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月朗星疏,夜凉似水。皎洁的月光宛如条条银白色的丝带,缠绕于古朴的乐器之上,倾听着那悠远绵长的《二泉映月》。一曲弹毕,我放下二胡,抬头望月,眼眶不禁微微湿润,我又想起了那个镌刻于心间的故事——阿炳的故事。

我与阿炳的故事,初次相识在那年的二胡店中。犹记当时,妈妈牵着刚上一年级的我,走进了马路旁那家古色古香的二胡店中。脚刚迈入,一股夹杂着时间和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环顾四周,一位像极了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音乐家样子的老师朝我和蔼地笑笑,领着我参观众多结构精妙的二胡与二胡名人的画像。我被挂在正中央的一幅画像所吸引:高大的山峦上,一个男子对着明净溪流拉动着二胡,皎洁的月光倾斜在他身上,宛如银色丝绸。老师为我讲了这幅画的由来:画中的男子叫阿炳,他从小父母双亡,靠乞讨为生。一次偶然机会,阿炳与二胡结识。他天赋极佳,能够自己谱写曲子,他的曲子很快便于乡间邻里传开了。阿炳给人弹奏曲子有个规矩:“不上辉煌殿,不入高堂门”,他的曲子只为穷苦百姓而奏。正因此,他受到地主富绅的怨恨,地主派人将他的双腿打折。但阿炳却并未因此放弃他的原则,放弃其所珍爱的二胡,而是,于月夜登上山巅,演奏出了绝唱千古的《二泉映月》。

阿炳的故事令我沉醉、痴迷,年幼的我不懂太多,只知阿炳是个敢于反抗的大英雄,心中埋下了对他深深的崇拜与对二胡的憧憬。于是我开始学习二胡,每次下课总磨着老师多上一会,为的便是能尽早学习《二泉映月》,每当弹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论怎样也达不到老师要求时,我总会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想着阿炳的故事,重拾斗志,与僵硬的手指对抗。“我很快便能像阿炳一样弹奏《二泉映月》了。”我在心中暗道。

可命运总喜欢捉弄他人。当我终于真正学习《二泉映月》的那一天,我却对它没有那般热爱了。枯燥的音调、缓慢的旋律和困难的指法在日复一日消磨着我对阿炳、对《二泉映月》的神往。我惊讶地发现:我在渐渐忘却阿炳的故事了。夜深人静之时,我疲累地躺在床上,“或许压根就没有这个故事呢!”我开始质疑阿炳的故事,开始重新思考我曾经对二胡的梦想。可当我重新审视这一切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难道我从未热爱过二胡吗?我轻轻地走下床,来到庭院中。拨开弓毛,端坐于小木椅之上,抬头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可它却被层层乌云遮蔽。我垂下头,失望至极。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乌云消散,轻柔的月光洒向琴弦,恬静动人。我惊喜交加,手指抚上琴弦,努力回想着阿炳的故事以及他在创作这首《二泉映月》时的心境,内心恬淡如水。我又能记起来了。左手抚弦,右手拉弓,我痴痴地望着月亮。我感受到身体正在一点点地与二胡、与琴声融为一体;感受到二胡与指尖触碰产生的和鸣,我仿佛被拉回从前——来到山巅上,我仿佛看到了阿炳……那一次演奏《二泉映月》,我真正体会到沉醉其中的感觉。那是我弹得最好的一次。而那一次,我确信,阿炳的故事已深深印刻在心间。

阿炳的故事让我与二胡相识,激励我认真弹奏二胡,帮助我理解《二泉映月》的真正内涵。阿炳的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其动人之处。

时光飞逝,但总有那么几个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传诵于人们口中。中华文明必将永恒传承,好故事让人难忘!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