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

小 荣 译

视频为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由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演奏。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年,德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创作于1835年,这时舒曼25岁,其音乐事业正处于上蒸蒸日上的时期。在他20岁到30岁之间的10年里,人们熟知的许多乐曲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钢琴套曲《狂欢节》是其中的代表作。

钢琴套曲《狂欢节》既具有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精神,又反映出他的音乐批评个性。舒曼不仅在文字上能够写出犀利而个性鲜明的音乐评论,在作曲时也爱用音符表现自己的批判精神。舒曼的音乐作品极具批判精神。钢琴套曲《狂欢节》是这种曲风的主要代表。1835年,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发表的一连串文章严厉批评德国音乐界的陈腐风气,抨击因循守旧、阻碍富于生机的浪漫音乐发展的假才子们,这些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舒曼在言论上为新音乐架桥铺路,在创作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以创作实例来展示浪漫派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当作反击凡夫俗子的有力武器,钢琴套曲《狂欢节》是典型一例。

钢琴套曲《狂欢节》不同于自巴罗克时期以来逐渐形成一定规范的套曲形式——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通常有固定的三四个乐章,体式较为庞大,每个乐章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形式自由,由许多活泼的短曲组成,或者几乎就是由一串钢琴小品连缀而成,而整部作品又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思想。钢琴套曲《狂欢节》由21首短曲组成,每首曲子附有标题来表示其内容,叙述的是在一个狂欢节舞会上,各色人等相继登场,代表进步力量的“大卫同盟”是其中的主要角色,他们向代表庸俗保守势力的凡夫俗子展开战斗,引起戏剧性冲突。各首小曲的标题依次为:1.前奏;2.皮埃罗;3.阿尔列金;4.高贵的圆舞曲;5. 约瑟比乌斯;6. 弗罗列斯坦;7.妖艳女子; 8.回答;9.蝴蝶;10.跳舞的字母;11.贾琳娜;12.肖邦;13.埃斯特列娜;14.相认;15.潘塔隆和克隆宾娜;16.阿勒曼德舞曲;17.帕格尼尼;18.倾诉;19.散步;20.休息;21.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

舒曼为这部钢琴套曲取名为《狂欢节》,是借用了西方的狂欢节风俗,又戏剧性地加入了一些字谜游戏。狂欢节是天主教国家在大斋前举行的欢庆活动,起源于古代庆祝新年的到来和大自然复苏的节日。各国的狂欢节日期不尽相同,但狂欢节的庆祝方式基本一致,即化装游行和歌舞狂欢。舒曼的《狂欢节》套曲假借狂欢节上化装舞会的习俗,21首短曲各代表一个人物的音乐素描,性格化的音乐就是人物的化装面具。其中的几首短曲中还用音符字谜拆解的主题贯穿,这个做法又来源舒曼的一次爱情经历。舒曼在老师弗里德利希·维克家里学琴时,曾爱上一位同在这里学琴的少女埃斯特列娜,古板的维克先生看出了苗头,写信告诉了姑娘的父亲弗利肯男爵,男爵就把女儿领回去了,舒曼曾为此而伤心。他到弗利肯居住的小镇阿什去过两次,去凭吊失去的爱情,但没有与昔日的爱人见面。他在创作《狂欢节》时,用阿什这个地名拼写的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音乐主题,四个字母变换组合方式,又形成这个主导动机的变体。在套曲《狂欢节》的21首短曲中,大部分曲目的音乐主题由这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这样一来,整部套曲的就贯穿着一个主题音型,使各首单曲之间有着听感上的关联,就像是一组连贯的主题变奏曲。舒曼在套曲的总标题《狂欢节》之下,还加了一个副题:“四个音符的玩笑”,后来出版时定名为《狂欢节:四音美景》。用人名或地名的字母音符写音乐不是舒曼的创举,在西方国家,人们很喜欢玩字母拼合的字谜游戏,这种游戏带到音乐里,就成了音符游戏,有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写过这类音乐。

在钢琴套曲《狂欢节》里,经过第一首前奏曲之后,各色人等便相继粉墨登场。这里有法国传统丑角皮埃罗,皮埃罗白衣粉面,神色忧郁,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自比,常说些故作高深的格言,引人发笑。在皮埃罗之后出现的是他的搭档阿尔列金,阿尔列金蹦蹦跳跳、吆喝不停,挥舞手中长鞭,丑态百出。后面出场的有妖艳女子在搔首弄姿,有蝴蝶穿梭往来,跳舞的字母忽闪跳跃,穿插其中,还有意大利喜歌剧中的丑角潘塔隆和克隆宾娜。狂欢节上的主要群体是向庸夫俗子进攻的“大卫同盟”。 大卫同盟是舒曼主编《新音乐》杂志时虚构的音乐盟友会,他把符合自己音乐主张的音乐家的名字列入同盟会,用这些名字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音乐主张,其中包括莫扎特、肖邦、帕格尼尼、门德尔松、甚至包括诗人海涅。这个假设的组织取名“大卫同盟”,是取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为同盟的庇护者,大卫国王是强有力的战士,又是传奇性的歌手,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大卫同盟”里最主要的两位盟员是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这两个名字其实是舒曼自己的两个笔名,两个人代表着舒曼的两个侧面:弗罗列斯坦热情而尖锐,态度直率易冲动;约瑟比乌斯沉静文雅,是富于幻想的诗人。在《狂欢节》里出现的“大卫同盟”盟员除了形影不离的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还有埃斯特列娜、后来成了舒曼夫人的克拉拉、肖邦、帕格尼尼。盟友们在狂欢节舞会上快乐地联合起来跳舞狂欢,最后把庸夫俗子彻底打败。

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构想十分奇特,音乐形象素描非常成功,曲作者以快乐又辛辣的嘲弄来讽刺当时德国音乐愚钝保守的评论家。该作品发表以后的第二天,就有人对号入座,来批评《狂欢节》,结果又招来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的更强烈的讽刺。现在人们在欣赏钢琴套曲《狂欢节》时,往往只注意在音乐里寻找那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的主题,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精巧和浪漫主义特性,更少想到做为音乐评论家的舒曼在为浪漫派音乐开拓道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部作品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问世,在当时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方面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