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元敏 向利

好听的二胡曲拜花堂_二胡独奏釆花曲谱_二胡曲拜年简谱

巴东堂戏培训班表演现场。谭元敏 摄

好听的二胡曲拜花堂_二胡曲拜年简谱_二胡独奏釆花曲谱

曹祖兵(右)对邓力歌进行指导。谭元敏 摄

“演丑角就要丑到位,丑到哭,像这句七句半,要这么唱:今日打扮不一般……”近日,在巴东县沿渡河镇堂戏传承保护基地,5名小学生利用假期排练堂戏《山伯访友》,幽默的唱词、明快的唱腔,赢得了满堂喝彩和好评。

一曲演唱结束后,州民间艺术大师曹祖兵立即对演员们的唱腔、动作进行指导。

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

堂戏是流传于长江北岸巴东县神农溪流域的传统戏曲剧种,堂戏历来不在露天演出,舞台布置也比较简单,因早期多在堂屋演出而得名。

酷爱堂戏的巴东人,把它比作“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

堂戏只需在农舍堂中用门板搭起戏台,挂上一块被单大小的布作底幕,右侧放上一张桌子(拉胡琴、击乐),即可演出,唱词有五言、七言、十言偶句的四句头和长段体,其声韵、对白全用方言土语,服装便衫所代,化妆也无讲究,演出不分场次,只要不违背其主要情节可随意“薅”词,以撩逗观众,追求效果。

堂戏的剧目大多是演唱传统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民间生活的现代戏,其唱腔调门很高,间域宽广,旋律起伏大,节奏有快有慢,拖腔很长,由于调门高,歌手多用假嗓演唱,演奏的乐器也较简单,有锣、鼓、竹板、二胡,曲谱较单调,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堂戏在巴东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巴东堂戏是恩施州五大剧种之一,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伯访友》《送寒衣》等折子戏和唱段,深受百姓喜爱。

巴东堂戏崭露头角

为将堂戏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传承下去,巴东县沿渡河镇组织成立了堂戏民间艺术团,除搜集整理传统剧目外,还结合惠农政策、当地的新鲜故事等编写新剧目。同时,还聘请了该镇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培训学员,曹祖兵就是其中一位。

“我从18岁就拜师李又海学丑角,从事这个行业一晃就是40多年。”谈起从业经历,曹祖兵介绍说,他自小在神农溪岸边长大,薅草锣鼓、堂戏、皮影戏是他儿时最深的记忆,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东堂戏代表性传承人,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将堂戏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为此,2011年7月以来,曹祖兵组织堂戏演出队8支,皮影戏演出队10支,还建立了由10人组成的长江峡江号子队伍。

由于演出没有固定收入、部分老艺人离世等原因,曹祖兵刚迈出第一步就遭遇当头棒。于是,他开始四处招揽表演人才组建演出班子,从唱、做、念、打入手,相互学习、磨合,那时候,演员们常常因为一句唱腔、一个动作讨论到深夜。

克服重重困难后,当堂戏《山伯访友》首次登上舞台时,村民直呼“过瘾”,曹祖兵对堂戏表演的激情越来越高了。

“在香港演出,堂戏获得集体最佳优秀奖,在北京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大赛集体银奖……”曹祖兵介绍艺术团走过的辉煌,如数家珍。

多年来,曹祖兵和艺术团不仅将堂戏送进农家,还多次前往北京、香港等地参加演出,让堂戏这一艺术形式被更多人熟知、了解。

“我们镇虽然有50多位传承人,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随着一部分老艺人相继离世,有些绝活或技巧因未得到继承,沿渡河镇非遗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年龄严重断层。”谈到堂戏面临的困境,曹祖兵不无担忧。

让巴东堂戏代代传唱

戏音袅袅,代代传唱。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传承不断层,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沿渡河综艺堂戏艺术团在县文旅局、县文化馆的支持下,免费开办堂戏培训班,开展巴东堂戏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让更多年轻人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爱上巴东堂戏。

随着堂戏培训班的开班,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巴东堂戏。如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曹祖兵和大伙儿除了日常排练,还要给学生们上课,他们经常从早上8点半忙到下午5点左右才结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将堂戏经典剧目《山伯访友》全程表演下来。

邓力歌是沿渡河民族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山伯访友》中扮演丑角。“最开始学的时候觉得有点难,老师很耐心地教我们,给我们讲解堂戏的来历以及剧本角色的含义,慢慢地融入角色了,就喜欢上了堂戏表演,学起来也觉得更容易了。”邓力歌说道。

“我觉得堂戏是我们当地的一件艺术瑰宝,艺术要从娃娃抓起。”邓力歌的母亲李正容介绍说,因为老师是当地的艺术大师,有责任心,教得很好,她很乐意将孩子送去学堂戏。

“守护文化之根,延续文化血脉,就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今年培训了12名学生,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去,我们的非遗文化一定会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曹祖兵说,虽然他马上就要退休了,但他还是会不遗余力地继续传承非遗文化。

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激发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爱好,吸引了一批爱好者,培养了一批传承人。“持续开展好非遗文化培训工作,让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年轻人,既传承了技艺,也壮大了人才队伍。”沿渡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才文介绍道。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