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提到卡农,指的一定是《卡农》钢琴曲。

2001年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大火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这首曲子跳进了学钢琴的“大坑”。

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

《我的野蛮女友》剧照

它的旋律徘徊在广告、电影、短视频和大街小巷中经久不衰,几乎成为了钢琴曲的代名词。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是人类,就一定听过它的旋律。

但《卡农》只是一首钢琴曲吗?

如果有一个被误解最多的古典音乐排行榜,它一定能拿下冠军。

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

01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

一种古典音乐体裁

当我们打开网页搜索卡农,会得到这样一个解释:“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

同时,运用这种技法创作的音乐也被称为「卡农」,属于一种古典音乐体裁。

卡农起源于12-14世纪的德法,流行于15-16世纪的尼德兰乐派时期。最早称作Caccia,古法语叫Canon,在语源上出自德文kanon,意为规律。

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钢琴曲卡农简谱_卡农钢琴曲

尼德兰乐派(Netherland Music School)油画作品

在卡农的曲式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后进入的声部始终模仿和追寻着先入声部的曲调,连绵不断,直到最后一个小节才融为一体,就像缠绵悱恻的爱情。

十八、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第二章合唱部分等等,都运用了卡农技法。

02

卡农钢琴曲并不完整

而且没有运用“卡农技法”

卡农钢琴曲改编自作曲家帕赫贝尔(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全名叫做《为三支小提琴及通奏低音所做的卡农与吉格》(Canon and Gigue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

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钢琴曲卡农简谱

现存最古老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卡农和吉格》抄本:柏林国家图书馆 Mus.MS 16481-8

它创作于巴洛克时期(1680年前后),比巴赫的音乐还要古早,是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

《D大调卡农》最开始和钢琴毫无瓜葛,它是由三个小提琴演奏,大键琴、大提琴和鲁特琴伴奏;不仅如此,它还包含吉格舞曲的部分,一共分为两个结构:

1.Kanon(卡农)D大调4/4拍

2.Gigue(吉格)D大调12/8拍

吉格起源于英国,在当时的德国,还是一种新颖的音乐形式。但在后来的改编中被删去,所以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过这部曲子的完整版本。

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

带吉格的卡农唱片

演奏《D大调卡农》时,三把小提琴会间隔八拍先后加入,演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还有两小节的重复。

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

《D大调卡农》开头的五线谱

但现在最流行的卡农钢琴曲,事实上只演奏了其中的一个声部和低音,相当于没有运用卡农的创作技法,从曲式上来说,已经不属于卡农曲了。

03

关于《D大调卡农》

的两个传说故事

因为来自巴洛克时代,关于帕赫贝尔的资料少得可怜,关于这部曲子的创作起因也变得扑朔迷离,目前流传的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的故事比较动人——

十几岁的帕赫贝尔在战乱中成为一名孤儿,后来被来自英国的一个教堂管风琴师收养,学会了演奏和谱曲。

邻镇有一个名叫加贝尔的贵族小姐爱上了帕赫贝尔,但羞于开口表白,假借成为他的学生来接近他。但帕赫贝尔不解风情,还因为加贝尔在学钢琴上摆烂去责骂她,最后甚至不愿意再教下去。

加贝尔被扫地出门,感到十分伤心。她后来独自勤加练习,还拿到了镇上音乐比赛的冠军。可当她再去寻找加贝尔,发现他被应召入伍去打仗了,而且一去就是三年。

镇长的儿子为了娶加贝尔为妻子,从前线上拉回来一具面目全非的无名尸体,谎称是帕赫贝尔。加贝尔见到尸体后伤心欲绝,竟然在帕赫贝尔经常演奏的管风琴前割腕自杀了。

半年后,战争结束,帕赫贝尔回来了。后知后觉的他,意识到自己早就已经爱上了加贝尔。他还创作了一部音乐,准备向她表白,可惜她已经去世了。

在一次教堂聚会上,帕赫贝尔在管风琴前向镇上的人们演奏了为加贝尔创作的曲子,这就是著名的《D大调卡农》。音乐以不断的主题轮回,表达了对加贝尔无尽的思念,在场的人无不被这诚挚的爱情所触动。

第二个版本听起来感觉更真实——

作曲家巴赫深受帕赫贝尔的影响,他的哥哥J.C.巴赫更是帕赫贝尔的学生,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1694年10月23日,J.C.巴赫结婚,帕赫贝尔也出席了他的婚礼,传说还为此创作了《D大调卡农》作为婚礼音乐。

可以料见,这曲子深受喜爱,在其他婚礼上也逐渐流行起来,后来成为了婚礼音乐的标配。

04

进击的卡农:

从默默无闻到火遍全球

《D大调卡农》长达几个世纪都默默无闻,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来自1919年,音乐学家古斯塔夫·贝克曼(Gustav Beckmann)写的一篇研究帕赫贝尔的论文。

十年后,早期音乐学者Max Seiffert 出版了改编后的管风琴版的《卡农与吉格》;指挥家Arthur Fiedler在 1940 年完成了第一版录音。

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

但真正的转变是在1968年——

法国指挥家让·弗朗索瓦·帕亚尔(Jean-François Paillard)室内乐团改编出了一个关键的版本,他将速度减慢,添加了助奏部分,使音乐听起来更浪漫。

以他的录音为基础的各种演奏版本横扫了美国古典音乐榜。

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

这一年,各种乐队也参与了卡农的改编。希腊乐队 Aphrodite's Child 创作了摇滚版《卡农》——《RainAnd Tears》,直接拿下流行音乐榜冠军。

西班牙乐队 Pop-Tops 也写了一首《Oh Lord, Why Lord》。

另外,被用作电影配乐也是卡农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1980年,电影《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把卡农推向了浪尖。虽然它不是首次使用卡农的电影,但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放大了这一切。

后来在高峰时期,仅一年就有18部电影使用它作为配乐。

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

七八十年代,卡农就成为了欧美的现象级音乐,但能火遍全球,还是因为钢琴曲的普及。

1982年,被誉为「新世纪音乐之父」的美国音乐家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把它改编成钢琴独奏版《Variati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听起来更加怡然、简洁和悦耳,最终成为时下最流行,我们最常听到的钢琴曲。

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是采用了这个版本,一时风靡中国。

也就是说,经过70-90年的发酵,这首曲子就已经开始烂大街了。

直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还有无数种二创、三创作品出现在电影、广告以及婚礼和葬礼中。

韩剧《假如爱有天意》,经典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甚至是2022年的国产剧《开端》,都采用卡农旋律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挪用旋律的流行歌曲更是俯拾皆是。

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钢琴曲卡农简谱_卡农钢琴曲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因为过于流行,平时不接触古典音乐的人,还会把它误认为是当代音乐,更没有多少人记得作曲家帕赫贝尔。

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_钢琴曲卡农五线谱

古典音乐的卡农唱片上都会有帕赫贝尔的名字,此为卡拉扬指挥的经典版本

帕赫贝尔是「数字低音时代」的管风琴大师,深刻影响过巴赫本人的音乐发展。但他却是在音乐史上经常被忽略的作曲家,作品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

他一定想不到,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他正悄悄地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流行乐坛的半边天。

但这,也是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钢琴曲卡农五线谱_卡农钢琴曲_钢琴曲卡农简谱

看完故事,记得来听听巴洛克版的复古卡农

原曲: Canon in D Major

演奏者: Katherine Kyme, Carla Moore, Cynthia Miller Freivogel,Tanya Tomkins

演奏乐器: 小提琴,大提琴,风琴,西奥伯琴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