 突显出王权无比恢宏的形象,成为很好的统治工具。而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 强调音乐的表现情绪功能,让人性在音乐中得到释放,但它以宗教约束人的私性, 强调“爱"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

另一种则是具有超越精神的文人音乐,古琴音乐作为其代表则更能体现道家 的思想。传神、潜心静虑的抽象作用更为符合老庄的自由意志。明朝朱载培提出 十二平均律理论原理早于西方近一百年的时间,但却被中国统治阶级束之高阁。 文人们在压抑人性的社会中,面对社会的不公、名誉地位的得失,崇尚道家的“无 为"思想,得到暂时的心灵慰藉,成为更好的治疗工具。中国音乐离不开儒、道 相异而又互补的哲学影响。这两种音乐文化并不冲突,甚至互相消解矛盾。圆而民间音乐只有在占主导的两种音乐形式的夹缝中求生存。它在市井广泛流 传,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上,与普通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具有 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民间音乐文化是二胡艺术发展的母体,它历史悠久、博大 精深,对于二胡音乐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胡的真正飞速发展是在20世 纪初,其发展得益于在从丰富的民间音乐土壤中得到滋养,从中提取养分和创作 国杨其铮闵季骞编著‘二胡教材》,音乐出版社1956年12月版。 雪蒋菁、管建华、钱茸主编《中国音乐文化人观》,北京人学出版社2001年版.3 元素,其形制、演奏技巧、作品创作都有了质的空前飞跃。 (三)二胡作品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艺术能量。

每个时 代有作为的音乐家,都受到传统音乐熏陶,从传统音乐中吸吮丰富的养料。"④特 别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起了重要的作用。1刘天华、华彦钧两位先生都经历了20世纪初叶的两大政治事件①“191 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②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 大民主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位先生在历 史性变革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主自由解放的思想影 响。这对他们的艺术生涯,包括演奏和创作均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一圆纵观他们在 二胡艺术上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无论是对二胡乐器的革新,还是在乐曲创作上经 典作品的问世,无一不是产生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是当时人们生活及思想感 情的反映,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受益子时代的给予。-二胡地本庸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欧西人士有聆天华之乐者,叹言;‘唯此君,将不知中国之有乐’此虽过誉乎,亦十得八九矣。"固二胡地位低微, 凭借刘天华先生的努力使得“伴奏的乐器’’一二胡,首次在高等音乐学府进行 科学规范的教授以及在音乐会上演奏,使其成为极专业化的独奏乐器。

l、一刘天华及其作品简介一刘天华(189卜1932)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民族音乐家,是发展二胡艺术 的划时代人物,也是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他凭借对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 跟随著名江南丝竹名家周少梅先生学习二胡,并且潜心学习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语 汇,了解了民族音乐的地方风格,掌握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积累了深 厚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功底。刘天华先生还学习了西洋小提琴、钢琴及西方音 乐理论。在艺术创作中,刘天华先生具有独创性,其生动流畅的旋律,朴实简炼的 手法,音乐结构严谨,鲜明感人的形象,体现出富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民间 音乐基础。对于二胡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刘天华先生在演奏革新及创作两方面进行了大 胆尝试。“他对制作二胡琴筒、琴杆、琴轴等工艺选料及定弦、揉弦、换把等演 奏技法进行了革新,固定了二胡音高。’’@把记谱加以规范,使二胡表现力明显地 西冯光钰{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黄钟1998年第l期 雪冯光钰(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黄钟1998年第l期 雷参阅刘半农著《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之“书亡弟天华之影后”, 固Lq光钰(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黄钟1998年第l期4 得到了提高,把二胡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他结合二胡演奏技法的改进, 陆续写作了10首乐曲及47首二胡练习曲。1915年二胡历史上的第一首由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独奏曲《病中吟》问世, 初名“安适",又名“胡适",是“人生不知何适何从的意思挣,在创作领域上具 有开拓性。此曲富有东方情调,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作者当年生活不得 志,心中苦闷如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并激烈地与之抗争的情绪。表现了 刘天华个人的生活与思想,是个体生命的低沉呼喊:也代表了“五四一文化运动 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典型而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涵盖了一种更为宏阔远大的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的人文情怀。它普遍弥漫于具有 高度文化自觉意识的许多知识分子中间。在时代浪潮中.从关心国家、民族的命 运出发,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贡献力量,刘天华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回此曲在旋律展开上注重乐曲的传统特色,应用民间音乐素材,生动地表现了 沉吟倾诉,悲愤激昂的音乐效果,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发挥了二胡的性能。这首作品的问世,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使之成为二胡第一首 曲调流畅、曲式规整、技法规范,颇具独创性的二胡独奏曲目,在整个二胡演奏 艺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病中吟》全曲分为三段,末附尾声.此曲是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 统一。第一段:慢板。徐缓而深沉,以表现出刘天华当年不得志时的情怀.具有沉 痛而凄楚的乐音思维,深刻地描述了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伤感心情。第二段:比前段略快,然后逐步加强其速度,处理得比较坚定,表露出和恶 劣环境搏斗的象征,具有不畏困难所屈的精神气概。第三段:慢板,体现了对过去恶劣环境的回味,要处理得含蓄、深沉,就好 像在激动的形象之后,又出现了悲怆之歌的形象一样。是抗争失败后的忧怨、伤 痛、感叹等多种思绪的交织。表现复杂心态的深刻性。其发挥了二胡音色的抒情 性。尾声:快板。坚定有力,表现了作者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但受到当时 社会环境所迫,最后作者还是摆脱不了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贫病失业所带来的忧 郁和苦闷,同时也表现了对社会生活的不满及反抗的受挫和失败的厄运,何去何 从,表现出一种不知所措的失望心情。 2、“华彦钧及其作品简述一华彦钧(阿炳,1893—1950)是一位能演奏胡琴、琵琶等乐器的天才民间音乐 函参阅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5 家。他生活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自幼跟随父亲华清和学习音乐,受民 间音乐熏陶,广泛学习各种传统民族音乐。

从宗教音乐、江南丝竹、民歌、戏曲 滩簧、曲艺评弹等江南民间音乐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民间 音乐功底。他处于社会底层,以卖艺为生,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因为这样 的生活方式,他接触了社会底层各式各样的人,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看过了 人间百态,这些都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继承民间传统技法的 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充分发挥内弦厚朴深沉的音色、空弦上轻巧的拈弦技巧,体 现出作者深远广博的人生感悟和丰满深厚的民族气质。“其代表作《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在长年流浪卖艺生活中边走边奏的《依心 曲>,乐曲在旋律中彰显出行走的律动感。此曲创作手法受江南丝竹、戏曲、小 调、锣鼓乐等民间音乐的熏陶,非常独特。旋律高亢激奋,意境深远,给人心灵 上的震颤。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痛恨及愤懑,在苦难中奋力挣扎及对 美好未来的憧憬、追求。表现阿炳坚强、挺拔、刚健、果断的性格。作品很大程 度上表现了处于阶级、民族压迫下的劳苦人民的反抗精神,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一① 3、五—七十年代的二胡音乐创作解放后的新社会,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在政治上有了保障,经济繁荣,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劳动生产干劲十足、欢欣鼓舞。

反映新时代优秀的文艺作品 大量涌现,在作品的题材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这个时期先后由作曲家和演奏家陆续创作出《拉骆驼》(曾寻编曲)、‘草原上》 (刘明源曲)、《春诗》(钟义良曲)、《赶集》(曾加庆曲)、《山村变了样》(曾加庆 曲)、《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三门峡畅想曲》(刘文金曲)、《红军哥哥回来 了>(原野、张长城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赵振霄、鲁日融曲)、《赛马》(黄 海怀曲)、《河南小曲》(刘明源曲)、《豫乡行》(宋国生曲)、《喜送公粮》(顾武 祥,孟津津曲)、《喜唱丰收》(杨惠林,许讲德曲)、《奔驰在千里草原》(王国潼、 李秀琪曲)、《怀乡曲》(王国潼曲)、《草原新牧民》(刘长福曲),陈耀星的《战 马奔腾》、《陕北抒怀》,还有民间乐曲改编移植的作品《江河水》(黄海怀移植)、 以及由闵惠芬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唱段改编的《洪湖人民的心愿》等。这些 乐曲无论在题材内容和演奏技法上都有很大突破,成为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 品。 4、文革后八十年代的二胡音乐创作 ①参阅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年版6中国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政治的高 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艺术领域的对外交流的频繁,使这 一阶段的二胡艺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有了大型体裁的创作,如《新婚别》 (张晓峰、朱晓谷)、《长城随想》(刘文金)、《蓝花花》(关铭)、《红梅 随想曲》(吴厚元)等。 5’九十年代以来的二胡音乐创作中国的社会进入市场经济转型加速期,改革开放的大局已经稳固并朝着纵深 度发展,开始迈向全球化,市场和信息传播是进入了全球化最为重要的标志。作 曲家有了开阔的音乐思维和新颖的音乐语言,体裁上也有了新的拓展。以描写地 方风情代表作有王建民的{:天山风情》、《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 协奏曲代表作有关乃忠的《第一二胡协奏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