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国乐专场”演出现场

编者按:

5月14日,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学院)主办,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部承办的以“国韵、名曲、明心”为主题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国乐专场”在北京上演。诗以咏志、歌以咏怀、乐以明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国乐在历史变迁中催生出辉煌璀璨的文化艺术瑰宝,凝结成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传统。从礼乐兴邦到六艺修身,先秦乐舞、唐宋的曲调词牌至现代民族音乐,在国乐专场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得以浓墨重彩的展示。本期主题阅读栏目整理主讲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1期培训班学员张音悦的精彩讲演部分,以飨读者。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伟大的祖国并非仅仅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是祖先们世代耕耘和奋斗的家园,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无数的幸福与苦难、梦想与光荣。中国民族器乐成长在这深厚的沃土上,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有的瑰宝。继承民乐之传统、分享国韵之大美,是我们这代人的职责,也是使命。

中华民族的乐器发展历史悠久。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26支骨笛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演奏的乐器,现在仍能吹出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阶。我国古代8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8种不同质材。八音称谓最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即已形成。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谓“五声”“五音”等,“五声”的说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五声音阶是按五度相生顺序,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Do、Re、Mi、Sol、La,像《四季歌》《茉莉花》《沧海一声笑》等乐曲里的五声音阶体现得最为明显。

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源远流长,作品和典故浩如烟海。早至远古帝王、夏商周等都有自己的乐舞,如黄帝《云门》、周《大武》、舜《韶》等,其中以《韶》最为出名,《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有感《韶》的恢宏壮美,三月不知肉味。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往往集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学家等诸多身份为一体。回顾古代历朝历代大家,其中鲜有专以文字为职业的人。他们多是现实社会生活与变革的实施者与体验者,而非旁观者。他们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用生命和理想谱写最华美、灿烂和感动的篇章。故中国的很多传世名曲除了好听的音律和繁复的技巧外,其身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也独树一帜,广为世人赞叹,比如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又如琵琶与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的故事。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乐器音域宽广、技巧繁复、音色清脆明亮、余韵悠长。弹拨揉捻间,珠落玉盘之甜美、金戈铁马之铿锵,皆得以淋漓尽致展现。白居易传颂千年的《琵琶行》中则将这两种气质都表现出来,可称作历代文人描述琵琶最经典的一个篇章。琵琶乐曲分为琵琶武曲与琵琶文曲。武曲是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气势较宏伟、结构较庞大的乐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文曲则是以抒情优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令人向往的意境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月儿高》《汉宫秋月》等。《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武曲,描写了楚汉战争垓下决战时,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汉军得胜凯旋的故事,整曲分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等13个章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文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像一幅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分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等10段。

随着历史发展,音乐作为学识、才能、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更加深入人心,被社会所认同与接受。儒家强调个人修养时,要求学生掌握的6种基本才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以载道、歌以咏怀、乐以明心,音乐不仅陶冶心性,更成为人们抒发情感和志向的重要形式。回顾民族音乐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其巨大和深远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在古代没有哪个国家会把“乐”提至“礼乐治国”这样的社会政治高度,也少有国家将其作为培养和衡量个人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其次,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史中,音乐承载了重要的传承和传播功能,滋养了无数的名士先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传世精品。仅以唐宋时期为例,其时的文人大多精通音律,并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这种全社会参与的音乐创作盛况,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乐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比如我所熟悉的二胡,据考证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时称“奚琴”。其音色甜美悠扬、接近人声、表现力极强。20世纪初,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并逐渐成为民族器乐的重要代表。国乐宗师刘天华,是最早将民族器乐带入现代音乐的大雅之堂,并使二胡艺术成为国乐的主角和代表。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挽国乐于垂绝”,倡“为人生而艺术”,矢志创造“唤醒一个民族灵魂的音乐”。他共创作《空山鸟语》等10首二胡曲及《歌舞引》等3首琵琶曲,其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这些工作,为二胡和琵琶专业的演奏奠定了基础。尤其二胡十大名曲,无论思想还是技巧,是丰碑,更是我们民族音乐人前行的灯塔。我作为二胡演奏者,也会继承前人的创新思想,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民乐表达,为时代演奏华美乐章。

(作者系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民进湖南省委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奏员、二胡演奏家)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