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

面孔》第127期(第20170118期)

【人物】陈瑛瑛

【年龄】41

【籍贯】寿宁

【职业】二胡古琴教师

【在宁德生活】14年

【对宁德的印象】宁德是宜居的小城市,山清水秀,爱吃宁德肉丸,特别喜欢宁德郊区的自然景色。宁德地方不大,访亲交友特别方便,周末聚会,下班相约咖啡馆,十分钟就到,舒服又有人情味的滨海城市。

她叫陈瑛瑛,是一名二胡、古琴教师。古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距今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陈瑛瑛是宁德最早推广古琴的老师,在她创办古琴馆之前,闽东还没有对外的古琴实体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对古琴都很陌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中国几千年来的深厚历史文化。本期《面孔》带你去认识一位古琴老师——陈瑛瑛。

127-3

电影中的古琴声音深深吸引

受到寿宁北路戏剧团乐队主胡的父亲启蒙影响,陈瑛瑛在6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二胡。13岁时就读于福建省艺术学校二胡专业,十五岁毕业回团担任乐队主胡。

在她16岁的时候,看到一部电影《知音》,电影片段中的古琴声音深深打动了她。但是,当时古琴很冷门,几乎找不到学习资料与古琴老师,但是古琴那天籁之声一直回荡在她耳边。一直到2011年,她机缘巧合跟随福州李榕老师学习古琴,古琴就像寺庙的撞钟声让她心旷神怡,从此就踏上了习琴的漫长之路。

127-7

古琴馆是很好的古琴传统文化载体

陈瑛瑛说,古琴不是用简谱,也不是五线谱,因此,古琴的入门比较简单,即使音调把握不准的人也可以来学。在结合她二十多年二胡教学经验,把学院与民间教学风格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学生们短期内就可以入门看谱弹曲子了。

学习古琴真正的难点是中级以后的指法变化复杂难记,音色的韵味难把握,最关键的是古琴的意境,这是需要积累文学底蕴,需要了解每首琴曲背后的历史背景,还要有深厚的音乐素养才可以弹出意境。

她说指法服务于旋律,旋律来源于意境。作为一个琴人,不能只抱着古琴弹,我国的民族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很多东西可借鉴,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譬如:听京戏、听昆曲、听民歌、吟诗歌赋、甚至观棋作画、听交响乐等等都能培养情操、增强弹奏古琴的旋律组合能力。

127-5

古琴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乐器之一,她说古琴馆是一个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一把古琴,配一个古香古色的琴桌,旁边摆上艺术插花,墙上挂上国画,这样整个空间“琴、棋、书、画”诗香花茶等等自然而然就结合在一起。

她喜欢组织学员到大自然游学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环境中感受清风、蓝天、白云、花香,这对学员对曲子的感悟受益很大。

127-4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去年10月,她一个人策划、编导、独自承办了“千年古风雅韵琴音”古琴专场音乐会。她倡导古琴音乐的多元化展示,在开场《酒狂》曲中大胆加入了扬琴与非洲鼓,于8拍6的节奏上进行了编配,衬着舞台美轮美奂的LED国画背景,辅以干冰云雾缭绕的飘渺,带现场观众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雅境。

音乐会还在古琴演奏中添加了二胡、琵琶、洞箫、太极、古典舞等元素,让观赏者享受到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结束曲大合奏《关山月》中融入了诗朗诵与吟唱形式,吟者与琴音默契配合,水乳交融。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全场掌声雷动,音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陈瑛瑛说,古琴专场音乐会锻练了她的组织能力和古琴音乐的编排能力,更加促进她推广古琴艺术的工作。

127-2

喜欢穿着汉服古风服装

现在,开放的社会环境让新一代的孩子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才艺,但是目前宁德学习古琴的孩子还不多,主要还都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公务员、教师和白领阶层居多。

127-6

古琴是修身养性的乐器,接触古琴,陈瑛瑛说自己的性格变温和了,心静了,对生活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不追求物欲名利,追求内心的丰盈与快乐。还有一个变化,她对中国传统服装特别着迷,更喜欢穿着汉服古风的服装。她还建立了宁德古琴圈,有一群共同爱好的琴友,亦师亦友。

古琴音乐的散音、泛音、按音交错、变幻无方、细微悠长。“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就是本期《面孔》,一位古琴老师——陈瑛瑛的故事。下期《面孔》又将带你认识怎样的面孔,拭目以待吧。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