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笑傲曲谱完整版_江湖笑词曲_笑傲江湖曲谱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里有这样子的一个情节:"二人同声欢叫:在这里啦,在这里啦,搜到了林姑丈的《辟邪剑谱》!……翻过一页,但见一个个均是奇文怪字,他二人不知这是琴箫曲谱,心中既已认定是《辟邪剑谱》,自是更无怀疑,齐声大叫:《辟邪剑谱》,《辟邪剑谱》!

我们至今脑海里仍能回荡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旋律:"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笑傲江湖曲,琴萧合奏,更无来者。哪堪红尘浊世,一曲无憾世。曲尽,灰飞,烟灭,却余袅袅清音。可江湖纷争呢?令狐冲受林震南临死所托,一剑飘飘,人情渺渺,被人硬夺了"笑傲江湖曲",误当作了"辟邪剑谱"……

为何好好的琴谱是一个个奇文怪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原由?

"天书"减字谱——难不倒读书人

江湖笑傲曲谱完整版_笑傲江湖曲谱_江湖笑词曲

其实古琴谱上面的一个个奇文怪字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减字谱。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字减去的乐谱。古之有乐谱,华夏为礼乐之邦,《碣石调 幽兰》是唯一流传在世的文字谱,但颇为繁冗。自唐朝曹柔始,为解决这一困扰,减字谱,就此诞生了。它继承了文字谱的思维方式,将文字谱的重要内容:弦、徽位、指法,转化成一种"暗号",大大减少了阅读的负担,因而,也就造成了阅读的困难。

为何减字谱难不倒读书人?《红楼梦》的第八十六回中写道,宝玉见黛玉在读一本奇怪的书,可是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到:'好个念书的人, 连个琴谱都没见过?" 在古代,琴棋书画,琴,是四艺之首,在《史记 孔子世家》就有"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的记载,文人之间弹琴雅集,是最常见的娱乐活动,王维"弹琴复长啸",更是可见一斑。书房里摆放一张琴,不管会不会弹,总是一份雅趣所在。

那么怎么识别这减字谱?古琴是一种安静的乐器,不比琵琶、古筝夺目,荀子在《乐论》里说道: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昔日里读书人家都有的器物,现在人多不识。其实,一个"减字"分为四个部分,以下图为例:一般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占据中心的"一"便是指"宫、商、角、徵、羽、文、武"七弦的第一弦"宫",外围则是曲右手指法"勾弦"的"勾"大致的笔画,供人辨认。上半部分,"中"代表左手的中指,"七"是古琴十三徽的第七徽的意思。可见,减字就是一种拆字游戏,再拼接而成,表达的意思是:右手勾一弦,左手中指按住一线七徽初得音。

识谱,也可以说读书人的绝学,至少宝玉、江湖人学不来。

古琴一曲,"大曲三年,小曲三月"

在《笑傲江湖》中,魔教长老曲洋因为"笑傲江湖曲"有几处有待商榷,特向圣姑求情网开一面,此一曲,是曲刘二人互为知己数年才谱写而成,呕心沥血不说,既是改编自《广陵散》,为何要这么久的时间?须知在书中这样写," 当今之世,刘正风以为抚琴奏乐,无人及得上曲大哥,而按孔吹箫,在下也不作第二人想"。可是金庸笔锋又转,这样子写道:而曲洋却长叹:"昔日嵇康临刑,抚琴一曲,叹息《广陵散》从此绝响。《广陵散》纵情精妙,又怎及得上咱们这一曲《笑傲江湖》?似乎"笑傲江湖"再无和《广陵散》有关系。

其实这便是减字谱的妙处所在,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必生",所谓"情动于中,故形于生",减字谱和西方的五线谱不同,他是一种不直接记录音高,不标明具体速度、节奏和节拍的记谱形式,在弹奏的时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极大地体现了古人"有规无矩"的思维,也因此,同一首曲子,可能会出现轻快、绵长、清谈等等差别,这就好比宋词元曲的"牌名"下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也因为如此,除却个人,古琴不同派别对于琴曲也有不同开发,出现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曲子。

而曲洋、刘正风,截取了《广陵散》凡二十余节中的一节,做了小曲"笑傲江湖曲",其中节拍、轻重缓急都是迥乎不同,也就有了"《广陵散》纵情精妙,又怎及得上咱们这一曲《笑傲江湖》"的说法,这一曲,体现了曲阳和刘正风毕生的心血,也就是说,一个琴人,一生所学的体现。怎么能说不是藏了"音乐"绝学。须知绿竹翁和金刀王家的师爷虽通晓音律,确实不能奏响此曲子的。

弹出自己风格的曲子,如此之难,也就应验了文人奏古琴的行话"大曲三年,小曲三月"。

"减字谱"背后的中国哲学思想

笑傲江湖曲谱_江湖笑傲曲谱完整版_江湖笑词曲

在中国哲学语境之中,"和"是重要的核心名词,有调和清浊、阴阳、长短、大小、君臣、父子等矛盾的含义,在创造"和"字的时候,就赋予了它深邃的含义。音乐,是在文字之前就产生了媒介。"琴者,禁也"一语中,所谓的"禁"就是身心之和,礼乐之和。作为记载音乐的减字谱,拆字合一的行为,不由想起书法中"天人合一"的书写。

自古就有"郑声""雅乐"之间对抗的雅俗二分状态,古琴作为"雅乐"的代表,对于来自民间、或者少数民族的地方俗乐采取着抗拒的态度。但是在民国年间,古琴梅庵派的巨擘王鲁宾,将山东小调改编,虽然原曲刻画了山东夫妇打情骂俏的过程,但是同一曲谱,配上李白诗《关山月》成为琴歌,表达边关风光,征夫思故乡的内涵。然而自始至终,曲子的主音未变,这便得自于"减字谱"的魅力。对于俗乐的包容能力,"减字谱"将华夏有容乃大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一大绝学,文化之瑰宝。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