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国的一种民族弓弦乐器,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目录

历史[ | ]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擦弦乐器至少在唐朝便出现了,最早可能是从弹拨乐器筝发展出以竹片为弓拉奏的轧筝。宋朝出现奚琴、马尾胡琴、嵇琴等拉弦乐器,其中马尾胡琴已经以马尾制成琴弓取代竹片进行拉奏。

唐宋至明清时期,随着各地方戏曲及民间表演者的需求,逐渐繁衍出许多不同形制的弓弦乐器,如京胡、梆子戏的板胡、粤剧的粤胡、坠胡、四胡等,据著名胡琴演奏家张韶的统计,至今已发展出50多种弓弦乐器。其中二胡在民间广为流传,大量运用於戏曲伴奏,音色温润动听,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

五四运动时期,刘天华先生融合西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对二胡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革新,扩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并且创作了多首二胡独奏曲,二胡开始以独奏乐器出现在表演舞台上。198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二胡独奏曲已有数百首之谱,并开始发展叙事曲、协奏曲等大型二胡曲。

结构[ | ]

主要部分有琴杆(琴柱)、琴轴(轸子)、琴筒、琴托、千金(千斤)、皮膜(蟒皮)、琴码、琴弓、音垫。

弦有两根,内弦定音为d、外弦为a。琴弓类似小提琴的琴弓,但不完全相同,小提琴琴弓是被固定在弓杆上的,而二胡弓以马尾毛与竹制弓杆组成,富有弹性,可以以不同的力道来控制声音的大小。阿炳二胡内弦定音为g、外弦为d。

音垫:又称“噪音抑制垫”,“噪音控制垫”或“制音垫”。目前二胡还是一种不很完善的乐器,表现在音质的不稳定和过大的噪音。为了能使二胡达到演奏要求,必须稳定音质,降低噪音,所以在琴码的下侧加上一块不雅观的振动阻尼音垫。

分类[ | ] File:Erhu snake skin.png

六角二胡

File:Erhu-8-sided-front.png

前八后圆

依据制琴产地可分为三类:

苏州琴(二胡品牌:杰伦二胡)上海琴北京琴

依据琴筒型状可分为四类:

圆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由二胡演奏家陈耀星所设计)前八后圆

依据材质可分为类:

印度小叶紫檀二胡非洲紫檀二胡明清旧料二胡老红木二胡血檀二胡黑檀二胡演奏技法[ | ] File:Erhu-bow-hair-between-strings.png

拉奏时将弓毛置于双弦中

演奏时多采坐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拉弓。将弓毛置于双弦之中拉奏,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擦弦乐器。

弓法[ | ]

弓弦乐器运用琴弓以表达乐曲的表情。以用弓的长度区分为全弓、长弓、短弓等,以使用部位区分为弓尖、弓根、前弓、中弓、后弓等,以运弓速度区分为快弓、慢弓、颤弓等,以弓序分为推弓、拉弓、分弓、连弓、断弓、顿弓等。

基本上分为圆滑演奏效果的连奏弓跟顿弓、跳弓、飞弓、抛弓、击弓等断奏弓。

指法[ | ]

以按弦手指的动作创造不同音色,如揉弦、颤音、打音、泛音、滑音、拨弦等。

二胡演奏家[ | ] File:Jiuquan-13.JPG

正在演奏二胡的民间艺人

参见二胡演奏家列表

二胡发展里程碑[ | ]刘天华根据中国民间音乐特性及借镜小提琴,将二胡定弦为D、A。1963年上海之春二胡比赛,将多位二胡演奏家推向更高的舞台,大量优秀的二胡作品乐曲在全国流行。大型民乐团的诞生,大大增加对二胡专业的需求量。刘文金创作了现代二胡作品《豫北叙事曲》(1959年)、《三门峡畅想曲》(1960年)、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1982年)。盛世弦和、CCTV民乐大赛、2008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和其他二胡专业比赛,对二胡专业化、学院派的人来说, 提供了很多交流机会。二胡作品[ | ]1930年代[ | ]1950年代[ | ]曾寻曾加庆朴东生刘文金:钟义良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独个成长(1991)

2000年代[ | ]

《大莫敦煌》(04年)、《黄沙古道》(04年)

相关文献[ | ]教学法[ | ]张韶、汤良德: 《二胡演奏法》赵寒阳: 《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刘长福: 《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上下)》论文[ | ]沈星扬1991,《从阿炳作品看中国音乐的艺术道路》。《人民音乐》。董榕森1992,《刘天华南胡音乐研究》。《第四届中国民族音乐学会论文集》,pp.196-223。王铭裕1994,《二胡独奏音乐之风格探讨》。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蔡秉衡1993,《二胡音乐审美观之探讨》。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欧光勋1993,《刘文金四首二胡作品研究》。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欧光勋1993,《关于刘文金〈长城随想〉中传统音乐素材的讨论》。《北市国乐》,第91期,页16-16。闵惠芬1992,《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演奏札记》。《中国音乐学》,1992第一期,页17-25。王国潼1985,《阿炳二胡演奏风格初探》(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一期)。王国潼1986,《二胡发音与音色研究》(1986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一期)。王国潼1987,《我演奏二泉映月》(1987年10月4日《光明日报》谈艺录。

王国潼1993,《听松》与“听宋”(1993年《人民音乐》6 月)。王国潼1983,《几种二胡规格的研制》(1983年《乐器》第二期),与满瑞兴合作)等。金信庸1987,《〈阳关三叠〉古曲之研析》。国立台湾》范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翁志文、林政源、张智星、沈洽 2004.1,,第三十七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年会(ICTM),2004年1月6日,中国大陆。(中文:二胡音腔的电脑分析与评比)翁志文2004.5,《音腔中的测音问题研究----以二胡为例》 ,2004年中华民国民族音乐学会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2004年05月29日。翁志文2002.10,,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乐览》,2002/10,第40页。翁志文2004.10,,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观点》,2004年10月。翁志文2004,《关于音准点的测定与相关问题研究--以阿炳〈二泉映月〉为例》,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中国艺术院音乐研究所《音乐文化》待发。欧光勋2001,《探讨二胡借舰二弦伴奏客家采茶戏中〈平板〉的各种可能》《两岸客家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赵寒阳1999,《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华乐出版社萧前勇1999,二胡名曲赏析,北京: 蓝天出版社蒋风之、蒋青1989,《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宋国生1984,《二胡演奏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版, 第16-17 页姜元禄1980,《试论刘天华二胡曲的旋律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崔凤远1991,《刘天华在二胡上的卓越贡献》,民族民间音乐赵寒阳2000,《什么是二胡的乐感》,乐器胡志平1988,二胡曲《汉宫秋月》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技巧,黄钟金伟2002,从唐诗《新婚别》到二胡曲《新婚别》,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新民1988,左右手的基本技法--兼谈二胡发音的一些问题,《黄钟》1988 年第1 期: p. 49-p. 57冯明》1999,二胡文化论,交响赵寒阳2001,二胡经典名曲50 首详解,北京: 海潮出版社陈兴华2004,二胡上有三种音准形式,乐器赵建培2005,二胡的音准问题,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张寒秋2002,二胡千斤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音乐杨晓莺2004,二胡的传承与发展,福建艺术丰元凯2004,二胡的挑选与保养,中国音乐教育张飞龙2001,二胡演奏中的音准控制,小演奏家于雪琴2006,二胡运弓技法浅谈,艺术百家注释[ | ]参考资料[ | ]

外部链接[ | ]

File:Commons-logo.svg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二胡

Template:中国民族乐器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