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茉莉花”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四年级全体学生。2.湘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七课《茉莉花》3.课时计划:1课时4.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茉莉花一束、电子琴、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熟悉学过的各地民歌。二、教学目标1.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婉转流畅、优美柔和的情绪,并尝试用柔美的音色、悠长的气息演唱《茉莉花》。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由此初步感受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3.聆听不同版本的同名歌曲,感受不同的民歌风格特点,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强对民族音乐热爱的情感。三、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江苏地区的民间小调,它曲调细腻优美,和一般的小调相似,也是单月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句尾运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四、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用连贯、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从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五、教学方法1.采用聆听、模唱、视唱方法学唱歌谱。2.启发法、指导法、听唱法唱好歌曲。六、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歌,现在老师就为大家唱上一两句,看你能不能猜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老师清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学生猜歌名和省份进行师生互动)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江苏民歌,而且是一首赞美花的民歌,请看(一组茉莉花图片)二、赏花1、你认识这种花吗?2、谁来谈谈你眼中的茉莉花?3、师介绍:茉莉花原产于印度,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

茉莉为常绿小灌木,叶片椭圆翠绿,光泽照人。它的花洁白无瑕,小巧玲珑,素洁光润,如刻玉雕琼。茉莉花以芳香著称于世,被誉为“人间第一香”4、下面请各小组研究怎样用手来表现茉莉花开,让我们的教室也充满茉莉的芳香。(各组探究)5、各组随音乐展示茉莉花开。【百度搜索】、师:老师置身于同学们用手编织的茉莉花的海洋里都陶醉了,你感受到茉莉花的清香了吗?你能用这个节奏型来赞美茉莉花的淡雅清香吗?2、师:同学表现得太美了,下面咱们就来唱唱这首如江南风景般优美的歌曲。1、听范唱《茉莉花》并思考:歌曲情绪是怎样的?【百度搜索】柔美、抒情、婉转、动听)2、引导学生随琴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边划旋律线边哼鸣。3、引导学生“啊”来赞美歌曲。4、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5、加上歌词演唱。五、升华1、小组讨论歌曲中有几个休止符?每个休止符都有什么作用?2、分小组展示。3、师指导演唱:用中速、柔美的音色、流畅连贯的气息,有感情地表达出人们对茉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六、拓展:1、导入:你们知道吗?据史料记载,《茉莉花》这首歌最早起源于明朝的江苏扬州,原来歌名叫《鲜花调》,后来经人们的传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今天老师还找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请大家比较欣赏一下。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边听边用手划旋律线。【百度搜索】这首《茉莉花》与我们刚才学习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感觉一样吗?找出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里山较多,人们的性格很率直)3、女子十二乐坊(成员13人)是中国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其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娱。【百度搜索】、了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课件展示)《茉莉花》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为这样,《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世界,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播放大屏幕)【百度搜索】欣赏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这是由外国音乐家改编的,听辨其中熟悉的旋律。(播放视频)【百度搜索】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曾伴随我国歌唱家宋祖英登上了的舞台,以它抒情秀美、婉转流畅的旋律和既纯真又含蓄的音乐形象征服了外国人民的心。《茉莉花》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百度搜索】、谈谈你现在的感想。七、给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了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同时还深深感悟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内涵。

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也希望大家像热爱《茉莉花》一样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八、在音乐声中,学生走出课室【百度搜索】教学反思:《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增加了东北民歌《茉莉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萨克斯独奏《茉莉花》以及展示世界眼中的《茉莉花》等内容。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茉莉花》,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情境导入必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首民歌,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

接下来歌曲的学唱、感受也变得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旋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学唱上多花时间,而是挖掘歌曲的丰富内涵,通过歌曲处理,更好地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音,什么调式,节奏是紧密的还是宽松的,引导学生一边听辨一边思考,找出民歌的相通点,一般都是五声调式。歌曲演唱时,学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后一个音显得有点低,不利于声音的发挥,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动,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这样的处理更易于表达爱花、惜花,不忍将它摘下的情感。 在反复吟唱中归纳江苏民歌的特点——优美柔和、细腻委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 苏人细腻委婉地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东北人却是豪爽热情的,他们毫不遮掩对茉莉花 的喜爱,体现在他们的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河北人的刚直爽朗,也带给茉莉花不同 的感觉。引导学生听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强烈的听觉反差, 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歌和那里的人民是离不开的。通过听辨、比较,找出它们 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 主义情操。

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三首《茉莉花》,节奏有的宽松,有的紧密,情绪有的清新 优美、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刚直爽朗,特别是东北版的,衬词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 几分风趣和幽默。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响了全世界。歌剧《图兰 朵》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离我们又那么近。选取 其中的几秒钟,引导学生听辨用了那个版本的《茉莉花》,让他们有目的的听赏,增强民 族自豪感。最后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带给学生视听 享受的同时,也呼唤他们情感的共鸣。最后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时,学生果 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这是一次音乐与民族相结合的尝试,学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我 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肯定会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感兴趣,无形中提升了审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