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筌

那天我完成一篇随笔之后,再打开手机时,屏幕上显示十几个母亲的未接来电。我吓坏了,担心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就赶紧给她回拨过去。

一接通,她就急吼吼地对我说,“你咋才接电话呀!你老爸最近早出晚归,形迹可疑得很。问他干啥去了,还支支吾吾地。要过年了,家里一大摊子事儿都甩我一个人!”“原来是找我发牢骚来了”,我暗自思忖着,宽慰了她几句便匆匆挂了电话。

没过几天,我偶然在村委会的公众号上看到了一则推文,大致是说快过年了,村委会准备办一场晚会,给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送温暖,还配了演出人员彩排的照片。我定睛一看,嚯,那个横握竹笛,半蹲着双腿,抬头仰望远方,陶醉地吹笛子的人,不正是我的老父亲吗。

说起父亲吹笛子,不得不提当年的那段艰苦的岁月。那一年,父亲下岗,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父亲不得不南下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他在工地上做屋顶防水,每日在高空楼顶作业。酷暑严寒,风吹日晒,日子枯燥乏味不起一丝波澜。后来他告诉我,那时候,幸好有一支竹笛陪伴他。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躲到无人的角落,划一根火柴,抽完一支烟,然后摸出竹笛来吹奏。那笛声里的思念那么浓,他的那些工友们也深受感染,便给他送了个外号“神笛大侠”。父亲笛子吹得好,在工友中人缘也好,慢慢地,就成了工地上的管事员,我们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了。那笛子,竟成了父亲艰难岁月里的精神支柱,不仅熨帖了他的思念,也让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父亲很勤快,好不容易归家的日子里,他也要忙着庄稼地里收成。为了不耽误农事,父亲会悄悄早起,躲到屋后菜园边吹笛子。我早起上学的时候,偷偷看过他的那些笛子曲谱,有《催马扬鞭运粮忙》《鹧鸪飞》《姑苏行》《牧民新歌》……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那么爱吹笛子。他只回答了一句:“吹完笛子,气顺了,干活也得劲儿了。”

这些年父亲愈发地嗜笛如命了,他把自己的笛声录成音频,“命令”我和母亲设置成手机铃声。我的孩子过生日,他为外孙精心准备的礼物,竟是一只迷你版竹笛和一曲竹笛版的《生日歌》。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给父亲打电话,询问他这些日子出去彩排为什么还瞒着母亲。他说:“吹了一辈子笛子了,还从来没有这样正式的舞台呢,到时候想邀请你妈来瞧一瞧!”听完父亲的话,我没有着急告诉母亲其中的缘由,因为我也想让她看看镁光灯下吹笛子的父亲,有多么地熠熠生辉!

我不由得想到网上那则很感人的新闻报道,湖南的环卫工人黄阿姨,4年多的时间写下了300多部作品,用热爱奔赴广阔的诗和远方。这段视频最打动我的是,黄阿姨每日繁重的劳动之余,依然会拿出纸笔,用文字清扫心灵。“先施风雨,再布彩虹”,她用挚爱的读书创作对抗生活中的不幸,走出了生活的阴霾。

作家雪小禅在《瘦金体》里也说:“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宋徽宗将自己的一腔热忱洇染在琴棋书画里,隔着八百多年的烟尘与风雨,我们依然能感受他的凛然绮丽之光。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生活从来都是鲜花与荆棘并存。保持心中的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不畏世事无常。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