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代表作品《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作曲作词后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曲编写技巧_钢琴曲编曲用什么软件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萧友梅是一个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作为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始终如一的实干家,功绩卓著,名垂青史。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迫切需要发展新文化。在音乐领域中,创建和发展专门化的现代音乐教育,成了当务之急。这是历史的客观要求。兴办专门化的音乐教育,要有 一批音乐专家,尤其要有一位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主持人和实践家。从20世纪20年代的实际情况看来,能够担任起创建现代专门化音乐教育全局性任务的,就是萧友梅。这种音乐教育是参照欧洲音乐教育体制建立起来的。在20年代,只有萧友梅曾对欧洲音乐教育做过多方面的实际考察和对理论作曲、指挥及合唱艺术做过多年的专门化的学习和研究。这是萧友梅能够对现代音乐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观条件。

萧友梅是广东中山市(原香山县)人,1884年1月7日生于澳门。1902年到日本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 同时在东京帝国音乐学校选习钢琴、声乐。1906年人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学习教育学。1913年到德国莱比锡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1916年,向德国 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提出了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获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力主兴办专门化音乐教育。由于新文化思潮 的影响和蔡元培的重视美育,北京大学于1916年便成立了音乐团,次年改名为音乐会,1919年改组为音乐研究会。1922年萧友梅建议把音乐研究会改为 音乐传习所,蔡元培任他为所长,这是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11月萧友梅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 院,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1940年12月31日,萧友梅病逝于上海。

萧友梅是个实干家,他自己担负了理论作曲等重要课程,亲自编写过《普通乐学》、《和声学纲要》、《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风琴教科书》等教材。他是一位严肃而勤奋的学者,一有空就在书房里看书。

萧友梅是位事业家,他对音乐教育异常热心。对于教员的聘请,他特别认真。即使你是留学生,他都要亲自听你演唱 或演奏,认为满意时才加以任用。这种只问实学,不徇私情的作风,是值得称道的。1930年他亲自登门拜访当时在沪江大学工作的有真才实学的黄自先生,要他 到“音专”来担任教务主任,这对于提高当时“音专”的教学水平,是颇为关键的一件事,由此也可看出萧友梅用人的眼光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萧友梅是一位治学严谨、学贯中西的音乐学家。为纪念他逝世50周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萧友梅音乐文集》,是一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音乐学著作。

萧友梅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位具有专业化作曲技巧修养的音乐家,其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专业化音乐创作的发端。

《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留德时期的1916年,这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第一、三、四乐章均优美、欢快、流畅,第二乐章是柔和的慢板。这是萧友梅音乐创作中情绪最为欢快又最为温柔的一部作品了,这可能与作品是“献给莫伦道 尔孚小姐”这一重要事实有关。留德时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德奥风,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何况作品是献给德国小姐的呢!作品以海顿晚期弦乐四重奏为楷模,四个 声部得到比较均等的发挥,结构简洁,音乐流畅。这部作品以及博士论文,证明莱比锡音乐学院在萧友梅的成绩单上所作的评语——用功程度:极好;学习成绩:良 好,是实实在在而不虚妄的。

《问》是萧友梅的代表作,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此歌作于1922年,收入在他同年出版的《今乐初集》之中。 通过对人生华年、秋声秋花、江山尘世的感慨和发问,抒发了一种爱国忧时的感情,表现了一种苦闷彷徨的心理,反映作者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不满。此歌抒情气质颇 浓,主题的性格很鲜明,曲凋相当优美,旋律发展富于逻辑性,高潮出现得很自然而颇具艺术效果,伴奏手法简朴,采用主旋律加和弦衬托的写法,左手多用八分节 奏的密集三和弦,加强了深沉而激动的气氛。所有这些,使音乐形象相当鲜明,此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当协调,歌唱旋律和钢琴伴奏相当协调,是一首艺术 品。

《南飞之雁语》,作于1922年,收入同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其时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策划北伐,吴 佩孚则勾结广东陈炯明部袭击广州,革命形势非常严峻。萧友梅和作词的易韦斋都曾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任内的秘书,而今他们身处北京遥望南天,借“雁语”抒 怀,曲折地表现了对封建军阀统治的不满。在萧友梅的作品中,这是感情容量较大的一首抒情歌曲。第一段,寓情于景,以三连音节奏和大三和弦音调为特征,比较 激动、开阔;第二段,着重抒情,以四分、八分音符和级进旋律为特征,比较苍凉委婉,至“欲留不可留,欲住无处住”,转为切分大跳,以凄诉音调,突出哀怨情 绪;结尾“盼得到气候平和,愿珍重汝一封书”,是对革命的祝福,音乐明朗、至诚,别有一番深情。通过不规则的节奏和非对称的旋律,比较自由地抒发了感情, 使歌曲获得了丰富性。

《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国均词),作于192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而作,歌谱发表在这年5月4日的北京 《晨报》副刊上,曾在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的“国民音乐大会”上演唱。这是以音乐来歌颂五四运动和“五四”革命精神的成功之作,这是萧友梅爱国歌曲中较有代 表性的一支歌。曲调豪壮,节奏铿锵有力,体现了时代的风貌,具有壮阔之美。“五四”一词,每段出现三次,四段歌词就要唱十二次,不使人感到单调累赘,反使 人对壮哉“五四”获得明确深入的感受,皆因其切分大跳的号角般音调,具有相当的表现力,而它们处于歌的一头一尾,以反向进行取得呼应,使歌曲在形式上获得 完整的美感。中间“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爱国俱同心”,基本上采用庄重的一拍一音,与首尾的切分形成对比,使这首短小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每 一部分均有其表现力,同时获得连接发展的逻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