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恐怖钢琴》 ———这是一位多年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老师宋雨珈 !""" 年在报纸上发出的呼喊, 因为她目睹了很多孩子被 “逼” 学琴又因错误的观念和失败的教育而最终放弃音乐甚至仇视音乐。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仍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不懈探索的老师, 她认为, 一些更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正在成熟与发展, 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学习音乐的童年。杂志不用讲什么理论知识 , 以更自然的方式学习音乐, 一节课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报纸中的杂志杂志中的一堂超好玩的课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对几个 ! 岁多的孩子说: “我们来做个布谷鸟找蛋的游戏。” 说着他带领孩子们把各种颜色的积木片散在地上, 伴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 他轻轻地讲起了一个故事:在一个树林里, 风吹着树叶 “沙沙沙” 地响, 有一个小朋友在树林里散步。他走着走着, 看到一条小河, 河水 “哗哗哗” 地流着。这时, 一大群快乐高大的斑马轻快地从小朋友身边跑过。小朋友还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最后他走到一大片草地,惊奇发现那里满地都是鸟蛋。一位老婆婆正弯着腰一个一个地在捡蛋。老婆婆告诉小朋友,这是布谷鸟的蛋,“你想不想帮布谷鸟一起把洒在地上的鸟蛋捡起来啊?”男老师这时向听课的 " 个小男孩说,“你们也想来捡吧?但是, 布谷鸟不允许别人随便捡它的蛋, 你要得到它的许可才能一次捡一个。

什么时候,布谷鸟才会允许你捡呢?你要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 慢慢地在洒在地上的积木间穿行。音乐继续在房间里流淌, 这时, 风声水声和各种自然界的声音中忽然出现一声“布谷”声,就像布谷鸟的叫声。一听到这个 “叫” 声, 老师立即弯腰下去捡起了一个积木, 也就是故事中的 “布谷鸟的蛋” 。此后, 音乐忽急忽缓忽高忽低, 那 “布谷” 声自然地穿插在其中, 也和着音乐忽高忽低, 有时清晰, 有时模糊, 有时集中 , 有 时很久才 “叫 ” 一 声……老师一言不发地默默地“捡” 着一个又一个蛋。音乐停止了, 老师没有做任何解释, 只对围坐在周围的孩子们说 “如果你发现了这个秘密, 先不要说出来, 请你做给老师看。”优美的音乐再次在房间里响起, 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每人拿着一个小篮子, 在房间里自由地走动, 仿佛真是在是树林里散步, 看到树叶被风吹地沙沙响, 看到小河轻快地流向远方。随着音乐, 他们也来到了那片 “洒满布谷鸟蛋的草地” 。孩子们轻手轻脚地穿行在 “蛋” 中间, 仿佛生怕踩坏了什么宝贝……这时, 第一声神秘的 “布谷” 声出现了, 只见孩子们不用任何提醒, 立即弯 腰 去 捡 身 边 的 一 片 积木———一个布谷鸟的蛋。

音乐继续, 孩子们仍沉浸在森林中游戏的情景中, 专注极了。坐在角落里控制音乐的老师无声地给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在一旁陪伴的家长也仿佛走了了音乐的意境: 原来学习音乐可以这样生动。此后, 家长们也 “走” 入森林按着秘密的指示捡蛋, 已经很有成就感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在一旁指点。———这是 记者 很偶 然 地欣赏到的一堂课的“开场” 部分, 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给几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上的第一节音乐兴趣课。这并不是一堂准备好的请家长观摩的公开课, 家长们陪同只是因为刚入学的孩子还怕生, 结果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小朋友小凡课后说“这节课超好玩!”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这节好玩的课一直留在记者脑海里, 日前, 记者专程去 采 访 这 名 年 轻 的 男 老师———任 职于 深 圳 市梅 林 一村幼儿园的鲁鸿涛, 孩子们都叫他涛涛老师。涛涛老师说,因为当时是给小班孩子上课,那个布谷鸟找蛋的音乐游戏只进行了一部分,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音乐素养课程设计, 目的是训练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对不同声音表现力的感受。针对不同的学习者, 这个音乐游戏由浅入深还可以变化出不同的玩法。比如可以用一些特制的乐器,比如沙盘之类, 让孩子们表现风吹声水流声, 再深一步, 可以分工合奏, 可以让孩子分角色表演。

学音乐出身的涛涛老师在幼儿园主要教音乐。他认为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很适合小孩,“是以更自然的方式学习音乐,一节课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 不用讲什么理论知识,整节课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专职教小朋友弹钢琴的任泠羽老师也是音乐素养教育的推崇者,他从 #$$$ 年开始学习奥尔夫教学法, 并把其理念引入钢琴教学。据介绍,奥尔夫教育法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开创的,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学音乐,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开发自己的音乐潜能,积累音乐经验, 为今后要从事音乐专业的孩子打好基础, 同时为更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让他们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 能够在音乐中得到自信和快乐。其核心的教 学 理 念 就 是 “音 乐 游 戏 ”———选择音乐,设计游戏, 结合肢体律动、 表演等, 强调从节奏入手。任泠羽老师个人的理解是, 音乐素养教育就是用快乐的方式培养孩子基本的音乐能力, 最终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但人人都能享受音乐。 “玩着学音乐的方法很适合音乐启蒙, 但这个玩不是盲目的玩,是不缺少知性的, 是玩到孩子兴奋点上的玩。” 任老师说。

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本报记者 李芹专家连线宋雨珈, 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早期教育中心的副主任, 从事音乐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全国师资培训十余年, 是目前深圳开展幼儿音乐素养教育的权威。记者: 为什么提出 “告别恐怖钢琴” ?宋老师: #$$$ 年,我还教一些孩子弹钢琴, 我越教越痛苦, 因为看到了太多的孩子因为家长功利性的期望和机械辛苦的学习而最终放弃音乐甚至仇视音乐。记者: 家长们的误区主要在哪里?宋老师: 很多家长把早期音乐学习单纯地理解为早些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孩子是否因为音乐体会到美好和快乐、 是否享受音乐学习却完全被忽视了。记者: 音乐素养教育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宋老师: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 忽视了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起步就学乐器的孩子,难度较高而且过程枯燥, 多半要在家长的强势督促下达到练习效果, 因此, 幼儿常感压力, 容易受挫, 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的孩子会最终放弃学习的意愿。素养教育是通过游戏化的教学, 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 并充分表达其内心的情感, 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音乐与艺术的奥妙, 从而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

继而, 透过音乐艺术陶冶再深入乐器技巧, 最终经由音乐获得全面的艺术发展。记者: 从音乐素养教育入门, 对想在音乐专业道路上走下去的孩子有什么意义?宋老师:就像浇树要浇根一样,音乐学习也需要肥沃的土壤, 经过音乐素养熏陶, 得到的是一种音乐能力的储备, 有了足够储备的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采访中, 宋老师反复强调, 对孩子学音乐的目的一定不能功利,不能急于求成,“千万别再培养音乐的敌人了, 让音乐真正成为陪伴孩子一生成长的好朋友!”术游戏艺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