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3期20 0 1年9 月肇庆学院学报JO IJR N A I. O F 乃L 卿Ⅱ 岷17N IV E R SrIYv 0 1. 22 N o . 3S e p . 2 0 0 1析 《二泉映月 》牛飒飒( 肇庆学院音乐糸, 广东肇庆526 0 6 1)擅一: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 》 二胡曲, 内容深刘、 结构严谨、 艺术新颖、 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今天, 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 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 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关■调: 二采映月 ; 阿炳: 特点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84幅( 2001)03埘83—03中圈分类号: J6伯. 21《二泉映月 》 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所创作, 它不仅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得到广泛流传与人们的喜爱, 也受到国外音乐家的青睐, 被改编成弦乐合奏、 弦乐四重奏、 合唱、 独唱等形式, 久演不衰。 然而, 阿炳只是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流浪街头的盲艺人, 他创作的《= 泉映月 》 曲内涵丰富, 结构严谨, 艺术新颖, 他所演奏的《二泉映月 》 深沉内在、 质朴豪迈、 刚柔并蓄、 讲究神韵, 这对于一位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创作与演奏的民间艺人来说, 真是难能可贵的, 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深入研究的。

下面将分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二暴映月 》 的曲名与内涵《二泉映月 》 原本无名, 是阿炳在无锡街头卖艺, 边走边拉的曲予, 当地人都觉得好听, 问他曲名叫什么, 他总是说瞎拉拉的。 音乐教育家储师竹教授初听到这首乐曲时, 激动万分地说这是呕心沥血的杰作啊!它不仅有丰富的个性, 并且有深邃的内涵, 绝不是瞎拉拉能拉出来的。 当阿炳听说要把这首曲子录下来介绍给音乐学院的学生, 让它代代传下去时, 仍然认为本是自己随意拉拉的。 19 50 年9 月 , 在无锡市佛教协会所属的三圣阁内, 黎松寿、 杨荫浏等人录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当询问曲名叫什么时, 阿炳沉吟良久, 嗫嚅地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 》 吧! ” 黎松寿怕曲名与粤乐名家吕文成创作的《兰潭印月 》 混淆, 征求阿炳意见, 将印月 的“印” 字改成映山河的“映” 字, 阿炳同意了。 可见《二泉映月 》 只不过是这首乐曲的名字和标志,它并不能概括这首乐曲所包含的丰富感情和深刻的内涵。 其实, 《二泉映月 》 是作者心声的流露, 是作者人生历程的写照, 它倾诉了人生的辛酸, 诉说了世间的不平。 乐曲含蓄、 深情、 如泣如诉、 如悲似怨, 时而低沉委婉, 时而激越高亢, 低沉时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回酋往事, 娓娓道来, 激昂处恰似波涛汹涌, 是积压在胸中各种复杂感情的爆发, 感人至深。

“二泉” 是无锡惠山脚下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圣地, 号称“天下第二泉” , 阿炳经常去那里歇憩、 拉琴, 但他绝不是对二泉月 夜景色的描写, 而是阿炳坎坷漂泊、 流浪生活的写照, 是阿炳内心痛苦、 愤懑、 徘徊等感情的抒发, 是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I= )《: 泉映月 》 的旋律特点l、 《二泉映月 》 的旋律与无锡民歌、 戏曲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但阿炳创作的旋律不是这些曲调的组合、 模仿, 而是别具一格的创作。 阿炳在保持江南民间波浪式旋律的基础上, 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运用了旋律线本幅度的直线上升和下降。 扣第一段中乐旬I: |!L2 . 31 1 25 6 5 6 5 6 1I 3.I 5 - 3 5 5 3 2 6 5 6 1 25 2. 35i 6 2 3 5一= = 2三亭目= = = 2I1一这里, 从开始音2到最高音i再至结束音1, 相互之间的连接为级进和大、 小跳进相结合, 旋律线波浪般的起伏, 表现了阿炳沉思、 徘徊、 失意等内心情感。 特别是高潮段接结束段时, 旋律线更是跌宕起伏:—————m==; ====== ●= = = = = = ; = = = = = = = = = = = = 嚣= = = = ; = ; = ;又即上行八度的大跳和i—l( 上例第三小节第一拍至第三拍)骤然下降两个八度的特大跳进行, 使乐曲激i. 墨墨墨墨i. 呈6 i墨矗I6吉占矗{ }墨墨墨墨i 6 i墨墨I i—i5i苔56 i圣Io := = = ; ; = = = = = = = = = = = =●3 —3 0 6= = = = = = ?一I3里亟里堕 l壁. 塑堕竺在这段旋律中, 先后出现了: § 一当一苦( 上例第一小节末音至第兰小节的第一、 二拍)先下行六度l1一牧稿日期: 2001—0卜08作者简介: 牛飒飒( 19 7 2一), 女, 陕西西安人, 肇庆学院音乐系助教.8 3万方数据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