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曲送战友曲谱_十送红军二胡谱_送红军二胡曲谱

彭光琴和王帮斌正在排练演唱红色歌谣《十送红军》。资料图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鹿哀嚎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亲人啊,几时人马再回山……”6月16日,中央电视台CCTV——7农业军事频道《军迷淘天下》栏目寻访镇巴音乐家刘光朗、“巴山百灵鸟”彭光琴在节目《探寻红色歌谣之乡》中,向大家讲述了层峦叠嶂的大巴山区,一首首像《十送红军》这样的山歌记录下的军民鱼水情,如何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红色旋律。

镇巴县位于川陕交界处,素有“红军之乡”“民歌之乡”的光荣称号,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苏区中的红色歌谣,是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南和川北大巴山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渗入的某些不建康和落后的成分,另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题材,从而使那些以歌颂党和红军、歌颂翻身解放的歌谣,鼓舞大家积极参加红军,支援反“围剿”战争。红军走后又产生了怀念党和红军为内容的歌谣,增加了新的思想,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陕南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十送红军》这首民歌就极具代表性。它出自镇巴与四川通江交界的西乡街(两河口),属镇巴永乐所辖。1956年秋,镇巴县政府民政科文史收集者符文学到简池、永乐一带普查红军烈士和了解红军史迹,收集了《十送红军》歌词。

1959年,作为第一代民歌传唱人的刘光朗,从西安艺术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班毕业回乡教书。他回忆道:“不久,符文学找到我,把发表在《民间文学》的《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词交给我,让我谱曲,看了歌词后,我感觉非常美,当时心里很感动。很快,我按镇巴民歌的曲调谱了曲,并教给学生传唱。”之后,这首歌被编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材,在全国中小学传唱。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节目中,第二代民歌传唱人彭光琴和王帮斌排练演唱了这首《十送红军》。感情真挚的歌词、优美深情的旋律、委婉细腻的演唱,将歌曲中当年老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时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这首歌也是镇巴首部红色题材电影《风雨天池寺》的主题曲,通过镇巴文工团的多次编排,形成了多重表现形式,在汉中的各项惠民演出中为老百姓多次展现,更是成为了川陕地区经典传唱歌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