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斗牛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提升您的参感,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冷紫葉

编辑|冷紫葉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完成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美丽的女主角“卡门”的人生和爱情故事经历。

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属于幻想曲体裁这是一种结构和写法都很自由的器乐体裁,没有固定的格式,瓦克斯曼将比才《卡门》歌剧中的五段材料进行加工改编,独立分割出来再进行整合写成了这首幻想曲。

全曲总共分为六段。

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

引子部分(谱例1)为序奏,A大调,瓦克斯曼《卡门》的开头乐队部分就是卡门歌剧中的开头序曲,也是歌剧中第四幕斗牛士上场的音乐。

随后是一段高难度的小提琴华彩性质的SOLO,调性变更为B小调,这一段充分体现了卡门序曲的特点,也结合了小提琴高超技巧表现出音乐魅力。

钢琴曲斗牛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第一部分(谱例2)是歌剧中卡门演唱的“哈巴涅拉”舞曲中的片段名叫“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哈巴涅拉作为西班牙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非常多的附点和三连音,其中一个三连音后接两个八分音符的三对二形式非常的有意思,音域经常游走于上下一个八度之间,调性先是D小调,随后转为D大调,主要以小提琴和钢琴(乐队)二重唱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小提琴的旋律在特别灵活自如的音域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将女主人公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钢琴曲斗牛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第二部分(谱例3)采用了歌剧第三幕中的“纸牌三重唱”的片段,D小调,卡门三次占卜自己和唐何塞相爱后的命运,结果都是死亡,但卡门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这段爱情。

这段旋律全部在小提琴的G弦进行演奏,且一次比一次沉重有力,最后以一记分解三度的音阶形式华彩过渡到下一个段落。

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钢琴曲斗牛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

第三部分(谱例4)为第四幕的前奏曲“阿拉贡舞曲”,这是西班牙东部的一种活跃的三拍子舞曲,经常伴随着吉他,响板,和拍手。

在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中小提琴与钢琴(乐队)声部交替演奏旋律。小提琴的旋律经常在两个八度之间来回跳跃,主要的调性为D小调和F大调。

如火一般的激情旋律塑造出卡门、唐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强烈的戏剧氛围。

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钢琴曲斗牛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

第四部分(谱例5)是塞基蒂亚舞曲,主要调性为D大调,这与阿拉贡舞曲一样同为三拍子的舞曲。

这种舞曲形式:i;ft早被认为起源于拉曼查或安达卢西亚,己经成为西班牙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典型类型。

变种包括塞吉迪拉曼切加(来自拉曼查),以及来自穆尔西亚和略快的塞维拉纳的塞维利亚。

这种风格较为复杂,舞蹈被称为“BIENPARADO”,通常女舞者会举着脚板,在一段音乐或一段文字结束时停止动作,同时乐器继续演奏到下一段。

钢琴曲斗牛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

最后第五部分(谱例6)则是采用歌剧第二幕的吉普赛歌曲。吉普赛风格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舞蹈性节奏。

作品的前篇节奏自由,速度缓慢,以抒情为主,带悲伤、哀怨和抑郁的格调,似乎在诉说吉普赛人生活的艰辛,以及受到的不公对待,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在作品的结尾会突然呈现对比,旋律变得明快,描写出热闹的舞蹈场景,充满了热情明媚的感情,也表达出吉普赛人豪放、乐观、善于苦中作乐的天性,这与前半段乐曲形成了对比。

这种强烈的情绪变化、戏剧般的转换,正表现出了吉普赛人多愁善感、性格多变的特点。听者总能被这样的情绪所带动,这也是吉普赛风格音乐的独特魅力。

《卡门幻想曲》中的“吉普赛”乐段主要调性为G大调和E大调,音乐情绪欢快激昂,描述的是卡门与同伴欢呼热舞。

此段为全曲最炫技部分,小提琴的音域从低至高全部展现,音程变化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双音和分解双音交替出现。

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改编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里面的所有片段都是引自原歌剧的主题音乐片段。下面将截取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和比才的歌剧《卡门》同主题片段进行对比。

瓦克斯曼在创作时选用了和比才一样音域的主旋律,节奏的运用选择也基本一致,不过瓦克斯曼加入了大七度(A-#G)的不协和音程与装饰音,使得小提琴独奏部分更加的丰富。(谱例7与谱例8)

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钢琴曲斗牛

同样是哈巴涅拉片段,对比原歌剧,瓦克斯曼音程跨度非常的大,除主旋律之外还加入了炫技片段的三度琶音下行作为副旋律,与此同时还把弦乐器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滑音技术写出来,这一段瓦克斯曼可以说是充分的展示了小提琴左右手技术的多样性。(谱例9与谱例10)

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

对比谱例11,小提琴的双音技术在“阿拉贡”片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谱例12),瓦克斯曼在原歌剧段落的基础上加入了八度双音使得音乐旋律听起来更立体,同时也展示了小提琴左手的八度双音技术。

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在“纸牌三重唱”这个歌剧段落中瓦克斯曼选择了移调,从谱例14和谱例13的对比我们可以得知,瓦克斯曼将原歌剧的片段从F小调移到了D小调,这种作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可以从小提琴的最低音域开始演奏,移到D调的好处更方便让小提琴全部在G弦上演奏,小提琴G弦发出的声音是比其他弦的声音要饱满的,这种移调的处理更能彰显小提琴低音弦的优势,G弦浑厚的音色能够最大程度强调命运主题的那种戏剧冲突效果。

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钢琴曲斗牛

在谱例中得知瓦克斯曼在原歌剧主题“塞基蒂亚”段落的基础上,运用了小提琴的特殊技巧来丰富独奏声部,这其中就包含了左右手的拨弦(PIZZCCATO)和右手运弓方面的连顿弓技巧。

这两种特殊技巧,既能够增加观众们听觉和视觉的吸引力,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能达到炫技的效果。

瓦克斯曼也知道如果仅仅使用单音旋律会使效果变得单薄,于是他在创作主旋律时经常采用分解八度的形式,来丰富曲目中的和声色彩。

钢琴斗牛士进行曲_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

吉普赛歌曲作为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中结尾的片段,瓦克斯曼自然而然的参考了许多小提琴创作了吉普赛风格的体裁,例如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流浪者之歌》,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对比原歌剧主题段落的“吉普赛”片段(谱例17和谱例18),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增添了大量的炫技段,并且与钢琴呈现一个交叉旋律的形式,不协和音程增多的同时还增添了旋律的上行和下行。令人眼花缭乱。

斗牛士之歌钢琴曲_钢琴曲斗牛_钢琴斗牛士进行曲

除了瓦克斯曼的卡门之外,还有两部以比才卡门为依据改编的小提琴作品,他们分别来自西班牙作曲家萨帕博罗?拉萨蒂和匈牙利作曲家耶诺?胡鲍伊,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提琴的技术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比起此前巴洛克时期的海顿、巴赫、亨德尔,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和贝多芬相比,浪漫派和近现代时期的作曲家在曲式结构,器乐技术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良,这三首《卡门幻想曲》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在国际比赛和音乐会上屡见不鲜,这三首幻想曲都是采用分段式,幻想曲体裁的结构去建立与歌剧人物本身相契合的特点,在符合歌剧逻辑的情况下与小提琴技巧相结合形成当时小提琴学派的风格和特征。

虽然瓦克斯曼的古典音乐作品不多,但是对《卡门幻想曲》的改编无论在小提琴的技巧方面还是在对音乐的诠释方面都是成功的,比起其他的同名小提琴作品有一定的优势,更加深受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同时非常具有学习价值,本曲中能练习到许多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

同时我们为拥有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亚沙?海菲茨感到无比的荣幸,正是因为他的建议,瓦克斯曼才能创作出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从帕格尼尼、恩斯特、维尼亚夫斯基、萨拉萨蒂等一众传统小提琴炫技大师作品中傲然独立而流芳百世。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对这首乐曲的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待在今后的各大音乐类研宄论坛上能够出现更多有关于这首幻想曲更深度的研究文章,帮助大家从更多更深的角度去学习和研宄这首幻想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