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自我国当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刘文金之手。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创作技法及乐器和琴弦定弦都与过去的二胡乐曲有很大不同,成为对二胡演奏艺术的拓展性推进,也是二胡音乐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作成就。

7月22日晚,全媒体版《长城随想》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行新书首发式。刘文金之子、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畅将《长城随想》总谱和二胡与钢琴谱做了全面整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次推出。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可观看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奏视频,聆听胡琴表演艺术家宋飞的演奏音频。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二胡催人泪下的曲子

《长城随想》以“长城”为叙事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序曲”、第一乐章“关山行”、第二乐章“烽火操”、第三乐章“忠魂祭”、第四乐章“遥望篇”。作曲家采用套曲结构,以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抒发了人们登临长城时的种种感受。

《长城随想》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作品之一,也启发了当代许多作曲家重新开始重视二胡作为独奏乐器与乐队合作的巨大潜能。新书首发式现场,刘畅向观众讲述了父亲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1978年夏末,刘文金随艺术团赴美访问,在纽约帝国大厦内看到了一幅“万里长城”巨幅挂毯。在异国他乡见到祖国的壮丽景色,艺术家倍感震撼。当时,刘文金与一同参观的闵惠芬几乎同时想到:应当用我们古老的民族器乐形式去抒发对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现实。次年,刘文金开始创作《长城随想》,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三年磨一剑,完成了这部作品。1982年5月,《长城随想》由闵惠芬担任二胡独奏、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之春”首演。1984年,该作品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

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_二胡催人泪下的曲子

作为闵惠芬的演奏代表作,《长城随想》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作品诞生之际,闵惠芬罹患黑色素瘤,五年里历经六次手术、十五个疗程的化疗。饶是如此,她还写了好几万字的《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演奏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体会》论文,演奏了气势磅礴的《长城随想》。生前接受采访时,闵惠芬曾回忆,“面对生命的休止符号,在积极配合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只有一个念头:抢时间!抢生命!抢艺术!用我的灵魂、我的血肉,拉好作曲家刘文金为我度身定造的《长城随想》,赶上‘上海之春’的首演。我虚弱的身体被创作的兴奋和激情调动起来,生命的马达快速转动着,居然将《长城随想》从‘上海之春’音乐会拉到了北京,以后又拉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对于《长城随想》,宋飞同样回忆满满。十二三岁时,她拿到闵惠芬先生首演这首作品的磁带,在没有谱子的情况下就能从头到尾演奏全曲。“音乐承载了历史,承载着民族共同的记忆和情怀。《长城随想》是一部宏大叙事的二胡协奏曲,演奏者在舞台上不断演奏它的过程,就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宋飞说。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